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俗语是由民间创造并约定俗成,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定型的语句。作为一个时代人们语言运用的较为真实的反映,俗语中大量沉淀着一个时期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本文主要从《金瓶梅》中的俗语入手,探讨了其在反映明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语言面貌等方面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王蒲 《云南人大》2008,(8):46-46
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许多俗语,都是有一定的来由的,其中有一些是由于语音讹传而来的。探寻一下这些俗语的来源,还是很有趣的。  相似文献   

3.
从古至今,在民间的生意人中流传着许多各式各样的俗语,这些俗语有他们从老一代人那里承袭的模式,也有他们自己在经营中产生的经验总结,即人们常说的生意经。这些生意俗语今天对商业经营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可借鉴意义。下面,笔者将对这些俗语在现代化规模经营中的可行性作简要论述。 一、“一个便宜三个爱”。这句俗语说明了价格竞争方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尽管这种方式被称之为低层次的竞争方式,但它又必  相似文献   

4.
成语是人们长期习用、简洁精辟、具有书面色彩的固定短语。各种语言都有成语。汉语成语的结构具有定型性,大多由4个字组成,结构凝固,不能随意变动词序和成分;汉语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通常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构成成分的意义的基础上概括出整体意义。成语一般都有出处,各个时代的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言语作品,其中一些  相似文献   

5.
《便民图纂》的语言整体上反映了明代口语的实际面貌,也夹杂着少量沿自宋元的语言成分;其中的农业俗语,带有浓郁的农业色彩,核心意义、结构形式具有明显的定型性,多采用具象化的表达方式;主要内容集中在农作物栽培技术、花木种植、气象预测等方面;各种俗语数量的多少,取决于所反映的事物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科学性是影响俗语流传的重要因素,民众的认知水平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农业俗语真实地反映了古语与今语、书语与口语的历时替换情况以及方言之间的词汇差异,为词汇史研究提供了更多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交际信息的载体包括言语交际符号和非言语交际符号,副语言是言语交际符号以外的符号形式,它在人类交际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汉语成语里大量描写副语言的词条,足以说明副语言习俗是在有声语言基础上得以广泛运用的,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积淀而成的。在汉语成语里,副语言展现出了鲜明的特点,即丰富的内涵与细腻的描写;传承的习俗和厚重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俗语,作为一种口头流传的、形象的、定型的语句,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恰当地运用俗语,会使课堂教学获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具体事物总是有限的时,引用了《红楼梦》中的俗语“千里搭起的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在讲青年学生成才须加强道德修养时,引用了“玉不琢,不成器”;在讲加强纪律性时,引用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讲资本主义的腐朽性、垂死性,引用了“兔子尾巴很长不了”、“朽木不可雕也”;在讲小农经济的特点时,引用了“万事农为本”;在讲发展农村商品经济时,引用了“无农不稳,无商不活,无才(人才)不兴,无科技不富”的带有经验性的俗语;在讲个别干部以权谋私的不正之风时,引用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等等。深受同学们欢迎。为什么会收到如此好的效果呢?这主要是由于俗语的特点所决定的。俗语,不仅形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现代汉语方言调查和文献文化求义法,考释了其中六个较为难以释读的俗语词:泼、锢露、杭唐、羊头、鱼花园、主斧(柱斧),以就正于方家云耳。词条按音序排列,后加按语说明。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九套对外汉语教材中的惯用语作为语料基础,介绍了汉语国际教育的隐喻理论在惯用语教学中的应用情况。笔者认为,认知隐喻观对汉语惯用语教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方法,有利于汉语学习者对汉语的学习、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0.
寸雪涛 《前沿》2013,(6):117-120
本文从自然环境、经济行业、价值观念、性别差异及战争的常见性等多个角度对缅甸俗语进行了分析,发现缅甸特殊的人文地理环境赋予缅甸俗语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认识和了解这些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缅甸俗语及其生活的土壤——缅甸文化、缅甸社会以及缅甸人民的生活。从另一方面来说,缅甸俗语是缅甸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精粹,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反映了缅甸文化的深层意蕴和本质特征,是缅甸文化同其他文化进行自我区分及自我识别的符号之一。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缅甸俗语中的文化内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苗语一些俗语蕴含着丰富的苗族文化内容,体现出明显的苗族文化特色。本文对 体现苗族乡土观念、男女地位、生育观和人口观等几类俗语进行了文化分析,论述了一些俗语运 用比喻的民族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2.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与"狗"了。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  相似文献   

