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任荣 《工会论坛》2005,11(6):118-118
瑞典社民党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走革新的“民主社会主义”道路,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消除贫富分化、实现分配公平和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佐证了邓小平同志社会主义本质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从经济利益角度看我国目前的公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经济利益角度了,认为我国的经济利益格局已发生很大变化。由此改革的受益面缩减,贫富群体日益分化,利益性矛盾增多,效率难以进一步进高。这一切带来了公平问题前所未有的紧迫性。我们必须紧紧依据当前的经济利益关系实际,积极寻找现阶段实现公平的可能。这可以从公平原则的理解和实现公平的环节两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家在研究单位制的基本共识在于:组织是宏观制度和个人之间关键的中介,是资源分配和个人获得最主要的场所之一。本文把"单位与社会分层"作为一个独立主题专门讨论。从单位制对贫富分化形成的作用机制、单位制对城市社会成员贫富差距形成的作用机制的主要表现进行分析并试图探索在单位制层面上杜绝过度贫富分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运用"阶级对立性"、"贫富分化必然性"、"创造性破坏"、开放条件下的内生经济增长、偏向型和通用型技术进步效应等多学科理论,系统阐释技术创新贫富分化效应的内在逻辑,并对相关例外情况进行分析说明,为验证效应提供多元的理论支撑。同时,基于经典理论分析,相关研究也形成实践启示,强调技术创新内生地偏向于高技能劳动者,相对于资本来说并非是导致贫富分化的根本原因,真正能够消除技术创新贫富分化效应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同时劳动者必须做好"干中学",降低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5.
1933年新上任的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美国实施了经济制度的调整和改革,在这次制度大调整当中,法制建设和改革,特别是抑制贫富分化的法律制度建设功不可没.了解关于罗斯福"新政"中抑制贫富分化的立法内容,不仅使我们了解美国是如何加强总体的民主性、公正性法制建设的,同时,还可以了解美国在立法上是怎样直接以抑制贫富分化为目标,对市场经济体系实施一系列的调控和干预的.  相似文献   

6.
回归十年来,澳门处于一个政治、经济、社会秩序高度变化的状态,在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以及特区政府的强势领导下,澳门的治安问题明显改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社会政治保持基本的稳定:但是自“博彩新政”实施以来,澳门的住房、通涨、贫富分化、外劳、交通乃至政府腐败等诸多社会公共问题,却愈发凸显甚至激发出来,使澳门特区面临一场公共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7.
论发展社会公平——关于现阶段改革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改革发展实践使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分化、社会不公加剧等问题并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严重影响,因此必须对“效率优先”的模式进行反思。在新的形势下,必须把社会公平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于消除社会不公现象,不断发展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效率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为此,应改行“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发展模式,逐步加大社会公平的政策含量,发展和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8.
社群主义作为当代西方的主流学说之一,其产生有特定的社会经济背景和政治文化背景。从社会发展来看,贫富分化和新的发展模式的转变使加强人际联合已经成为时代的必须,且与新型知识经济等经济发展模式相应的新社群正在兴起。从政治文化背景来看,社群主义思潮的产生与自由主义鼓吹权利神圣导致美德沦失的时代问题密切相连。从理论前提看,罗尔斯等自由主义的正义论、“新人权运动”或“第三代人权运动”等为社群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渊源。  相似文献   

