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衡量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行为人的行为是否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 ,应侧重于行为人侵犯的商业秘密本身的价值、给权利人造成的市场份额及销售金额的减少等方面的判断 ,可以参照行为人在侵权期间所获得的非法利润来认定权利人的实际损失。  相似文献   

2.
侵犯商业秘密案件中,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应理解为直接经济损失。认定损失数额可视具体案情采用以下方法:计算被侵权人遭受的直接经济损失;以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润为依据认定经济损失;根据商业秘密许可使用费认定被侵权人的损失数额;侵权行为导致商业秘密已为公众所知悉的,应当根据该项商业秘密的商业价值确定损失数额;侵权人采取不正当手段取得商业秘密后尚未获取利益即案发,应根据具体案情使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其侵权行为情节轻重。  相似文献   

3.
曹艳春  张婧 《前沿》2005,(10):173-174
由于商业秘密自身的秘密性、隐蔽性等特殊属性,使得商业秘密权利人在其权利受到侵害而诉诸法院时,难以提供证明相对人侵犯其商业秘密的途径或方式而承担败诉的风险。使得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相对人的侵权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因此,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有助于解决这一难题,实现法律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诉讼管辖,我国在立法和司法领域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尤其是对于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立案管辖、级别管辖和地区管辖,事关刑事诉讼的起点、诉讼利益和效率,成为完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已成公安机关侦办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重点 ,但存在受理后立案比例较低 ,且难以顺利进入移送起诉、审判环节的问题 ,其症结在于公安机关侦办此类案件过程中存在一些认识误区。从侦查实践出发 ,以有关法学理论为依据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应当存在未遂犯罪 ,第三人间接侵犯商业秘密的过失行为原则上不宜作犯罪处理 ,并且应正确看待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侦查中的鉴定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商业秘密侵权案件中,相关法律问题所引起的争议颇多,其中侵权损害赔偿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它主要涉及归责原则、赔偿方法、赔偿数额等内容。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侵权损害赔偿问题作出了统一规定,WTO各成员的相关立法和司法实践必须考虑其规则要求。我国在构建商业秘密侵权损害赔偿制度过程中,应当考虑商业秘密自身的特殊性,在立法上应将无过错责任原则引入侵权归责体系,并对损害赔偿数额作出统一规定,对相关基本概念进行明确界定,以便于实际操作和具体适用;同时,在司法上应灵活运用损害赔偿方法,以充分体现合理补偿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侵犯商业秘密罪是指违反商业保密法规,侵犯商业秘密,给商业秘密的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商业秘密包括了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本罪在实践中表现为非法获取商业秘密、非法利用不法获取的商业秘密以及违反约定或者要求利用商业秘密等行为;本罪中的“重大损失”应指实际产生的物质损失。  相似文献   

8.
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之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侵犯商业秘密罪中"重大损失"的认定应紧扣"给权利人"和"造成重大损失"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权利人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的减少,根据权利人商业秘密产品销售量的减少、利润率的降低、市场占有份额的减少、侵权时间长短、侵权性质轻重综合予以认定.对权利人的"重大损失"无法直接认定的,可以根据侵权人的获利、合理转让费用等因素作出刑事司法上的推定,但必须特别谨慎.  相似文献   

9.
张亚男  李婷 《传承》2010,(24):126-127
国家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新增了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司法实践中,有无造成"重大损失"成为认定是否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关键问题,而"重大损失"的计算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重大损失"的剖析,以期为国家在今后的立法及司法中进一步加以完善,使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设立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出一点建议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烁日娜 《前沿》2007,(8):111-113
商业秘密蕴含着所有人的劳动和投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商业秘密的侵权现象也会突显出来。只有对侵权行为作科学的判定,方可施行有效的救济,从而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可能把侵犯商业秘密的损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11.
作为经济犯罪侦查部门管辖的常见案件,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具有作案主体复杂、手段隐蔽、作案时间连续及主体趋于年轻化等特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职务侵占案件的数量和危害程度不断上升,严重损害了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的经济利益。在案件侦办过程中,经常出现难以确定罪名的疑难复杂情况,给司法实践带来了严峻挑战。分析公安机关经侦部门在侦办职务侵占犯罪案件实践中出现的定性难问题,探讨定性难的特点、现状及解决对策,可以为侦查人员更好地办理该类案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张晶晶 《传承》2009,(24):162-163
当前,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原则、保护范围和侵犯主体不明确、尚没有统一的商业秘密法以及统一的商业秘密评估标准与机构等存在缺陷。应通过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从而确定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原则、侵犯的主体和保护范围、明确有关国家机关人员的保密责任、加重被告的举证责任,建立国际标准化的商业秘密评估机构来与国际接轨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关于商业秘密的保护原则、保护范围和侵犯主体不明确、尚没有统一的商业秘密法以及统一的商业秘密评估标准与机构等存在缺陷.应通过制定专门的商业秘密保护法,从而确定商业秘密法律保护原则、侵犯的主体和保护范围、明确有关国家机关人员的保密责任、加重被告的举证责任,建立国际标准化的商业秘密评估机构来与国际接轨等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时代,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在市场竞争中愈演愈烈。在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侦查中对损失予以合理、准确地认定是有力打击和惩处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的关键。本文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侦查的损失认定现状、损失认定的模式构建和损失认定机制的完善角度予以探讨,以期对侦办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5.
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司法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实践中,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行为进行刑事追诉时,容易走向两种极端:一是对商业秘密保护不力,该立案而不立案,放纵了犯罪;一是动辄以他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罪为由,插手到当事人的民事、经济纠纷之中,侵害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的原因在于对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司法认定具有不确定性。我国在立法上应明确什么是商业秘密,哪些行为属于侵犯商业秘密等。  相似文献   

16.
《民主与法制》2013,(7):20-21
首先,由于法律规定本身的问题,导致在具体不正当范争案件的司法认定存在一定困难,例如刑法第219条侵犯商业秘密罪,司法解释有一个明确的规定.构成本罪要以造成枞利人经济损失50万元为要件但在某些案件中.对经济损失的认定仃在较大困难。例如有些犯罪分子窃取了技术秘密,但并没有投入生产,这种情况下难以计算实际损失。  相似文献   

17.
商业秘密作为知识产权的一种,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文章阐述了商业秘密的内涵、特征及其法律保护,分析了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构成,并将商业秘密侵权行为与《刑法》有关条款在适用上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商业秘密是经营者开展市场竞争的利器,是企业获取市场先机的法宝。在商业秘密的历史上.曾创造过像可口可乐配方那样具有传奇色彩的市场神话。商业秘密是企业的生命,也是争夺市场的关键.失去商业秘密很可能就意味着丧失了优势.可以说商业秘密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此,行政监管职能部门如何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严厉查处商业秘密侵权案件,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规定的侵犯商业秘密罪,与TRIPS协议关于未披露信息的保护规定既具有一致性,同时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犯罪对象、客体、主观方面以及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程序等方面,对我国法律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规定与TRIPS协议的要求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经济领域中侵犯商业秘密行为逐渐增多并呈现出多样化特点.我国刑法第219条虽已规定了侵犯商业秘密罪,但对该罪的适用原则、范围和适用条件存有争议.全球化时代,各国的侵犯商业秘密罪具有共性,在分析美国和德国侵犯商业秘密罪的刑事立法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于促进我国立法的不断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