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乡农学校、乡村组织和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是三个关键性问题。乡农学校是梁漱溟“沟通调和”中西文化、实现文化重构的组织依托;社会组织“以伦理情谊为本源,以人生向上为目的”;乡村组织解决中国农村的三大问题,即乡村经济破坏问题、乡村腐坏问题和乡村自力问题;农村经济建设解决农村自力问题,其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不断促进农业发展。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乡村建设的理论,试图从文化传承和改造的角度,通过教化、礼俗和自力来解决农村问题,该理论中的许多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乡村建设时期,梁漱溟认为他已经在思想上解决了现代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两难,他所找到的出路是在中国乡村重新塑造社会,并且这一新的社会构造是在保留了礼俗——伦理的老中国社会结构上建立起符合伦理情义的团体组织.这一新的伦理构造被梁漱溟称为“新礼俗”.梁漱溟认为“新礼俗”是融合东西的新的社会构造,它将作为活的生机辗转开出乡村的新政治和新经济,而新的乡村又势必成为建设新中国的起点.在梁漱溟看来,他为中国找到的这条出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我更新之路,代表着从旧中国过渡到新中国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的社会,中国社会的改造应该以中国传统文化传统(儒家伦理)思想为基础,吸收西方现代文化的精髓,从农村的改造开始,通过对农民的教育,他试图在农村建立新的礼俗制度逐步扩展到城市,最后复兴中华民族文化。梁漱溟乡村教育理论对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借鉴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晏阳初创造的“平民教育———乡村科学化”模式、梁漱溟创造的“文化复兴———乡村学校化”模式和卢作孚创造的“实业民生———乡村现代化”模式,为民国时期的三大乡村建设模式。三位先生关于乡村建设的步骤、内容及动力的基本理论和主张各具特色,但他们的乡村建设思想都为解决当代中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建设生态农业文明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文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与生态农业文明相结合的最佳载体.  相似文献   

6.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历史上看,中国乡村现代化进程充分彰显出中国各民族交融发展的社会生命态,多元文化互嵌互生使各民族“相互离不开”,最终形成“一体”的共同体格局。云南鹤庆新华村以银器技艺文化为内生资源动力,有效促进乡村社会现代化发展。长久的技艺生命过程中,白族银匠在“藏彝走廊”空间与多种民族紧密互动,充分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创制出引领行业时代的银器技艺文明,为推进中国式乡村现代化提供了一个以“文化”为动力的成功案例,实证调查研究新华村银器匠人群体交往交流交融行为及其技艺文明,可助益新时代乡村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新形势下深化劳改工作改革,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劳改事业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客观依据 首先,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是体现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随着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早期创造观与他领导的乡村建设实践之间有着内在关系,这对我们今天认识农村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中,他特别看重知识分子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士人即读书人是"代表理性以维持社会者",中国的问题需要知识分子和农民相结合。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农村中,知识精英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很可能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在梁漱溟的提醒下,如何留住农村中的知识精英或如何促进知识精英向农村的流动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在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中,他特别看重知识分子在乡村建设中的作用他认为士人即读书人是"代表理性以维持社会者",中国的问题需要知识分子和农民相结合.在我们现代社会的农村中,知识精英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这很可能成为阻碍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由此,在梁漱溟的提醒下,如何留住农村中的知识精英或如何促进知识精英向农村的流动成为了我们不得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