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客观美,或者说审美对象,不论其形式怎样不同,它们都具有一种使人赏心悦目的特殊属性。 心理学指出,愉悦感实质上是客观事物对人的功利关系的一种反应。审美对象中使人赏心悦目的特殊属性,实质上是客观事物与人的功利关系。 客观世界诸对象与人类形成两种基本关系。当某些事物及其规律还不曾为人类认识、利用时,它们便以一种外在的必然力量统治人类,与人类形成“必然”关系;而当人类经由实践,能够认识这种必然力量,并用它来改造世界时,它们便成为人类生活的对象,与人类形成一种“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实践美学派的核心观点,在我国美学史上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这一观点具有什么样的美学内涵?以秦观词为具体的阐释对象,从创造美与审美两个方面来看,这一观点具有合理性,具有丰富的内涵。秦观词根源于秦观的实践活动,是按照"美的规律"的能动创造,凝结着秦观的复杂感情与思想、性格与气质、智慧与才能,是秦观本质力量的体现。作为审美主体的我们,通过感知审美对象来肯定和确证人的本质力量,秦观词作为审美对象蕴含着极其宝贵的审美价值,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承载物。  相似文献   

3.
“审美”作为人的有意义的存在方式,是政治理论的最高价值之一。作为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时代成果,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旨在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美好生活,是一种蕴含美的理念和价值诉求的审美政治。首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审美政治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它继承了马克思审美政治的感性解放的审美理念、美的规律的审美尺度和自由王国的审美愿景。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构筑了一个审美的政治共同体,它内含着“各美其美”的政治判断、“美人之美”的政治态度、“美美与共”的政治追求和“天下大同”的政治理想,具有丰富的审美政治面相。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面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层面的审美共同体建构,是一种五位一体的审美政治实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指出:所谓商品拜物教,就是商品生产者“劳动的社会规定所具有的物的外观”,通俗地说,商品拜物教是指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之间的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关系并被其掩盖的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即由于生产关系的物化而使商品具有的神秘性质。长期以来,理论界占统治地位的观点,是否认社会主义经济中存在商品拜物教。其理论依据是:第一,商品拜物是生产资料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经济的产物;第二,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必须采取物与物的关系的形式所造成的商品拜物教已不存在了;第三,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处于人的有意识有计划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语言中,委婉话语作为人际交往的言语中介,反映了主体的审美追求,同时也是人类审美意识的突出体现.文章围绕即兴而却闪烁睿智的委婉话语是否蕴涵美之素质的问题,探讨委婉话语审美研究的哲学渊源.研究发现:委婉话语具有含蓄美、空间美和意境美的审美属性;委婉话语的使用遵循风雅原则、巧妙原则和和谐原则,这不仅出自人类的趋美心理,而且是话语中所蕴含的超越性和契合性特征的审美意识使然.  相似文献   

6.
审美对象的形式和人对形式的美感,历来是一个颇为玄妙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以前的西方美学,不是片面唯心,就是抽象唯物;唯心论历来把审美对象仅仅当作一种观照(静观)的产物,人们被审美观照的Extasy(消魂醉心)所迷惑,除了膜拜人的心灵活动,和从美感即意识的角度去解释美的根源和本质以外,很少再知道更多的东西了。机械唯物论则相反,他们把美感、审美观照仅仅当作客观存在的美在主体意识中的被动反映。这种美学观的发展极端,最后只能导致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经济理论界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商品经济仅仅属于社会生产关系的范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认为,商品经济首先是指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同时又是指一定形式的社会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统一。 商品是商品经济的细胞。对商品,我们要全面把握它的特点,完整理解它的含义。商品首先是有用的劳动生产物。它是人类根据自然物的物理和化学属性,改造自然物,创造出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产品。随着人类征服自然界能力的增强,将创造出更  相似文献   

8.
《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在论述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时,以鞋匠生产鞋子为例,阐述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如果把商品卖出去了,这表明他的私人劳动得到了社会的承认,私人劳动就转化为社会劳动。如果商品生产者的商品卖不出去,这表明他的私人劳动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私人劳动就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对于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学生往往产生这样一种误解:认为商品生产者在没有把商品卖出去以前,只存在私人劳动,不存  相似文献   

