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俄罗斯外交战略调整的两个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长江 《唯实》2004,(1):45-49
苏联解体后 ,俄罗斯最初采取了面向西方的外交政策 ,但由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没有因此而对俄罗斯的利益给予重视 ,俄罗斯对自己的外交战略进行了两次大的调整。先是提出了大国复兴的战略 ,这使俄罗斯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关系更趋复杂化。经过对国家实力和世界格局的重新估计 ,“9·1 1”事件以后 ,俄罗斯的外交战略转向“有选择地参与”国际事务 ,这给俄罗斯外交带来了显著的成果 ,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2.
俄美争夺东欧中亚势力范围的现状及未来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欧中亚(狭义地理解)———包括中东欧(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及斯洛文尼亚)、东南欧(巴尔干地区)和中亚五国,历史上曾是西方列强与俄罗斯争夺的中间地带。英国地理学家麦金德在其陆权论中这样描述:从东欧到西伯利亚的平原地带是世界政治的“心脏地区”,谁统治心脏地区谁便控制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便控制世界。在苏联解体后的10多年时间里,由于国力的衰退,美国势力的不断介入,俄罗斯在该地区的传统势力不断地被削弱。有些国际问题专家甚至一度预言俄罗斯今后将退出这块传统势力范围,再也无力与美欧竞争。但随着俄罗斯对外战略的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已经过去,新世纪的曙光正普照大地。世纪之交的国际政治、经济大势如何?如此大势在新世纪又将如何走向?让我们共同关注——一极与多极之争从目前的世界格局和战略态势来看,一极与多极之争将是一段时期内国际形势演变的重要特点。多极化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美国凭借其综合优势将竭力谋求单极世界。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自己一“超”的霸主地位,它不但公然声称自己是国际领导力量,国际事务要由它“领导”,而且各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念都要采用它的模式,并竭力遏制其他大国的发展——控制盟国;利用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对中国施压;通过种种方式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生存空间。在欧洲,美欧联手不遗余力地搞掉了南联盟米洛舍维奇政权,欧洲已基本成为西方的一统天下。同时,美国积极推动北约东扩,直逼俄罗斯城下,千方  相似文献   

4.
普京提出的建立“稳定弧线”构想集中体现了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基本精神和战略意图,其核心是突出强调国家要集中精力于国内的转轨和发展,为国内经济建设赢得时间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在这个战略构想中,独联体集体安全组织将构成“稳定弧线”的骨架,俄罗斯与北约的关系是主要的突破方向,上海合作组织则为俄罗斯保持地区力量均衡、推动多极化提供战略依托。普京建立“稳定弧线”的对外政策能否成功,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的对俄政策和美国的整体外交政策,关键是俄罗斯能否获得它想从西方得到的东西;另一方面,取决于俄罗斯能否尽快摆脱危机,推动进一步的改革。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为欧洲走向未来世界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欧洲联盟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紧制订、推行东向中欧和东欧扩展(东扩)、南向地中海延伸(南下)的战略,以图与美日竞争,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尽管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但其政治影响和经济实力已大大削弱,加之俄曾一度推行亲西方的外交政策,疏远了其他地区国家,其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更趋减弱。为了重振大国地位并扩大其在国际上的发言权,近两年来  相似文献   

7.
天地悠悠,政客匆匆,潮起潮落,政兴政亡。执政——腐败——衰亡,数千年来,谁逃脱过这样的政治轮回?去年,陈立夫在台湾说,他一生看过三次“兵败如山倒”,一是二战后期的法西斯军队,二是40年代末的国民党政权,三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原苏联东欧政权。然而,在这“山倒”之势下,中国共产党人站住了,岿然不动。这固然使我们骄傲,但在骄傲之余,也该想一想国民党在抗战后的极端腐败,想一想原苏联东欧一些党政要员与劳动群众的严重脱离甚至对立,我们的党和国家仍在经历着一场考验,不可说全无“山倒”之虞。  相似文献   

8.
作者:金雁!秦晖出版:江苏人民出版社开本:890×1240毫米1/32字数:500千字内容概要社会经济转轨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方方面面,该书从国际比较角度,分析了东欧诸国经济社会转轨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旧体制在制度变迁中对改革造成的不同影响。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东欧诸国的经济社会转轨”,下篇是“没有运动的理论与没有理论的运动:十年来的东欧左派”。书页片断走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是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包括东西方都在走的道路,这是共性。东欧、俄罗斯是在传统计划经济的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这是特性。东欧、俄罗斯不同于拉美、东…  相似文献   

9.
●7月11日,总部设在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决定接纳中国为世贸组织观察员。 ●7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了不断恶化的波黑斯雷布雷尼察地区的局势,并通过第1004号决议,要求波黑塞族立即停上进攻并撤出斯市。同日,波黑塞族领导人卡拉季奇断然拒绝这一要求。 ●7月15日,中国国务委员彭佩云在会见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秘书长蒙盖拉夫人时表示,中国政府和组委会非常重视开好世界妇女大会,中国将按联合国的要求为大会做好准备工作。 ●7月16日,对波黑局势,英国外长表示“十分愿意”考虑现实的军事行动建议,以解决波黑危机;美国表示,可以向在波黑的联合国维和部队提供军事装备,但将不会派遣地面部队;法国外长强调波黑问题只能政治解决。  相似文献   

