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网络社会主体的道德自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永梅  罗萍 《探索》2004,3(1):127-130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基于道德自律和他律的理论分析同样适合于网络社会。不仅如此,由于网络社会形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独特性,道德注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强化网络主体的道德自律在目前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更为现实。关注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修养,投身社会实践,进行网际自我调适是网络主体进行道德自律的现实途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社会的逐渐形成,一种新型道德规范体系——网络道德正在受到全社会关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网络社会必然会产生自己的道德规范。本文针对网络道德具有的新特点与发展趋势、典型的网络道德问题的表现以及应该如何建立和加强网络道德建设等问题认真地进行了分析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社会向着一个更高水平的道德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道德是社会以善恶评价为方式,依靠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网络道德是从传统道德中延伸出来的一种道德规范,是对人们在“网络社会”中发生的社会行为进行规范和人们之间的关系作出调整的行为规范或伦理准则的总和。网络道德教育就是针对人们在运用网络的过程中的行为举止所应遵循的网络原则、规范而展开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网络运用的广泛普及,一种与现实社会并在的人类社会存在的新形式--虚拟网络社会正在网络空间中逐步形成。通过转变观念,推进网络管理法制化,健全网络安全技术管理手段,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生态环境,构建健全的网络道德体系,强化各级政府的服务意识等途径实现对虚拟网络社会的有效管理,也是遏制网络治理性危机,走向网络善治的最佳维度。  相似文献   

5.
网络技术正在造就一个新的人类环境,网络社会伦理反映的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有着不同的特点.网络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就必须以传统道德为基础加强网络管理,有效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渗透,及时颁布和制定网络道德规范,增强网络使用者的道德约束力,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人们生活的新空间,社会运行越来越多地与网络紧密结合在一起。现代计算机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在对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的同时,它又把社会及其成员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技术与人文环境之中。在目前我国网络法规尚不健全,相应的法制体系的规范作用尚不能完全发挥的情况下,人的网络行为往往容易出现道德约束真空,导致破坏违背道德伦理规范的行为时有发生。因而,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网络道德建设领域,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一、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主要表现大学生是网络最积极的使用者和最热心的参与者,上网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络的普及应用,已经让网络生活在不经意之间悄然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言之,迈人当今信息网络时代的人类社会生活,事实上已经叠加上“网络生活”的丰富内容,因此,在人们谈论网络社会及其健康发展的话题时,显然要把“网上生活”与“网下生活”的密切关联包容在内。  相似文献   

8.
民间组织发展中的社会资本与治理网络优化之间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浙江商会治理网络优化的过程也是其社会资本转型的过程。人格依附是浙江商会成长期社会资本的主要形态,最终造成了当前普遍面临的内外部治理网络困局,实现治理网络优化的关键是构建制度嵌入型社会资本。制度嵌入的基础是基于治理系统优化的各参与主体平等互动的治理网络平台构建,核心是基于治理网络规范化的内部制度嵌入与外部制度嵌入的联动,难点是基于治理网络创新的传统社会资本与现代社会资本的融合。  相似文献   

9.
网络社会是由不同的网络社区组成的一个虚拟社会,其行为主体仍然是现实社会中的个人.它存在的基础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创新,对网络社会的伦理价值体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P2P技术在使信息资源快捷传播、共享的同时,有害信息泛滥加剧、网络侵权的问题日益严重,这些都是新的网络伦理问题.文章探讨网络伦理与P2P技术的特征,由P2P技术所引发的网络伦理问题及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道德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10.
阮雪梅  胡善德 《世纪桥》2009,(19):66-67
必须正确引导“人肉搜索”带来的网络道德向健康方向发展,一是谨守网络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二是对不同的“人肉搜索”分门别类对待,三是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四是建立合理的网络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1.
蓬勃发展的网络虚拟社会对党的建设提出了崭新课题。党的建设必须顺势而为与网络共舞,方能兴网络之利,除网络之弊。一要树立党管网络新观念,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重要阵地;二要完善执政方式,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加速器;三要提高网络素养,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党员干部转变作风的助推器;四要加强设施建设,努力使网络虚拟社会成为加强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12.
戚攻 《探索》2006,36(5):115-119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延伸并依存于现实社会,网络社会又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存在及存在方式。由网络社会的这一二律背反的属性使然,研究网络社会有同源性和非同源性的两种路径及方法。“同源性-非同源性”命题,既是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的重要识别,又是一种研究视角、理路及方法。基于同源性的视角和研究方法,我们能将网络社会纳入到现实社会的发展谱系中去考察和定位,并在“一脉相承”的逻辑语境中,彰显我们的“主义”和价值观;而基于非同源性的视角及方法,我们能揭示网络社会自身形成和发展的逻辑场域、特征和规律;同时,基于同源性与非同源性相互关联、交叉的视角及研究方法,我们能研究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同构与互促,并通过二者的互验,拓展与国际学界的交流和对话。  相似文献   

