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下“猛药”胜算几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未来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里,存款准备金率很可能将成为一个常备工具11月3日,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声明从2006年11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9%,以此加大对造成国内经济快速增长的过剩流动资金的回笼力度,这是央行今年第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2.
潘燕 《瞭望》2007,(15)
央行紧缩货币流动过剩的步伐,显然是渐行渐紧。就在编辑这组稿件的4月5日下午,央行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此,刚刚过去三个月的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已上调三次,真正做到了“每月一调”。如果再算上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三次上调,旨在冻结流动性的这一赁币手段9个月内已频繁使用6次,最多可冻结流动资金7000~8000亿元;而我国已升至10.5%的存款准备金率,在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巴曙松看来,就是放在世界范围内考量,也已是高位。  相似文献   

3.
自2003年9月以来,我国货币政策就由稳健转向偏紧,进而转向从紧,央行频繁地采取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仅2008年上半年,已经连续5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使之达到17.5%的历史高位。从央行的角度看,从紧的货币政策如此密集推出是基于对目前经济运行态势的判断。按照央行的解释口径,其目标主要在于解决以下问题:其一是控制被认为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4.
时事聚焦     
《瞭望》2007,(32)
中国(2007年7月28日—8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7月30日傍晚宣布,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中国第六次、去年以来第九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7月31日消息,自8月1日起《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  相似文献   

5.
央行网站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整个国际市场翻江倒海。全球的股市出现全面的下跌。国内房地产销售也开始下降,各地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也在逐渐收紧。它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会造成什么样  相似文献   

6.
潘燕 《瞭望》2008,(20)
大灾面前,向来整齐划一的货币政策显示出难得的地域倾斜。5月16日来自央行的最新消息显示,从紧的货币政策将对四川受灾严重的六市州特事特办,非但成都、绵阳、阿坝等地5月20日暂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将加大灾区的信贷投入,增加支农再贷款和再贴现。与此前中央财政接连追加数亿救灾投入相比,货币政策的这种变化可谓史无前例。  相似文献   

7.
央行网站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消息一公布,立即引起整个国际市场翻江倒海。全球的股市出现全面的下跌。国内房地产销售也开始下降,各地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也在逐渐收紧。它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际收支双顺差持续多年、居民储蓄率一直居高不下、国际"热钱"不断涌入等原因,我国形成了流动性过剩状况.流动性过剩的持续存在,将形成通货膨胀,甚至引发金融危机.为此,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其中之一.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广义货币供应量、信贷、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市场及股票市场的影响分析来看,一段时期以来的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调控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对市场利率水平也有一定的影响,但对信贷和资产价格作用极弱,流动性过剩状况依然堪忧.当前,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并不明显优于其他货币政策,央行应权衡各项政策工具的效果,结合金融市场状况择机出台相应政策.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80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至少有1500亿来得“不明不白”。监管部门和实体经济如何接受热钱挑战“30.3%。”这是国家统计局6月15 日最新公布的1-5月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热得“发烫”的数据甫一出笼, 央行便发出紧缩“强信号”,决定从7月5 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一次性冻结资金1500亿元。  相似文献   

10.
夏南 《瞭望》2003,(35)
“央行下猛药了”——8月23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后,一位研究金融的专家朋友向笔者表达的第一反应。在研读央行公告和答记者问后,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央行对这招刚猛的货币政策做了尽可能的温和处理和解释,以致对有可能产生的震动效应连说了三个“不会”。“但不论如何,这是一个明确的市场信号。哪怕冻结的仅仅是1500亿资金,可传递到市场的却是强硬的信贷收紧政策。”这位朋友的判断代表了业内人士的意见。  相似文献   

11.
华盛顿当地时间1月25日上午11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中国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采访了格林斯潘,摘录如下:记者:为应对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中国央行去年六次提高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也提到了15%的纪录高位,你认为中国该如何做  相似文献   

12.
王一 《学理论》2011,(9):46-47
法定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三大传统工具之一,历来以威力巨大而著称。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央行都降低或取消了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的有效性受到了质疑。  相似文献   

13.
4月6日起,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去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次加息,也是继2月9日之后,2011年内的第二次上调基准利率。央行  相似文献   

14.
王宏淼 《党政论坛》2011,(12):24-24
4月6日起,央行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是自去年以来,我国连续第四次加息,也是继2月9日之后,2011年内的第二次上调基准利率。央行此次加息意图:  相似文献   

15.
据对我国当前经济现象及相关数据的分析,央行几次调高商业银行法定准备金率主要是由于国内投资增长过快、银行信贷过度膨胀、人民币升值压力日益增大和防止通货膨胀等四方面的原因,这一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含上市商业银行)、证券市场和债券市场、外汇市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保增长"的政策效应一般要滞后3~6个月,在内外经济形势变动剧烈的背景下及时准确判断中国经济走势,可为调控政策的有效发挥争取主动 10月8日,央行宣布下调存贷款利率及存款准备金率,并停征利息税,这也是继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后,我国一个月内第二次放松银根以促进经济。加之此前针对中小企业、外贸进出口及资本市场的一系列积极调控举措,表明决策层正针对当前形势进行着更为积极的  相似文献   

17.
刘仕国 《党政论坛》2014,(24):33-33
2014年9月4日,欧央行宣布了新一轮宽松货币政策,传统手段和非传统手段齐上阵。自9月10日起,同时下调主要再融资利率、隔夜贷款利率、存款利率10个基点,分别至0.3%、0.05%和-0.2%。  相似文献   

18.
王召 《瞭望》2003,(27)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6月23日召开了第二季度例会。这是银监会将银行监管功能从原央行分离后,中国人民银行第一次独立协调、商议、制定货币政策的走向。虽然按照国际银行通行惯例,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的独立执行上目前还达不到国际要求,仍然受到非市场因素制约。但这个“新”央行已经开始出现类似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那样的现代央行新气象。  相似文献   

19.
93年以来,我国运用货币政策对投资过度膨胀和经济过热的调控十分有效,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软着陆”。但近年来面对有效需求不足,央行从96年5月1日到98年12月7日,六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10.98%降至3.78%,贷款利率从12.06%降至6.3...  相似文献   

20.
存款准备率,是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三大操作工具之一,在货币供应量偏多的时候,提高存款准备率来抑制商业银行信用扩张能力,以达到收缩信用的目的;而在经济萎缩、交易手段不足时,中央银行就会降低存款准备率,增强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达到活跃市场、促进经济成长的目的.所以存款准备率的升降,成为观察中央银行政策走向的信号.商业银行应把握好政策导向,在配合好央行货币政策的同时,依然能够保持好自身经营的盈利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