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艰苦奋斗、顾全大局、协作克艰、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勇于创新是吕梁精神的基本内涵。吕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积淀以及红色革命文化背景是吕梁精神形成的基础,使得吕梁精神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具体而言,吕梁精神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浇灌而成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吕梁精神得到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承、传播和发扬吕梁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吕梁的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2.
王娟 《党建》2023,(4):37-39
<正>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吕梁考察工作时强调:“革命战争年代,吕梁儿女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吕梁精神。我们要把这种精神用在当今时代,继续为老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这一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意蕴深远,是推动吕梁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幸福吕梁的根本指导和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3.
干部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重视作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和优势。山西作为革命老区,广大干部群众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形成了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寨精神、右玉精神等一系列优良传统和作风,成为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王宇新 《党建》2023,(4):67-69
<正>巍巍太行,莽莽吕梁。山西自古表里山河,地势险要。“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全民族抗战时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吕梁儿女一道,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史诗,取得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光辉业绩,培育铸就了伟大的太行(吕梁)精神。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山西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抗日战争主战场之一,建立了晋绥、晋察冀、  相似文献   

5.
正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中国革命老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勤劳智慧的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出了包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在内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精神是"红船精神"在山西的继承和发展,是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动力。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必须大力弘扬右玉精神,使之成为建设美丽山西的强大精神力量。右玉精神是"红船精神"在山西的传承  相似文献   

6.
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山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之际,应着力打造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抗战革命文化品牌、以吕梁精神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文化品牌、以右玉精神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文化品牌,依托这三大文化品牌开发复合型旅游,从而把山西打造成红色文化名省,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巍巍太行,莽莽吕梁。山西自古表里山河,地势险要。“长城大漠作后殿,提携捧负依陕甘。更有人和胜天时,地利攻守相攸关。”全民族抗战时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和太行、吕梁儿女一道,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史诗,取得了彪炳史册、光耀千秋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8.
朱德同志在革命战争年代,曾率领八路军总部和三师主力,转战山西并指挥华北战役,和山西解放区军民共同度过了长达两年零七个月的峥嵘岁月。为太行精神的孕育和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朱德指挥华北抗战坚韧不拔的精神是太行精神的最初孕育、朱德指挥八路军与华北人民血肉相连的团结精神是太行精神的重要内容、朱德与华北军民顾全抗日大局的奋斗精神是太行精神的拓展发扬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革命史上的壮烈篇章——长征,是由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用献血和生命书写而成的。军旅画家陆千波,对此有更深刻的感触。生动再现那些平凡而又伟大的战士形象、体现中华儿女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和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他创作这幅作品的源泉和动力。《烽火年代》摒弃了惯常的战争厮杀场面,而是  相似文献   

10.
碑石是太行———革命老区平山散记□王锦慧你倔强地保留着战争年代伟大的牺牲精神,一次又一次地牺牲,使你一次又一次地返回贫困,你不说不道,你无怨无悔。我用什么来铭记你呢?看,巍巍太行山就是你永不风化的纪念碑!———题记出河北省省会石家庄西行40公里,便进...  相似文献   

11.
大力弘扬“八一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一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同时所产生的。它既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又启始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它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勇于探索,艰苦奋斗、不怕牺牲,追求真理、坚定信仰"。"八一精神"虽然产生在中国革命的战争年代,但这一革命精神至今历久弥坚,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相似文献   

12.
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新生的共和国是一个将星闪烁的国家.一位军事评论家在评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授衔的数千名将军时,把他们概括为3种类型:一类是战争年代出生入死,但后来犯了错误,甚至走向人民的反面的.若单纯从军人的角度理解,他们仍不失"战将"之称;第二类是战争年代功劳卓著,和平时期慎守晚节,这些应视为"战神";第三类人是融"战将"、"战神"于一身,不仅功高,且又修身不止,真正从战争走向和平的人,他们多数属"将圣".说起李聚奎上将,现健在的老将军们都说:此人堪属"将圣"!  相似文献   

13.
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太行老区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而地处太行山腹地的革命老区黎城就是太行精神的培育与形成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同时在新中国成立后,黎城老区赋予了太行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这一伟大精神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抗战时期在中共中央所在地形成的延安精神,在敌后战场形成的太行精神,是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的伟大象征和典型代表。而伟大的抗战精神,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更是在空前民族危难的情况下对传统民族精神的发扬光大、最新诠释和全面升华。延安精神、太行精神是以八路军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八路军文化既是延安精神、太行精神乃至全民族抗战精神的生  相似文献   

15.
正中华民族有一种性格,叫"国有战、战必胜";中国人民有一种精神,叫"国有战、战必胜";中国共产党人有一种力量,叫"国有战、战必胜"。2020年伊始,疯狂的疫魔突如其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轰然打响,神州大地到处奔涌着中国人民"国有战、战必胜"的抗击雄姿。"国有战",乃是为人民而战;"战必胜",乃是为使命而胜。"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习近平总书记的战斗号令,庄严  相似文献   

16.
潘良炽 《党史文苑》2004,5(8):73-74
"重德"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质之一,它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陶冶出无数仁人志士,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优良的民族传统.中国共产党从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批判地继承和弘扬了"重德"精神.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如果都能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率先垂范,即可望建成新时代的"德治"社会.  相似文献   

17.
正"一把手"在人们的印象中,泛指部门或单位的第一负责人。而在战争年代,这却是大家对独臂军人的昵称。对于开国上将贺炳炎、开国中将余秋里而言,"一把手"则有着双重涵义:他们同在长征中失去一只手臂,是肢体上的"一把手";又在同一部队分别担任军事、政治主官,是搭档行使指挥权的"一把手"。他们创造了军政干部合作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人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黑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国内外敌人浴血奋战,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又发扬革命传统,与大自然奋战,在建设黑龙江的伟大事业中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并把战争年代精神发扬光大,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和“突破高寒禁区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正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进一步弘扬这些精神,对于我们把黑龙江建设成农业强省,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具有重大的意义。《开发建设北大…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际上重大的事变提醒我们,不仅落后要挨打,愚昧也要挨打;在愚昧的基础上,也无法摆脱贫困和落后。因此,我们在努力摆脱贫困的同时,必须进行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那就是努力"脱愚"。只有整个民族摆脱愚昧,才能真正地脱贫。摆脱愚昧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和教育。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在过去的战争年代是必要的,在当前的建设年代同样是必要的。本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并在伟大的五四运动中得到了空前广泛的传播。五四运动提倡科学精神,主张用科  相似文献   

20.
孟红 《党史文汇》2014,(10):32-36
正邓小平是颇具独特思想和个性的一代伟人。单就握手而言,邓小平就有5个故事。解放战争时期和1975年,他分别开过3次"不握手会议";1989年,中苏高层会晤时,身为外交战略家的他理性而有分寸地表示"只握手,不拥抱";1992年南巡期间,他却又主动提出要和年轻人握一握手,他认为科技的希望在年轻人。"不要刚打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战争年代打了胜仗,上级开会常常会以握手表示祝贺和褒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