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磊 《党史博览》2022,(4):10-15
陈毅元帅不仅是一位在战场上纵横捭阖的军事家,也是一位在国际交往中挥洒自如的外交家.1954年他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58年又兼任外交部部长,长期协助周恩来主持新中国外交工作,坚定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1961年瑞士日内瓦会议期间,他率领中国代表团运筹帷幄,取得了外交斗争的重大胜利,既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2.
文摘精萃     
周恩来宴请卓别林 1954年4月26日,周恩来总理兼外长亲率中国代表团,参加谋求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敌对势力,对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既恨且怕,从军事、经济、政治等各方面对我国实行封锁与制裁。  相似文献   

3.
1954年4月至7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讨论和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的多边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外交智慧,为推动会议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以外交手段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的诚意、决心和能力,在中国和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佳话。  相似文献   

4.
周恩来从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至1976年1日8日,一直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自新中国成立起,他还兼任第一任外交部长,领导外交工作达26年之久。他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创始人和奠基者,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堪称新中国外交战线的一代楷模。1955年4月召开的万隆会议,对周恩来的外交生涯来说是一次巨大成功。这次会议本是亚非国家倡议召开,非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但美国却派出了庞大的观察家和记者代表团参加会议,到处挑拨,胡说中国将向世界输出革命,要在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搞颠覆活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及参加亚非会…  相似文献   

5.
李定元 《党史纵览》2014,(12):17-20
正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在成立后首次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做的重要贡献,早已被载入史册。而在会议召开期间,李克农协助周恩来所做的大量工作,却鲜为人知,本文对此略作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今年4月18日,是第一次 "亚非会议"(又称"万隆会议")召开 50周年的日子。50年过去了,世界发生了 巨大变化,但亚非会议所倡导的万隆精 神,仍然具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当今的 国际局势继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 用。当年,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 同其他国家代表团共同努力,密切合作, 为万隆会议的成功召开做出了卓越贡 献。在万隆,周恩来以他那非凡的智慧、 卓越的才华、独特的个人魅力以及高超 的外交艺术,使新中国外交大放异彩,赢 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推崇和普遍赞誉。 值此万隆会议召开50周年之际,本刊发 表刘新生同志撰写的《周恩来魅力挥洒 万隆》一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把邓小平介绍给赫鲁晓夫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副主席米高扬等乘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参加中国国庆庆典。9月30日,毛泽东率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会见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成员。 当时邓小平并没有引起赫鲁晓夫的太多注意。在赫鲁晓夫的印象里,他只是很多副总理中的一位,中苏友协名誉理事之一。凡是有关对外的事务,他都表现克制,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出头露面。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刻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早在延安时期,陈毅的外交才能就为毛泽东所发现。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长一直由周恩来兼任。但由于周恩来政务甚重,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慢慢物色人,为其分担部分外事工作,而最终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陈毅身上。1958年2月11日,陈毅正式以副总理身份兼任外交部长。这样,陈毅的主要任务便转到外交战线上来。当时世界舆论纷纷评论,法新社说:“陈毅元帅完全有资格负责领导中国的外交政策。”但具有35年党龄的陈毅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之工作转到政府方面和外交方面,已完全解决了。瞻念前途,实有绠短汲深之惧…  相似文献   

10.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日下午在中南海勤政殿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1月8日,外交部成立,周恩来以外交部长身份出席外交部的成立大会并发表了题为《新中国的外交》的讲话。在这篇关于新中国外交方略的纲领性文稿中,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这是周恩来对旧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外交史作的一个十分生动形象的总结。这一总结也是旧中国外交的终结。但是,要把积贫羸弱的中国外交办得“站起来”又谈何容易。周恩来以他聪明的智慧、卓越的才能和丰富的谈判经验,以独立自主的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挫败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干扰、破坏,维护了我们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民族独立的尊严。其中对苏、美、日等几个重要国家的外交工作更是做  相似文献   

11.
再看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国内外的文字记载相当多,本文现以一个新的角度,并以一些新的资料再来看这~问题。历史给了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1954年,新中国的国民经济又有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中国仍处于帝国主义列强封锁中。如何打破封锁,走向世界?这的确是新中国领导人当时经常思考的问题。历史给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机遇。机遇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人民厌倦战争。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苏联新领导有意改变以往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对立的外交方针,主张“能够与…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也是闻名世界的杰出外交家.在他26年的外交生涯中,形成了一套具有周恩来特色的外交理论体系.本文从周恩来的民间外交、经济外交和文化外交三个方面,深刺阐述了周恩来的外交理论及其对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1949年新中国建立,直到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兼任外交部部长,在外交战线上纵横捭阎,历经风雨。之后,作为大国总理,他一直以很大精力主持外交外事工作。在他的睿智开拓下,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也是与他亲力亲为,培育开创新中国外交翻译事业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正周恩来是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拓者、奠基人。1949年新中国建立,直到1958年,周恩来总理亲自兼任外交部长,纵横捭阖,弹指风云。之后,作为大国总理,他一直以很大精力主持外交外事工作。在他的睿智开拓下,新中国的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这也是与他亲力亲为,培育开创新中国外交翻译事业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参加的重大国际会议,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对这次会议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所作的巨大贡献,已经载入史册。从会前到会后,作为外交部常务副部长的李克农协助周总理做了大量工作。现据当时的笔记和记忆所及,写出几件使我深受教育的事。  相似文献   

16.
正1954年4月—7月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讨论和解决重大国际政治问题的多边国际会议,也是周恩来首次以外交部长身份参加的大型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以非凡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外交智慧,向全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以外交手段推动热点问题和平解决的诚意、决心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布子”,陈毅踌躇 新中国成立伊始,外交部长一职由周恩来总理兼任。但他的政务活动过于繁忙,他这个人又举轻若鱼,事必躬亲,劳心、劳力、劳神。大约四年过后,毛泽东同志为减其负,萌生出“外交换帅”的念头,并暗中“布子”,将其锁定在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陈毅身上。在这传中国最高领导人心同中,陈毅人才难得,政治上强,既有战略头脑,又有外交才华,1954年秋火,陈毅从上海市长的岗位上被调到北京任副总理,他预感到将要接任外交部长一职。  相似文献   

18.
1952年8至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8至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他曾举行会谈。会谈速记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继毛泽东来访后,斯大林生前策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代表。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下面援引会谈速记录。“斯大林:我们也应当感谢中国人民在进行正义的斗争。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周恩来: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斯大林: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周恩来请求允许他谈一谈中国代表团来访的目的。他说毛泽东的电…  相似文献   

19.
正1954年,首任驻苏大使王稼祥的夫人朱仲丽,跟随周恩来去参加日内瓦会议。到了日内瓦,中国代表团下榻在一座大花园。一天饭后,周恩来拿起一只两头尖尖的意大利橘子,递给朱仲丽:"这橘子很好吃!"朱仲丽伸手接过,又放回盘子。周恩来奇怪地问:"为什么不吃?""我的胃口和他一样,饭后不能吃凉。"朱仲丽指了指王稼祥。"啊,你们配成一对了。"周恩来说道。  相似文献   

20.
中苏两党两国历史上关系最热络的时期是在赫鲁晓夫上台之后。上世纪50年代中期(1954—1958)中苏两国的"蜜月期",无疑是从赫鲁晓夫1954年9月29日至10月16日首访中国,毛泽东、周恩来与他首次在北京会面开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