10.
观点集粹     
朱锋在2002年《新思路》第1期撰文指出:普京政府在“9·11事件”之后所表现出的同西方扩大合作、建立新的国际安全结构的努力,既符合俄罗斯打击宗教极端主义、民族分离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的近期要求,也能从外交和战略姿态的重大调整中,谋求实现俄罗斯与美国和欧洲关系的新发展,为俄罗斯经济的振兴和避免在地区安全和战略安全上“受挤”开辟新的天地。普京政策调整的核心还是为了更好地追求俄罗斯的国家利益,只不过,审视和追求国际利益的角度与方法有了明显调整。它也充分体现了普京开放式的国际思维模式以及既有原则、但又不…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以来,世界政治发生了重大的范式转变,标志着“冷战后”时代的结束。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中、美、俄、日之间的关系给东亚地区注入了新的世界政治因素,东亚局势进而显得更为复杂。中国需要积极应对世界与地区政治新变局的挑战,妥善处理与美国、俄罗斯和日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八、 1 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意义1 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危机 ,波及到俄罗斯及其他独联体国家以及东欧、拉美、非洲和中东 ,是一次由西方发动的、席卷几大洲的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社会危机。这是西方全球化的一面镜子。这场危机的后果 ,今天也还可以看到。围绕这次危机 ,世界各种力量开始了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反思。西方包括美国内部 ,对于美国霸权主义地位的合理性的质疑和美国正在走向衰弱的议论在上升。克林顿、布莱尔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头面人物 ,几乎同时提出所谓“第三条道路”。西方学术界则有相当多的人开始从不同角度批评新自由…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4,(9):82-86
今年2月乌克兰发生政权更迭后,俄罗斯不顾西方国家的制裁威胁,在乌克兰采取了一系列政治、军事行动。探究俄罗斯敢于采取强硬态度的原因,很多人将其归结为俄罗斯强大的军事实力。实际上,俄罗斯之所以敢跟西方国家“唱反调”,不仅靠的是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更以其丰沛的能源储备为后盾。特别是自普京执掌大权以来,俄罗斯早已形成一整套较完备的能源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4.
张文木 《学习月刊》2014,(13):39-41
乌克兰事件意味着一个新的地区体系定型了。这是什么体系呢?我把它叫做"新凡尔赛体系"。历史上曾有维也纳体系,以英俄合作为主导。当时俄国基本控制了东欧,波罗的海三国就不用说了——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形势很相似。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帝国解体。当时是"柿子拣软的捏",许多国家联合入侵俄罗斯。随后西方建立排斥苏俄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苏俄受到打压,东欧曾因不满沙俄的过度挤压而整体性地倒向西方——这与今天东欧因不满苏联倒向欧洲的情况很像。  相似文献   

15.
古巴缘何红旗不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巴距美国近在咫尺,遭受美国孤立和封锁已长达40余年。苏联东欧地区的社会主义政权像多米诺骨牌似的崩溃后,古巴遭受“双重打击”,形势非常严峻,西方媒体曾预言“下次该轮到古巴了”。然而十多年过去了,古巴却依然屹立在加勒比海上,这种“古巴奇迹”的奥秘在哪里?为什么古巴共产党能在美国眼皮下站稳脚跟?为什么古巴人民坚定地跟共产党走?说来原因很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它有良好的“国风”,古巴共产党始终能够保持政治清廉。古巴红旗不倒,关键在于党和政府官员率先垂范,把党建设好,保持党的本色不变。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际形势不断变化和俄罗斯国内形势稳定发展的外在表现,俄罗斯对美政策中不断展示大国意识和大国需求,对美国动辄使用武力并挤压俄罗斯的国际空间给予批评。2007年2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四天内连续两次批评美国的对外政策。普京的这些讲话反映了俄罗斯对美政策的总体内容:一是声讨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奉行单边主义、穷兵黩武,批评美国无视国际法、动辄施暴、危及和平,主张建立一个多极世  相似文献   

17.
论冷战后影响美国外交战略的几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 ,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面对新的国际政治态势 ,各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应运而生。本文着重分析了“民主和平论”、“文明冲突论”和“霸权稳定论”等几种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并指出其对冷战后美国外交战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克林顿入主白宫后,美国对外战略几经动荡,开始出现新的动向.欧洲作为美国的传统战略区,特别是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一欧美之间的联系纽带尚存的情况下,在“独联体”和东欧局势尚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美国在欧洲的十多万驻军和巨大的经济利益等因素,确会使美国难以轻而易举地放弃欧洲.但是,从近年来美国的亚太战略发展来看,特别是1993年11月以美国为东道主在西雅图召开的15个国家和地区的亚太经济合作会议表明,美国的对外战略重点确实发生了一些向亚太地区倾斜的迹象,在美国的对外战略中,欧、亚两大洲具有被置于并重地位的趋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进入太空宇航员的数量,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太空中绝对的领跑者。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共有400多名宇航员完成了太空飞行,其中一大半来自美国和俄罗斯(包括原苏联)。 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就在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3周后,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  相似文献   

20.
现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阿富汗战略”不再是一个准确的概念,在华盛顿,人们谈论更多的是“阿富巴基”战略——将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一并考虑的战略。奥巴马的“阿富巴基”战略可以用几个词来概括:在这一地区派遣更多士兵、提供更多资金、建设更多学校、运送更多炸弹、控制更多街道,再加上同“温和派”谈判。奥巴马认为,在“阿富巴基”战略中,美国必须获胜,如果西方撤退,阿富汗就会重新落入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之手,甚至拥有核武器的巴基斯坦都有可能被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掌控,那对美国来说将是末日来临般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