13.
坐轿看似是官员个人行为,实则关乎公众形象和社会风气,少一分排场享受,百姓就多一分安宁实惠轿子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至今流传的很多俗语、歇后语都与轿子有关,比如,"大姑娘坐轿——头一回""木头人坐轿子——不识抬举"等。  相似文献   

14.
语言既有心理的属性,又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的表达形式会受到社会规约的影响。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惯用语是重要的语言现象,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它蕴含着一定的历史渊源,映射出不同民族的心理因素,反映出鲜明特点的生活习俗,它的形成和发展透视出丰富多彩的文化形态,体现出不同的文化特点及其内涵。同时,惯用语又是深受人民大众喜爱的语言表达形式,它形象生动,表现力强,通俗易懂,广泛流传,具有很强的传播效力。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11,(1):29-29
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社会是"人治"社会而非"法治"社会,但实际上,中国封建时代也有相当完善的法律制度,并且自成一体,被称为中华法系,是世界古代五大法系之一。中华法系从形成到解体延续数千年,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日常对话中常使用的俗语均来自古代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6.
<正>"妇女能顶半边天",源于民间"妇女是半边天"的俗语,由地方妇女群众在"大跃进"中提出,经由全国妇联和高层领导人推广后,转化为一种关于妇女解放的国家话语。作为形容新中国妇女地位提高的一种惯用语,"妇女能顶半边天",可谓家喻户晓。这句话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运动的伟大实践,被视作毛泽东时代妇女大解放的经典话语,影响至今。坊间长期流传,"妇女能顶半边天"由毛泽东提出。然而,翻检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  相似文献   

17.
1.政治教师要背记一定量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特别是经典原文。2.政治教师要背记一定量的通俗易懂富有哲理的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名言、警句以及诗词、歌赋等。3.政治教师要背记教案的主要教学内容,特别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问题。政治教师练好“背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有利于为学生学习起表率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治教师应练好“背”功@王洪刚$天津市静海一中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文学的载体。语言学的产生和发展对各种文学形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诗歌是一种与语言的音、韵联系密切的文学形式。音韵学的发展对诗歌尤其是中国古典诗词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中英两种语言的不同,又使得两种语言所表现出来的诗歌的音韵和格律各有千秋。根据汉语语音特点,自古以来汉语最小的基本结构单位"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组成,这就决定了汉语诗律得由音律、声律和韵律三大要素组成。  相似文献   

19.
邓瑶 《求索》2011,(12):232-234
异形成语指意义相同而个别字书写形式或结构方式略有不同的一类成语。异形成语是汉语书面语的累赘,长期困扰着书面语的使用和规范。“原原本本”和“元元本本”、“源源本本”是一组异形成语,词典对它们的收录及释义有较大差异。通过考察语源、使用频次及分析“原原本本”的语义衍生机制,根据异形成语规范化的尊重原则和理据原则,作者提出了这组异形成语在词典收录和释义上的新识。  相似文献   

20.
华夏传播理论蕴含着行胜于言的传播取向、 一诺千金的传播伦理、"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语言理论、"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舆论警示,表现出以人际传播为核心、既重视语言又怀疑语言、聚合中华文化基因等特征.相对于欧美传播理论,华夏传播理论存在着文化根源、价值取向、思维方法、表达方式、适用范围等多个层面的显著差别.华夏传播理论是华夏民族对人类传播规律的深刻领悟,是汉语文化对世界传播理论的独特贡献,是一种明显区别于欧美传播理论的东方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