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新型区域政绩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实施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过程中,构建新型的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相适应的政绩指标体,有利于空间开发格局清晰、空间结构优化、空间利用效率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差距缩小、全体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是实现主体功能区规划战略的重要保证.本文分析了主体功能区政绩指标设计的原则,探讨了四大主体功能区政绩指标的框架、每类主体功能区相同的子指标体系、各类主体功能区差异性子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政绩指标。有的学者提出将目前的GDP指标改为绿色GDP指标,即在现有的GDP指标基础上加上一些环保和社会指标。但是,绿色GDP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它不能解决GDP指标本身的缺陷,治本的办法就是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政绩指标GNP SCC。  相似文献   

3.
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将GDP指标改为GNP+SCC指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塑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将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指标和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区分开,有利于"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中央政府宏观调控仍然需要GDP指标.然而,以GDP指标作为考核地方政府政绩指标,则会产生诸多弊端,需要新指标代替它,这个新指标是GNP+SCC指标.  相似文献   

4.
以GDP增长论英雄是一种以GDP增长为核心指标的政绩考核,这种政绩考核在创造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同时,也付出了较为沉重的代价。客观地说,这种政绩考核具有其内在的合理逻辑,它是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政治体制的缺陷从而实现对权力运行有效监督与制约的重要途径。反思这种政绩考核的代价,推动政绩考核的优化,必须寻找出一种能够矫正以GDP增长为核心指标的政绩考核的方案,即复归人民群众在权力运行中的影响和控制力量。这种方案的制度化载体即群众路线。  相似文献   

5.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在“十二五”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将建设主体功能区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建设,可以让各区域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获得高效利用,才能更好地制定针对性政策,发挥各地优势,以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将会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前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纷纷出台,表明主体功能区规划已经进入地方推进阶段。省级规划中的政绩考核部分是地方政府的行为的指挥棒,也是需要加强的部分。由于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晚于省级十二五规划,两者存在反向约束关系。省级在国家规划的发展框架下,通过区划范围、影响力定位、政策准确性三个方面拓展本省发展空间。同时理顺国家级功能区与省级功能区的关系也是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绿色GDP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热炒过后冷静审视,绿色GDP不仅实践困难,而且并非解决我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万能钥匙。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取消将GDP作为政绩考核核心的老办法,从深层次解决政绩考核的价值取向问题,逐步建构“以人为本”的政绩考核体系。  相似文献   

8.
建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的文献指标库是评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对该指标库文献频次分析表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估研究的文献指标与《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年)》规划指标之间具有一定重合性,但仍有些指标并不一致。为了在理论上和政策实践上获得更大的统一性,设计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专家德尔斐法调查问卷和两两比较的权重调查问卷,形成适合陕西省神木县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结果表明:神木县四类16项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总体较好,但在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建设,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资源开发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建构等方面仍需持续重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都市郫都区菁蓉镇立足高校资源富集、产业配套完善、空间载体充裕的比较优势,积极打造创业创新中心。在其党建路径方面,始终围绕西部双创党建高地和创客郫都品牌建设,坚持党建引领,突出创业圆梦·先锋助力主题,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创客精神,着力推进各方面创新力量和各领域创新成果向基地汇聚,全面推动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0.
2015年立案登记制度改革促使大量案件涌入法院,从而加大了案多人少的矛盾。社会化的法院调解通过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相互协作能够提高法院工作效率、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实现法律社会,其在效果上比法院调解更有优势。法院调解社会化是以调动多元社会控制方式为其价值取向,委托调解是法院调解社会化的制度载体。因此,基于我国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情,我们需要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不同情况,充分激活具有当地特色的乡土资源并培养各具特色、各有所长的解纷队伍来实现法院调解社会化的价值。这不仅能赋予当事人更多的程序选择权、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纠纷解决效率、化解当地案多人少的矛盾,还可以节省其司法资源、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1.
民事立案制度应该具有确认诉权、保障诉权行使和案件分流的功能。我国实行立案审查制,人民法院的立案工作遵循便利人民群众诉讼、便利人民法院审判的原则。但在权力本位的立法之下,当事人不能参与立案审查程序,两便原则被演绎为审判利益取代诉权成为是否立案的决定性标准。立案制度出现功能梗阻。重构立案审查制的核心在于维护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立案程序中应该建立对于审判权的诉权和检察权的双重制约机制,并通过立法鼓励、规范立案调解的适用,实现程序分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是关于治理腐败犯罪最完整、最全面的国际公约,对我国职务犯罪主体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对职务犯罪主体的一般理论研究,揭示我国职务犯罪主体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的主体两者之间的冲突,对我国职务犯罪主体进行反思和重构,以利于实现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3.
案件质量是公诉工作的生命线。高检院公诉厅《检察机关公诉部门实行办案质量预警机制的规定(试行)》的执行,对新时期公诉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标准,各地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以2005——2006年玉溪市检察机关执行预警指标的情况为切入点,找出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对策,并从法理和司法实践层面探究执行预警指标对办案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探寻提高公诉案件质量的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与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上升相对应的是中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日益受到威胁。生态环境所具有的公共产品属性、外部性和地域性决定了生态环境治理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体制的不断创新。江西省针对环境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本省实际,推出“山江湖”工程,通过领导体制、决策体制、实施体制、管理机制和筹资机制的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江西省“山江湖”工程对现阶段中国的环境治理及加速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多主体认知理论是现代逻辑学新兴的一种理论,本文介绍了多主体认知理论的由来、要点及主要特点,评介了这一理论对法学研究的重大意义。从这一新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了传统法律体系构建的认知缺陷,并以此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多主体认知理论对法律体系构建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16.
民警工作绩效水平制约着派出所核心价值的体现。因而,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民警岗位工作绩效考核指标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以派出所社区民警为研究对象,在获取了新疆16个地州县级公安局和派出所领导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对五个层面的变量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构建了新疆基层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岗位工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行《刑法》第310条规定的窝藏、包庇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主张大义灭亲,实则与司法正义原则相背离。我国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的基础上,应当吸取传统法律文化中亲亲相隐原则的合理成分,并结合我国现实情况对现行窝藏、包庇罪的主体进行立法完善。应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将亲属窝藏、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与社会上一般人窝藏、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在实体法和程序法上加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8.
网格化管理中,普遍存在着普通群众参与度不高,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主体参与少等难题。对此,可通过构建多元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予以破解:强化党建引领,以网格为基础治理单元,构建纵向到底的“七级”党群联动工作体系和横向到边的网格化区域党建格局;建立外网,强化群众、社会组织参与和考评;建立线上线下“双通道”参与机制,积极吸纳社会组织参与网格化管理;整合社会智力资源,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构建,本质上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体系的构建,因而是对一元与多元政治关系的现代化梳理与塑造。人民当家作主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通俗表达。这个主体地位是通过当政府的家和做自己的主来实现的。做好自己的主人,本质上就是人民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彼此做主。彼此做主,即经由共治而达至共享。人民主体地位的实际获得或享有,依赖于人民的协商能力的形成。发展人民的协商能力将蕴含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并将对这个过程本身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座谈式教育理念下,公安院校思政教育主题班会的开展通过提起话题,营造环境让学生在直面问题、自主探索,通过鼓励表达与交流甚至辩论来强化健康合理的观念、抛弃不合理的认识。班会主持,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促成顺畅交流的同时应该有意识地对班会的主体话轮进行控制,力求体现清晰的会话框架和会话路径,体现班会的会话目的与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