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琼 《重庆工运》2003,(11):52-54
初中中毕业后,我不得不辍学,成了个没有用处的人。家里的几亩责任田由父母亲管理,我人小身体弱,16岁了,才150厘米,体重不足40公斤,父母舍不得我下田干重活。姐在前一年开始,也在家里吃闲饭。几亩田里的收成维持四张嘴紧紧巴巴的。  相似文献   

2.
长嫂为母     
嫂子嫁到我家时,我还在读高中。因为我是住校,很少回家,即使偶尔回家一次,也没有同嫂子有较多的接触,更谈不上有交流。街坊邻里都说嫂子聪明能干,为人宽厚善良,说我大哥娶了一个贤惠漂亮的好媳妇。  相似文献   

3.
刘书勇  刘永峰 《工友》2008,(8):34-36
湖北省竹溪县农民张长明在河北、山西等地承包10多个矿井。他的手下聚集着1500多名竹溪老乡,资产也一跃达到3000余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千万富翁。2006年,张长明捐资100万元修建了家乡的村级公路。去年,他被授予湖北省十堰市劳动模范称号。今年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张长明心系灾区带头捐款5万元。5月27日,他再次缴纳1万元"特殊党费"用于灾区重建。他手下300多名工友也捐献赈灾善款10余万元。2008年5月23日,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徐德明在新闻发布会上对此给予高度赞扬。  相似文献   

4.
车辉  周范才 《工友》2011,(6):12-14
教书25年收入两万元 吴义伟和龙玉福两人自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教学生涯,他们的身份是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这个群体在上世纪90年代曾引起过关注,此后代课教师逐步成为了历史,并逐渐淡出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19岁的女孩,上学时因家庭贫困,没有参加高考,现在在城市里打工。我打工的单位还不错,每个月我能挣将近1000元钱,回到家跟乡亲们一说,他们都很羡慕我。可是,我自己却自卑苦恼极了,每天我都问自己:永远这么混下去吗?  相似文献   

6.
2005年初冬的一天,广西资源县城大埠街一家小餐馆老板石桂华,与女友举行了婚礼,一对有情人携手步入婚姻殿堂。消息传出,成了县城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有人说,35岁的石桂华终于摘掉了金牌“王老五”帽子,是“老天开眼,铁树开花”:更多的人则说,石桂华喜结良缘,是“人行大义有好报”,像他这样义薄云天的男人。应该得到幸福。  相似文献   

7.
蕊红 《农村青年》2006,(7):28-30
小妹阿莲以她20岁的生命逝去已经两年了。在这期间,飘泊在外的我很想写一些纪念小妹的文章,但因为心情老是无法平静下来,就拖到了现在。我想,我必须将这些文字写出来,不然,我对不起九泉之下小妹的魂灵。  相似文献   

8.
袁刚 《农村青年》2007,(3):30-32
一 很小的时候我就问爸,我妈呢?那时候,爸总是说我妈到一个很快乐的世界去了。后来我才知道,我出生一年多一点妈就死了。我就怨自己命不好,别的孩子都有爸妈宠着,而我呢?特别是听到《世上只有妈妈好》这首歌,我就会难过得掉眼泪。  相似文献   

9.
范运昌 《农村青年》2007,(12):31-33
“人死账烂”,是中国农村流传已久的世俗。在铜都江西德兴市的一个小山村,一个三十出头的少妇,丈夫因救山火而殉难,留下一笔家庭债务。丈夫辞世才几天,妻子就作出一个惊人的决定:张贴通告,替亡夫还债。她的义举,不仅感动了全村,也感动了华夏,网友们称她为时下“中国最美丽的村妇”,她的名字叫陈美丽。  相似文献   

10.
天雪 《农村青年》2013,(11):49-51
我本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自己和妻子都在家乡做事,每天生活在一起。我一个月有近4000元工资,年底还有奖金。应该说,这样的日子还算过得去。可是,妻弟的一个电话,彻底摧毁了我们这个家庭的安宁……醒醒吧,小娜!醒醒吧,家乡的亲友!你们应该知道,天上不可能掉馅饼!  相似文献   

11.
李理 《农村青年》2007,(7):35-37
他们是一对相濡以沫的恩爱夫妻,但从相恋到结婚,到生孩子,到2007年1月30日,已经10个年头,做妻子的才等来丈夫的第一个拥抱,一个有足够力度的拥抱! 美丽的遗憾背后,是一个凄美绝伦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北岩 《农村青年》2009,(1):19-21
2008年8月6日傍晚,胡晓丹、胡晓琼姐妹俩手拿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合同高高兴兴地回到家。当她们将找到工作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后,让她们没有想到的是,父母在欣喜之余。竟告诉了一个令她们无比震惊的家庭生活内幕:父母原来是一对亲兄妹,这些年一直在假扮夫妻!这其中究竟有何隐情?笔者通过独家专访,探寻到这个非常家庭背后一个延续了22年的厚如大地般的亲情故事。  相似文献   

13.
言欢 《农村青年》2014,(8):19-22
高龄父母在城里生活不习惯,七个在城里生活的子女把父母送回老家,并实行轮值照顾父母制度,照料父母的时间。他们还要记下“孝敬笔记”,父母身体的任何不适都要记录在案。十年来,7兄妹写下上百万字的孝敬笔记,94岁的父母在儿女陪护下,至今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今年山东省“最美家庭”的评选中,这个家庭以高票入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