9.
随着公安教育的深入发展,从提高未来人民警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公安院校开展审美教育的问题应提到议事日程。为此,本文对公安院校审美教育的必要性谈点看法,希望能引起公安教育部门的重视。一、美育培养和提倡审美的人生态度,有助于青年学生超越个人局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远大理想。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美以真善为基础,美的对象必须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的目的和需要。审美态度的含义是指美作为对象被欣赏时,不须求本质,不能讲实用。审美态度  相似文献   

10.
关于纸币有没有价值的问题,是我多年教学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不少学生经常提出:“纸币有价值”。他们认为生产纸币耗费了人类劳动,纸币又可以在市场上购买(或称交换)一切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所以,纸币也是商品,有价值。我认为纸币是没有价值的。首先,必须弄清“价值”、“货币”、“纸币”这三个概念的内涵。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着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不是商品就没价值。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般等价…  相似文献   

11.
所谓商品经济特殊,就是具有一些特殊规定和规律的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就是三种商品经济特殊。(一)简单商品经济简单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个人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它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有二:一是社会分工的存在,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不同的使用价值;二是生产资料为个体劳动者所有。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直接生产者同时又是生产资料的私有者,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存在,决定着商品生产者或企业的行为必须按照商品经济的原则进行。因此,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引起的商品生产者或企业的这一行为,是当前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3.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人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有的商品虽然经过了市场,但是没有交换成功,即卖不出去,那么,它们还是商品吗?它们本身是否具有价值?生产它们的劳动是否属于社会总劳动的一部分?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重温一下商品及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的含义。我们知道,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价值。而交换不成功(包括由于经济危机等原因被资本家毁掉)的商品,由于它们最初也是商品生产者为了交换而生产的,生产时都消  相似文献   

14.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显得益发尖锐,商品的让渡出现了种种困难,劳动力这种特殊商品也概莫能外。本文就"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一角度,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从其含义、困难和本质来分析探讨大学生,这一特殊的劳动力商品,其让渡的困难,也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进而,对大学生如何培养自身,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艺创作作为一种充溢情感和幻想特性的精神劳动,是具有社会审美属性的意识形态。它之所以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了几千年,正是与人们对它的重视分不开的。它因其有巨大的艺术力量,能够作用于个体心灵和社会整体,收到益知、励志、修德、娱情和干预生活的强烈效果,所以历代的人们才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是工人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劳动过程,生产具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17.
彭自成 《理论月刊》2003,42(11):41-42
理论创新应当做到审美自觉,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理论设计是一种“意象美”创造活动,智慧是创新主体所具有的美的精神形态,理论反思和批判是一种审美判断。美的本质在于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理论创新是一种审美追求和审美自觉。  相似文献   

18.
放假回家,看到市场的肉案上,大猪肉比比皆是。我还清楚地记得,前些年可不是这样,那时肉案上摆的尽是些一百二、三十斤左右的小猪肉。真是奇怪! 联系所学的政治经济学常识,动动脑子,我发现,其怪并不怪。猪肉,这种作为人们食用的商品,它的价值即凝结在它上面的人类一般劳动是要通过价格来体现的。在社会主义经济仍然是商品经济的今天,猪肉这种商品同其  相似文献   

19.
审美,是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审美素质,是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生活过程,是一个比文化、道德等更远离物质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审美素质作为一种国民素质,是一个比文化、道德等素质更高、更综合的文明进步的标志。1.审美文化教育的作用。首先,审美文化教育是价值取向建构的前提。现代科学技术极其深刻地改变着社会活动的性质和方式,使得社会运作的机制趋于程序化、精确化、自动化,使得社会产品趋于标准化、格式化、通用化,这无疑带来了社会的巨大进步,但同时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困惑。技术作为人的工…  相似文献   

20.
殷宝林 《群众》2012,(1):61-62
体育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育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集中展现了人类的力量、智慧和自身的美,给人以力的震撼、美的享受,让人充分体验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