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不仅是经济的增长,更是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需要民族文化的复兴为支撑。文化立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愿望,也在大国崛起中的地位凸显。十八大报告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我们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q-国气派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已经在国际范围内获得共识,但从整体而言,要全面提升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综合影响力,公共产品走向世界的国际战略是不可或缺的。就国家对国际社会的贡献讲,确立公共产品的国际战略是建设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必由之路,同时就国家的综合发展上,确立公共产品的国际战略与国家的自身发展相辅相成。国家必须从战略上考虑,制定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公共产品营销策略,使公共产品快速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来源。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将其纳入国家“五个建设”的总体战略框架,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深远意义。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为文化发展描绘出清晰的蓝图,也使我们认识到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战略的型构,应从战略目标、战略意识、战略任务和战略路径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曹宏 《工会论坛》2009,15(4):16-17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人类追求文明进步的一条全新道路,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和庄严承诺。确立和实行文化战略,则是中国和平发展的基本要求和重要内容;而大力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全方位塑造国家文化形象,大力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则是贯彻和推行我国文化战略最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大国,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视和加强国家软实力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6.
软实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体现,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文化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通过发挥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从而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具有独特而持久的作用。中国要成为有影响的世界大国,就必须在发展战略、资助模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多渠道发挥大学在国家软实力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可见,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新的国家战略,对激发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强综合国力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基于效率的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路径,包括:发展文化产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转变政府职能、激发文化创造活力等。  相似文献   

8.
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形成的严峻挑战,应对美国战略东移挑战,加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意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应对美国战略东移对中国文化软实力冲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中国发展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广阔的传播平台与巨大的市场潜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海外传播,不仅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更是海外侨胞文化认同的客观需要,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要保持文化的先进性,坚持文化自信,这样才能助力于中国"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这是今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基本纲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选择。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重要的战略着眼点。要坚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握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方向;要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优化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环境;要推进文化创新,提升文化发展力和竞争力;要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文化多姿多彩、特色鲜明、底蕴深厚,在云南省实施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战略中,要在认真总结以往民族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为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云南省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战略提供不竭动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在融入全球体系的过程中其身份仍然是一个欧亚地区性大国,而"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越来越表明中国的战略重心聚焦于欧亚大陆,这为构建中国外交的欧亚战略提供了契机。中国构建自身的欧亚战略具有多方面的因素,涵盖地缘政治、经济发展、国家安全、文化传播、大国责任以及战略时机层面。如何构建这种欧亚战略也需考虑兼具系统的战略体系和清晰的战略布局,同时保持战略灵活性以避免与他国战略对抗。"一带一路"战略又与中国的欧亚战略之间具有重要关系,前者推动着欧亚战略构建,并成为后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又应共同归属于总体的"和平发展"战略,将会长期指导中国外交实践。  相似文献   

13.
信息网络化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产生着巨大的战略影响。网络化的发展也催生网络文化的产生,所以我们既要认识到网络化对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带来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它带给我们的巨大挑战,并制定相应的政策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打造中国文化产业大国,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文化软实力的要求。建设文化软实力,首先要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其次要正确处理好大众与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拓展了"一带一路"战略的内涵与视角,在促进民心相通、展现中国大国担当、扩大对外交流等方面具有重要战略作用。因此,要开启新丝路的历史篇章,必须着力打造文化自信在"一带一路"中的提升路径:在国内层面,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国际层面,加强对外传播,构建互联互通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安全论坛”是探讨国家安全形势和安全战略的研究平台,凡涉及国家安全的研究领域,如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生态等方面的安全问题,都是论坛研究和关注的对象。该论坛由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每年举办一次,截止到2009年共举办了8次,讨论的主题依次是:21世纪国际战略形势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中国的经济安全与发展、大国兴起中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7.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国际战略形势中中国因素的日益上升,中国崛起的世界影响成为国际社会议论的中心话题之一。在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的同时,如何以一个大国的平常心态看待世界,发挥大国作用,履行国际法规定的国家义务,承担国际政治中的国家责任,在既有外部期待也有内部要求的情况下,国际责任观,这是新时期对中国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18.
《外交评论》2015,(6):69-94
新型大国关系建设在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之后重新获得了动力,但仍需要解决一些理论和经验性问题。中美对新型大国关系的认识并不一致,部分原因在于双方对权力的看法不同,西方意义上的大国更多时候是"great power",不同国际关系理论有不同的大国观,而中国长期以来是一个没有权力的大国,中方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建设也是从"major power"入手推动的。但美国显然认为,中国要做的是一个"great power",而这会导致"修昔底德陷阱"。目前,中国经济总量正在接近美国,但追上美国仍需要很长时间,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加速推进军事能力建设,使之与经济总量相匹配。但是,中国有必要赋予"great power"以新的含义,围绕提高中国人均收入以及全球共同发展实施大国战略,建设共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大国发展与强国富民的角度,深入分析和阐述了为增强我国经济发展后劲和国际竞争力,尽快促进我国经济从大国走向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着力深入研究和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重大战略问题。在当前阶段,要围绕提升我国经济技术创新力和形成全球经济技术领导力,进一步深化经济技术创新及其路径的研究;要围绕提升内外需求协调力和国民经济国际竞争力,积极探索内外需求协调的体制机制选择与制度安排;要围绕形成和提升国家财富管理与掌控力、驾驭国际事务领导力,深入探索优化国家财富管理的战略与策略;要围绕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和领导力,抓紧深化包括文化体制在内的经济社会体制深层改革与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田小瑞 《工会论坛》2014,(2):125-127
软实力是文化折射出来的意识形态,也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丰富的文化资源若要转化为国家软实力,必须通过文化传播来实现。文化传播与“中国梦”的实现互为因果和动力。因此,要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内涵,必须增强新闻正能量的文化传播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全方位推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使我国文化软实力得到切实提升,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国梦”的美好愿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