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936年12月12日,古城西安发生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兵谏”——西安事变。这次事件,为实现中国共产党“副蒋抗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主张,结束10年内战局面,产生了重大作用。但是人们在谈及西安事变的时候,大都忽视了与西安事变一脉相承的“兰州事变”。其实,兰州事变作为西安事变的续篇,在中国革命史上,也应有其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张放 《党史文苑》2004,(5):25-27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面临如此重大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有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积极调停,使双方达成协议外,还因为有“兰州事变”的支持响应,增强了张、杨将军的军事实力和政治淡判地位,促成了事变的和平解决。在“兰州事变”中起关键作用的是一名年轻的军人,中共地下党员,他的名字叫解方。  相似文献   

3.
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了对我田的侵略,但当时国民党政府坚持不抵执政策,继续地动内战。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苦谏未果的情况下,于12月12日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促成了全国抗战的局面。而发生在“西安事变”的背后,并有力地支持了“西安事变”的“兰州事变”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张放 《党史博采》2004,(5):31-3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兵谏蒋介石,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面临如此重大的变故,国内局势没有发生大乱,除了周恩来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和平解放"西安事变"的方针,进行积极调停,使国共双方达成协议外,还有一个"兰州事变"在起作用.说起"兰州事变",不能不谈谈它的出色的导演者解方将军.  相似文献   

5.
雷媛 《党的建设》2008,(12):58-59
"兰州事变"发于晚7时1936年12月12日晚上7时,在距离"西安事变"爆发几个小时之后"兰州事变"也随即爆发。三四个小时后,兰州城归于平静——震天响的炮声、枪声听不见了;街上也看不到全副武装、脚步急匆匆的军队了,兰州城又恢复了正常秩序。  相似文献   

6.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与杨虎城将军为反对蒋介石对日寇侵略的不抵抗政策,在西安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与此同时,驻西北古城兰州的东北军于学忠部响应张、杨两将军的爱国义举,发动了“兰州事变”。这次事变的实际指挥者,就是后来在抗美援朝时期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的解方将军。 解方,原名解沛然,1908年11月出生于吉林省东丰县。他从小离家,早年就读于奉天(今沈阳市)第三高等中学,与张学良之弟张学铭是同学。他最初是想学  相似文献   

7.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关键是如何处置蒋介石的问题。这不仅是关系到蒋介石生死存亡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问题。笔者认为,“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无疑应该是发动事变的当事人,而不应该也不可能是其他任何人。直言之,张学良才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这从事变前后张学良的一系列言行中,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一、事变发生前,张学良“爱护介公,八年如一日”。他总觉得“抗日不应该反蒋”——这就为事变的和平解决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爱国者张学良将军在跨越三个世纪之后,于2001年10月23日落葬于夏威夷檀香山。今年又是“西安事变”65周年,遥想当年,张、杨两位将军高举联共抗日的大纛,以非凡的胆略,发动“兵谏”,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为结束内战,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全民抗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西安事变”绝不是“正义的冲动”,而是顺乎历史潮流的精心选择,这从当日同时发生的“兰州事变”中可得到充分的佐证。兵变前夕1936年12月12日凌晨,驻守兰州的东北军第51军参谋二科中校参谋解方收到张学良发给他的特急密电:“沛然(注…  相似文献   

9.
“西安事变”构成一首雄壮而凄婉的长篇“史诗”,包含着“战争与和平”,“国运与人心”,“恩与怨”,“血与泪”,“爱与恨”和“生与死”相互交织的综合。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直至“西安事变”,我任张学良将军机要秘书,亲历事变过程。后任国民党南京政府粮食部、财政部次长,现定居美国纽约。我以行将垂暮之年,每回念事变前尘往事,百岁光阴,如白驹过隙;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张过去人在禁锢,事关禁忌,现已公开露面不必讳忌,我系亲历的当事人之一,为张司笔墨,参与机要,对事变历史真相,宜予公开让其得见天日,真理愈辩愈明,信史愈究愈彰,现已面临存信史、立正史的关键时刻了。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共产党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作用房成祥兰虹西安事变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件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在新形势下的国内的合作形成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发动了。”①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起了重要作用。在党的...  相似文献   

