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格斯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这是由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它发展的结果必将与旧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进而成为导致生产关系发生变革的重要因素之一。马克思早在1847年初为批评蒲鲁东的《贫困的哲学》而写的《哲学的贫困》一书中,就曾指出:“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工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揭示了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方式以及生产关系变革中的作用。马克思在1861年8月到1863年7月积极准备《资本论》的写作期间,写了…  相似文献   

2.
费尔巴哈在德国哲学中的历史地位是由于他的宗教批判,还是由于他的哲学批判?这是一个涉及到费尔巴哈是在何种意义上对马克思的哲学革命发生影响的重要问题。尽管一提到费尔巴哈,人们首先会想到那为他博得盛名的《基督教的本质》,但是本质地说来,以《基督教的本质》为代表的宗教批判,不过是作为费尔巴哈早期思想精脉的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的延续和拓深。对黑格尔思辨哲学的批判,是费尔巴哈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相似文献   

3.
几十年来,我国高校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也有的称之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后来研编写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哲学部分,在讲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过程时,一般提法都是说:“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以此来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矛盾推动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这种提法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再进一步思考,必然提出这样的问题;生产力为什么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其“活跃”和“革命”的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生产力是怎样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它的运动变化规律怎样?人们却很少论及.面对当前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改变我国落后生产力的状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搞清生产力怎样成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其变化发展规律怎样”.这对于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更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文学、史学是中国的传统人文学科,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的20世纪初年,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中国传统人文学科中观念与内容之更新。本文认为,哲学表现出的多元性和政治性,资产阶级倡导的新史学的建立,文学紧密配合政治斗争和社会教育而表达出的资产阶级新兴文学观与技法,分别是20世纪初年中国传统人文学科变革的特色。20世纪初年中国传统人文学科的变革是在特定的社会氛围中开展的,封建专制崩溃的前夜为这一变革提供了历史机遇。这一变革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是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几十年来,各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并几度形成研究的热潮。但时至今日,它仍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议题,困惑着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人们。最近,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王伟光同志的新著《社会主义矛盾、动力与改革》,对此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这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无疑是一件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一部紧叩时代脉搏的经济学佳作─—评王东京同志新作《中国经济难题》刘彪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行了整整15个年头。在这样大的国度里,采取渐进式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经济体制变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但这也同时注定了我们的改革必然要遇到一系列复杂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我的哲学观     
哲学是什么?什么是哲学?学哲学有何用?这是进入马克思主义学科必须要讨论的话题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类专业必须要研究的永恒话题。当然,每个人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的结论也会不同。而本文则是将专业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肯定了哲学的工具性,研究了哲学的科学之科学性,以及哲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超越旧唯物主义的起跳点。从《手稿》到《提纲》,它们的基本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马克思在《手稿》中体现了科学实践观的萌芽.对旧唯物主义直观性的否定;实践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哲学的历史使命必然由认识世界转向改造世界。马克思在《提纲》中基本确立了新唯物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宣告了哲学的历史使命是改变世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变革与发展处处体现着科学实践的作用,印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本体论问题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一个焦点。围绕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争论有很多,要真正"以马解马",就必须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去。《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完成的标志,其建构的唯物史观理论大厦的根基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在该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直接使用"本体"、"本体论"这样的词,这也为后人的本体论之争埋下了伏笔。但是,通过深入挖掘其哲学意蕴,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以物质本体论为基础,以实践本体论为真正观点"的,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0.
透视小泉内政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自上任以来,在历史问题上严重倒退,中日关系因此严重恶化。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小泉政府?当今管理着日本的又是一批怎样的政治人物?日本真的陷入低谷?本文将从分析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变化入手,对当前日本正在进行的变革加以剖析。通过透视小泉改革,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是一场关乎日本是否能在21世纪继续站在世界前列的变革。  相似文献   

11.
热点声音     
《人事天地》2012,(12):4
要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努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总结3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在今后的改革中,我们将更加注重顶层设计、更加注重系统配套、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动力。——11月7日,《人民日报》总编辑、中共十八大新闻发言人蔡名照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关于十八大是否会对中国下一步改革做出新部署"这一问题时介绍说。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颁布十周年了。《意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通篇贯彻了邓小平新时期统一战线思想,是指导我国统一战线和政协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在《意见》颁布十周年之际,重温这一光辉文献,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要强盛,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13.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十年,是改革的十年,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十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的生产力标准及其现在对这一标准的讨论,则从哲学的角度对这一认识成果作了集中的概括,是对社会主义进行再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4.
高志华 《理论前沿》2001,(12):29-30
一、中国经济哲学研究热潮的兴起中国哲学研究热潮的兴起已有10余年时间。1990年夏 ,上海《学术学刊》举办了以经济哲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发展与当代哲学”学术研讨会。1996年12月和1998年5月 ,上海又连续召开两届“经济哲学”专题研讨会。在1997年5月和1999年4月《学术月刊》和《中国社会科学》又分别邀请部分专家学者以笔谈的方式就“经济哲学”有关问题刊发了组合文章。在中国 ,经济哲学研究逐步推到学术前沿 ,成为研究热点 ,时间是在90年代以后。原因是 :1.党的十四大以后 ,中国改革开放走向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内容。这一理论主要是围绕着如下十大命题展开的: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一场伟大的试验、伟大的实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赶上时代,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对外开放;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个“是否有利于”是判断改革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16.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97级新学员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这门课。学习哲学,自然要学一点哲学史,特别是当代中国哲学史。现将50年代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中的一些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营垒里,杨献珍与艾思奇是两位有广泛影响的、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早在60年代初期,在杨献珍惨遭厄运时,我国著名哲  相似文献   

17.
改革的浪潮席卷古老的中华大地已足十载。十年改革,成就与失误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当前,我国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也可以说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中国的改革向何处去?这一根本性的问题严肃地提到了中国人民面前,要求中国共产党人和各方有识之士作出科学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史上的主要著作之一,对于理解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马克思实现其哲学世界观转变和创新的重要铺垫。以往国内外学界对这一文本的哲学内涵重视不够,这要求我们重新对文本进行细致解读,并提出一个重要观点:《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不仅是马克思对黑格尔国家学说和法哲学的系统批判,更重要的是对黑格尔国家哲学背后的逻辑方法和哲学体系的批判,是对黑格尔泛逻辑夸大普遍的、神秘主义的批判。其中一般哲学世界观是前提性、更高层次的东西。正是在对黑格尔一般哲学的剖析中,马克思开始转向唯物主义,实现其哲学变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19.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大变革给人们思想、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在从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研究和总结改革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而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全面科学地展现国民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心理发展轨迹却极为欠缺。为了弥补这一空白,云南人民出版社和《中国文化报》社,决定合作编辑出  相似文献   

20.
在世界大转折和中国大变革时期,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哲学如何适应时代要求,为人们提供理念、思想和智慧,既是当代中国哲学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哲学工作者应当承载的使命。据此,中央党校哲学部试图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探索出一条既反映中央党校校委的要求,又有利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