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差距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大开发 ,人力资源开发是其根本保障。但是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状况与东部地区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严重制约着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经济实力提高。究其原因 ,主要受到体制、收入、地理、基础设施和观念等诸因素的影响。尽快缩短东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差距 ,必须树立正确观念、借助多方力量、采用新机制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2)
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具有的特殊性,对不同时期的政策及效应进行评述,透过其发展及演变历程,提供政策建议:明确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目标,加大对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行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创新,提高转移支付的有效性;体现民族地区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的特殊性,确保政策的相对独立。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美国解决地区差距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必须加强立法,并进行统一规划;必须加大财政支持,促进民间投资;必须发展智力资源;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选择重点区域,培育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4.
地区差距是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经济现象 ,一定程度的地区差异或许会因其正面的激励效应而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效率得以提高 ,但差距过大则无疑会对社会稳定 ,从而对经济的发展带来冲击。本文从地区差距的成因、地区差距的调控原则、地区差距的调控方式三个方面来论述地区差距与宏观调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同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差异一样,中国的社会保障财政支出也体现着明显的地区差异的特点,这造成了社会保障这一正式社会经济制度未能发挥其应有的调节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再分配功能.依据区域经济学中地区差异的相关度量指标和方法,对分税制改革以来十年间(1995年-2005年)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地区差异问题,包括社会保障财政负担的地区差异、社会保障财政人均支出的地区差异、以及社会保障财政支出水平的地区差异的演变轨迹作归纳性描述,并对其与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差异之间的关系作对比分析;探讨了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地区差异问题的形成原因;并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家投入与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部地区交通、能源和生态环境等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是,在基础设施改善的同时,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不足的问题又凸现出来。以近年来的统计资料为依据,分析西部地区教育投入的现状和问题,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及国债项目面向西部地区教育投资的力度应进一步加大。  相似文献   

7.
地区差距,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所具有的一个重要特征.合理的地区差距培育法理型政治权威,推动有机性政治整合,从而有利于我国政治稳定.过度的地区差距导致地方主义的滋长,削弱政治合法性,造成社会流动失序,进而对我国政治稳定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减少其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8.
刘源茂 《学理论》2014,(4):29-30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自社会分工便逐渐开始,城乡发展不平衡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之于中国特定历史、地理环境、政策导向等,发展至今,城乡发展不平衡这一情况变成亟待解决之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构建数理模型分析了产业结构变动、劳动力转移对收入差距的影响,表明:首先,我国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城乡以及城乡居民内部之间的收入差距都呈现出扩大的趋势;其次,产业结构变动是导致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收入差距会随着现代产业部门在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增加而扩大;再次,收入差距也会随着劳动力在两大产业部门间的转移先扩大后缩小,即呈现出倒U形变动趋势;最后,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升级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劳动力转移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以避免收入差距随着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0.
发达地区在实现自身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周边欠发达区域形成了资源掠夺,通过极化效应,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而发达地区却不愿将既得利益让渡于落后地区,相反还对落后地区发生了掠夺式增长行为。在这种机制下,发达地区不仅没有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反而抑制了落后地区的发展进程。而打破这种无效率状态的根本途径在于采用行政非均衡手段,通过行政干预对落后地区投资大推进,才能缩短落后地区达到发达地区发展水平所耗费的时限。  相似文献   

11.
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调控机制,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缩小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对逐步理顺我国社会收入分配关系,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社会收入分配体系将具有重要作用。选择合理调控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路径,就是要采取措施逐步形成合理调控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机制,尽快实施地区附加津贴制度,并做好很多基础性工作:继续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这是合理调控公务员地区收入差距前提,同时尽快实施薪酬调查,建立收入分配基础信息系统,并进行各地生活费用指数测算,构建公务员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工资立法,实现合理调控公务员工资地区收入差距依法管理。  相似文献   

12.
对外贸易、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收入差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无论从绝对差距还是从相对差距来看都呈现扩大的趋势,成为我国收入不平等的重要表现形式。导致我国地区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不平衡,对外贸易不仅直接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而且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间接扩大了地区收入差距。因此,采取适当措施进一步促进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缩小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要大力推进加工贸易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的政策扶植力度;优化中西部地区出口商品结构。  相似文献   

13.
张艳丽 《学理论》2011,(23):70-72
公务员收入分配制度几经修改,以求实现公务员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缩小,事实上,公务员地区间收入差距自有其合理性存在的理由。利用公平理论来分析公平性收入差距及非公平性收入差距的表现形式,进而提出重塑公务员地区间收入差距的观念,正视公平性收入差距存在的合理性,削减非公平性收入差距带来的危害性,保证地区间收入差距过程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近几年国内理论界关于我国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成果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在逐步稳定地提高,但是在居民收入提高的同时,一个问题显现出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结构性就业矛盾突出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应该在多个向度上展开,进行多维视角分析,认真处理好各种复杂关系,努力寻求妥善解决之道。具体来说就是,在横向上处理好城镇化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实现"三化"协调发展;在纵向上处理好新老农民工代际关系,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农民工在转移就业时的不同需求;在空间上处理好本地转移就业与异地转移就业的关系,实现农村经济和劳务经济协同互促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采用泰尔指数对中国1978-2008年的人均GDP进行测度和分解发现,中国地区经济差距以1990年为拐点呈U形变化,但在2003年之后差距呈小幅持续缩小的趋势.地区之间的差距仍然是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主要影响因素.东部地区、中部地区组内各省之阃呈现出某种趋同倾向,而西部地区组内各省却呈现出群体趋异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蒙、川、渝、陕四省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与其他西部地区省市的差距拉大所致.  相似文献   

18.
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差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如"不公平问题",体现为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扩大;"结构性问题",体现为失业问题、无序流动问题;"差距问题",体现为地区发展差距、城乡发展差距、阶层发展差距等;"越轨犯罪问题",体现为严重的社会失范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公共义化没施十分短缺,教育基础依然薄弱,普及和巩同义务教育任重道远;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履维艰.社会事业是事关天下百姓的民生大事,是解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必须是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收人差距究竟有多大?居民收入分配是否已经出现两极分化?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认识当前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需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前提下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就此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收入差距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不平衡现象日益显著,为解决这一问题,2013年11月份刚刚闭幕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收入分配改革方向。就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改善的对策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