11.
今年《党史资料与研究》第一期上,有三篇关于“西安事变”的文章,都认为“西安事变”中有“中共代表团”。其中《西安事变一个令人遗憾的结尾……也评张学良陪蒋回宁》一文,指出:“张学良见蒋答应了他们在西安事变中所提出的主要条件,便不顾中共代表团、杨虎城以及部属的强烈反对  相似文献   

12.
对西安事变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首倡者是谁的问题在研究西安事变的论著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张杨发动西安事变后,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没有主见,束手无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主要得益于中共.另一种观点认为,最早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不是中共中央,而是张学良.还有人认为最早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针的既不是中共中央,也不是张学良,而是冯玉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首倡者到底是谁呢?  相似文献   

13.
肖舟 《党史纵横》2006,(11):12-17
1936年12月12日,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个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日子。历史上的这一天,在古城西安,张学良和杨虎城二位将军为了民族大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兵谏”,在临潼骊山活捉蒋介石,并将其送回西安市杨虎城办公所在的新城大楼看管起来,逼蒋抗日,历史上“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分水岭”,它从此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中国抗战的胜利“,西安事变”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到200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70年。70年后,在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张庄村的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年负责看守蒋介石的杨虎城卫士队副班长——耄耋老人王志屏回忆起当年的一幕,讲述“了西安事变”中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他的出现让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再次鲜活如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停止“剿共”,实行联合抗日政策,奠定了国共两党重新合作的基础,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与发展.周恩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推动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发生,使中共在沉寂多年后重新登上苏区以外的政治舞台.本文以西安事变的发生到“保蒋安全”阶段为节点,对多个主体在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反应和周恩来在其中的斡旋调停作一梳理,并分析周恩来统一战线思想在西安风暴中心的实践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西安事变61周年.提起西安事变,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杨虎城将军.杨将军是国民党著名的爱国将领,是国民党高级将领中首先提出抗日的.1936年,他与张学良将军一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进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大贡献.因此被周总理誉为“千古功臣”,被江总书记赞为“民族英雄”.然而,西安事变后杨虎城将军的结局如何,了解的人并不多.1983年11月,在杨将军诞辰90周年纪念会上,叶剑英元帅指出:“杨虎城将军终生为国家为民族的爱国主义伟大业绩永垂史册.”“敌人关押折磨杨虎城,最后毁尸灭迹,这是很残酷的,要向青年们介绍这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16.
《党史文汇》2008,(5):F0003-F0003
西安事变纪念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建国路69号,是在“西安事变”主要旧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题纪念馆。1986年12月在纪念西安事变50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6月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7.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于一九三五年五月又发动了“华北事变”。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国,成为中华民族的头等大事。一九三五年八月一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并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全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形成。“西安事变”的和  相似文献   

18.
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爆发50周年。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促成它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党领导下的北平青年抗日救亡运动,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 西安事变的关键人物之一张学良,从听命于蒋介石到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他的思想有一个转变过程。西安事变前北平的青年爱国运动,对张学良思想的转变发生了积极影响。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震动了全国,也震动了北平。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北平市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代公关大师。他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公关经验,形成了独特的公关艺术。1936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虽然事变的发动者、组织者是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起决定性作用的也是张学良将军。但是,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团的首席代表,在西安期间,上下沟通,理顺了各方面的关系,功不可没。他的精湛的公关艺术,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1936年12月12日,古城西安发生了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以“兵谏”的方式扣押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蒋介石。一石激起千层浪!西安事变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而复杂的反响。是杀,还是放?各方人士意见不一。张、杨面临两难选择.在这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派遣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前往西安斡旋,促成了事变的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