13.
政策网络理论作为分析公共政策过程的新思路,自提出以来一直颇受争论。本文通过对政策网络理论发展历程与学界评述的梳理,认为政策网络理论应以当前社会结构网络化特点为背景,利用网络技术着重培育政策网络节点,解决网络政策主体问题,同时把社会网络与政策网络进行融合,构建起政策网络内在的互动沟通机制,从而提升政策网络理论作为政策过程分析工具的解释能力,并对其在我国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等条件下的适用性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网络舆论的作用日益凸显,但在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同时网络舆论的道德底线却一降再降。为此,应重塑网络舆论道德标准,在道德标准的框架下,扎实网络道德规范建设基础、提高网民的自我约束能力、发挥网络舆论的正面影响力、营造和谐网络氛围,以此推进网络舆论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公共领域下我国社会结构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快捷、开放、平等的网络社会下,社会结构有公民—社会组织—政府(现实的社会结构),也开始具有网民—网络公共领域—网络政府(可以称为"影子社会结构"),这种现实的社会结构和"影子社会结构"交互运行的双重社会结构,构成了当前我国社会结构的现状。本文基于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在分析了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功能的基础上,提出公民通过网络公共领域的建构,与政府的平等直接快捷的双向互动而建立的"影子社会结构",是公民话语权的真实表达,真正反映了社会大众的民意,有助于减缓社会矛盾,使得公民权益和国家的权威合法性得到实施和保障,从而最终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了社会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针对这种双重社会结构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的发展及应用,网络正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网络淫秽色情和暴力信息、网络诈骗和网络赌博、网络揭露个人隐私、网络沉迷等问题制约着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努力推进网络精神生产、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完善网络管理的保障体系,进一步提升人们的文明素质和文明程度,是加强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维度。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对一些大学生的伦理观念和行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意识和行为失范等方面。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学生本身的原因、社会综合因素等是造成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主要原因。对此,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大学生道德建设、建立和完善网络基本道德规范等途径解决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8.
虚拟社会有技术性的一面,更有社会性的一面,如没有对其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体系,风险和危害在所难免。在当下中国虚拟社会管理中,诸如网络谣言时有滋生、网络暴力泛滥成灾、网络色情屡禁不止、网络广告良莠不齐、网络犯罪愈演愈烈以及网络群体性事件危机四伏等显而易见。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一样,在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也承担着重大社会责任,大力引导网络舆论势所必然。从来没有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媒体,政府作为权威主体,适时规范网络行为,有利于创造一个放心、安全、健康的网络文化发展环境。精心培育网络文化是满足广大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必然,是虚拟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之道。我们应注重协同治理,从构建技术支撑平台、完善管理体系和优化用户意识等方面寻求破解之道。  相似文献   

19.
网络虚拟社会的形成和兴起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政治生态,其中网络虚拟社会中思想的多元和舆论多元化,给党的阶级和社会基础的稳定带来巨大的挑战。研究并借力网络虚拟社会完善党的执政、改进党的领导成为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服务型政府建构中的公民网络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的不断渗入和普及,公民网络参与已成为一种新型参与方式和趋势,公民网络参与彰显了服务型社会的公民本位、社会本位,提升了服务型政府的责任与效能,推动了服务型政府的民主意识。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信息轰炸、数字鸿沟、政府对公民网络参与的不重视态度、网络基础设施的差异、法制建设的落后、参与主体的不平等性及公民本身参政意识的淡薄,这些都不利于公艮网络参与的进程,也不利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以应该加强网络信息的引导和监管,培育理性成熟的网络公民,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减少数字鸿沟,建立健全公民网络参与的法制环境,构建电子政府与民众的有效沟通机制,这样不仅可以削弱公民网络参与的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可以加快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脚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