9.
东西经济差距在改革年间迅猛扩大而成为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东西经济差距是一种社会分层现象 ,即贫富分化在地域上的具体表现形式。鉴于市场与权力在社会分层的作用及市场与权力和制度的密切关系 ,可以说东西地区经济差距产生的深层原因是相关权力与市场的制度安排 ,所以其解决的根本途径是以制度重建来消除市场的非正常社会分化的作用 ,以制度重建来重塑权力在社会分层的动力角色 ,以发展西部经济来消除东西经济差距 ,实现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0.
竞争与贫富分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竞争与贫富分化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联系。不正当竞争和竞争限制是导致我国贫富差距急速拉大的直接原因。惟有严格禁止各种不正当竞争,坚决消除各类非效率的、不必要的竞争限制,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不断加强政府对国民收入的调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才可能避免竞争带来的贫富分化,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11.
以城市贫困人口犯罪为视角考察贫困与犯罪的关系,可知贫困与犯罪虽然不是必然的链接,但是贫困与犯罪率之间有很强的正效应.经济贫困、心理失衡、社会保障缺失、社会贫富分化、亚文化等与贫困者相关的因素,对贫困者走向犯罪有着很强的激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下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城市病”、贫富分化、城乡差距、地域差距等“发展综合症”,与权力的过度集中导致资源、利益和代价分配失衡密切相关。权力主导的资源分配机制、以权力等级为坐标的社会发展格局、权力与权利的失衡以及权利的不平等加上市场经济的内在局限,加剧了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要化解“发展综合症”带来的困顿,必须构建横向的权力制约机制,推动参与型地方政府的建设,培育和完善公民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中亚地区“颜色革命”的性质与原因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在中亚地区的“颜色革命”是对所在国内部存在的民主化进程缓慢、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等矛盾的一种调适。司法制度有失公正、贪渎现象严重、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的存在加之西方国家的“施压”“促变”是“颜色革命”在前苏联中亚地区国家频频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中政治民主化进程与市场经济发展内在要求之间的先天失调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西方势力的推波助澜也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校园血案的频繁上演透视出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存在的深层社会矛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利益失衡、分配制度的不公所导致的贫富差异激化了社会矛盾,引起了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是校园血案的根本原因所在,主要体现在转型时期的震荡、社会阶层分化严重、社会保障机制薄弱和心理疏导机制滞后等方面.只有化解深层社会矛盾,才能从源头上防止恶性事...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虽是马克思并不成熟的著作或者说文本,但其中以异化为主线对资本主义社会贫富分化原因的分析,对古典政治经济学无力解释的社会问题的探讨以及对当时出现的具有平均主义特征的“粗陋的共产主义”的批判,彰显了马克思共同富裕思想的萌芽。马克思在文中对共产主义的建构所显现出的人民性、渐进性与多元性,隐喻了未来社会发展的路径和目标,对新时代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共同富裕:理论、现状及实现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及其所提出的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大政策”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 ,并引导中国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另一方面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差距拉大 ,居民收入贫富分化 ,也已成为突出的问题。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如何缩小地区及城乡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差距 ,抑制贫富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 ,应该引起更加高度的重视并提上政府的工作日程。解决这一问题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制度创新 ,加大政策投入  相似文献   

17.
“中等收入陷阱”是否逼近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一个新奇的经济社会现象。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在经济起飞过程中,当时被称之为“进步时代”,同时也被称之为“最坏的时代”,曾经出现过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政治腐败十分普遍、阶级矛盾冲突的现象。其他发达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也有类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一世纪,公安工作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经济、教育、科学技术以及依法治国将进一步推动公安工作的发展;人口压力、贫富分化、有组织犯罪以及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安定因素也将提出更加严峻的挑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正确处理前瞻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公安工作才能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不断推动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将中国的NPO生存路径概括为“民政注册型”、“无所依傍型”、“工商登记型”、“挂靠型”、“体制博弈型”和“基层备案型”这六种类型,具体分析了各自应对制度环境的生存策略及相应的机制.这些生存的策略及类型乃是在政府控制和干预下NPO被动的选择.惟有改变这一状况,各类NPO才会主动地和创造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各类策略和路径,中国发展的“社会奇迹”才会真正产生.  相似文献   

20.
自本世纪40年代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几年前人们对“信息”这个词还比较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已成为一个常用语,如“信息社会”、“信息时代”、“信息产业”、“信息化”等。“信息化”的概念来源于日本,1967年,日本的一个科学、技术与经济研究小组提出了信息化的问题。信息社会是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且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优势的社会,而信息化是反映工业经济和工业社会向信息经济和信息化社会演进的动态过程。我国在1986年也提出了中国信息化的问题。实际上,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社会信息化特别是经济信息化正以强劲的势头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