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了《守护和建设我们的精神家园—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这部著作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庆近现代文化精髓研究—从红岩精神到三峡移民精神》的最终成果,其中专章阐述了《歌乐山英烈精神》。这是我国学术界第一次提出“歌乐山英烈精神”的概念并作出理论概括。这部著作由王进、高宝柱主编。1996年,王进同志第一个对“红岩精神”作出了理论概括,备受社会及学界瞩目。在概括“红岩精神”理论内涵12年后,他为什么要在书中专章阐述“歌乐山英烈精神”?本刊特发此稿,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那是1998年10月29日,我来到了歌乐山。虽已是初冬时节,但歌乐山上依然是满目葱绿。不过,就在一片葱绿的世界里,却有一座当年吞噬残害了不少先烈生命的“魔窟”。当我迈进魔窟之一的渣滓洞监狱门坎时,我第一眼看到的便是那在监狱的高墙上封满了一道道的电网,...  相似文献   

3.
1949年11月27日,重庆解放在即,国民党特务对关押在重庆歌乐山集中营及其他监狱的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渣滓洞仅有15人逃险幸存,傅伯雍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歌乐山保育院于1938年在重庆歌乐山建成。我4岁多进入歌乐山保育院,时间大概是1940至1941年。虽然日子很艰苦,但现在回想起来,它却是那样地亲切,那样地甜蜜,那样地风趣,又那样地充实。自制的得螺转得好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在保育院,玩的较普遍的东西,要算是陀螺了,我们都以它的方言名字"得螺"称之,做法与一般的陀螺也不太一样。一般的陀螺都把木头的下端削成锥形,由于  相似文献   

5.
一一·二七烈士长眠在歌乐山脚下,已经47周年了。 我怀着悲痛的心情,纪念小金哥哥。 我的二哥余祖胜烈士(乳名小金),生于1927年12月19日(丁卯年冬月二十六日),生在湖北汉阳三眼桥一个工人家庭里。  相似文献   

6.
1949年1月1日,歌乐山下的人间魔窟渣滓洞的牢房。房门洞开,被关押在这里的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正在组织庆祝元旦活动,他们扭着秧歌,互相传递着解放军挺进江南的好消息。一个年轻人离开秧歌队回到牢房,从墙缝中拿出一颗珍藏的五角星,这是用牙刷柄精心磨制的,是为了迎接祖国解放的那一天。他抚摸着这颗象征信仰和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最小的弟弟“小萝卜头”——宋振中和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3位革命烈士一起遇害63周年。1949年9月6日深夜,他们被穷凶极恶的特务集体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我最小的弟弟“小萝卜头”——宋振中和父亲宋绮云、母亲徐林侠3位革命烈士一起遇害63周年。1949年9月6日深夜,他们被穷凶极恶的特务集体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  相似文献   

9.
正山洞抗战遗址群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山洞街道,是指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主要官员林森、何应钦等在沙坪坝区歌乐山老鹰岩处的公馆及公馆中所附属的文物。潘文华公馆位于沙坪坝区山洞平正村75号,此栋房屋是其胞弟潘昌猷于1929年建好后赠与他居住。  相似文献   

10.
正抗战时期,我和姐姐以及成千上万的难童流落到重庆。我先后入读合川云门直一院、川八院,1944年3月又来到歌乐山直一院。我们像一群快乐的小鸟歌乐山是个美丽的地方,山上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我们常在节假日结伴去游玩,穿山林,攀树枝,采野果,捉蝴蝶。渴  相似文献   

11.
葛予畴是浙江来乐山做生意的个体经营户,说起他经营的公司规模,在乐山算不了什么,但要比对社会的奉献,他在乐山个私协可首屈一指。2004年4月,葛予畴被评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个人;7月,他又被评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葛予畴走南闯北做过各种生意,后来定居乐山改行为坐商经营。凭着含辛茹苦的创业精神、合法经营和诚实守信的作风,他在乐山的经营连连获得成功,成为拥有100多万元资产的民营企业家,而且依法向国家累计纳税超过60万元。“他乡亦故乡”,葛予畴把乐山当成自己的故土,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乐山。1995年,他主动申请,成为街道一名…  相似文献   

12.
刘健  张琴 《当代党员》2006,(8):30-31
沉沉的夜色,不时传出警犬的吠叫;江姐英勇就义;革命先烈用红色被面和草纸绣成五星红旗……在歌乐山白公馆监狱牢房,观众随着剧情时而悲伤愤怒,时而慷慨激昂。这是全国首部现场情景剧《生命作证——风雨歌乐山》的场景,它每晚都在50多年前的原址再现当时情景。  相似文献   

13.
《红岩春秋》2009,(2):80-80
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歌乐山下,由邓小平题写园名。歌乐山烈士陵园是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统集中营的所在地,关押、迫害、屠杀过杨虎城、罗世文、江竹筠等著名的革命烈士。1949年11月27日,国民党在逃离重庆之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屠杀。  相似文献   

14.
重庆谈判重要纪念地——林园林园坐落在重庆沙坪坝区歌乐山的峡谷中,峰峦叠翠,风光优美。1938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时任侍从室主任的张治中奉命到西郊为蒋介石选址修建郊外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1月27日,在重庆歌乐山下的渣滓洞、白公馆监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大屠杀,数百名红岩志士倒在了血泊中.但在血与火中,先后有33名共产党人、志士和2个孩子奇迹般地脱险.笔者曾先后采访多名脱险者,记录下了当年发生的一个个奇迹……  相似文献   

16.
《红岩春秋》2009,(6):F0002-F0002
2009年11月26日,中共重庆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驻渝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300多位“11.27”殉难烈士亲属代表和脱险志士以及各界群众3000余人,齐聚歌乐山下,纪念“11·27”烈士殉难60周年。  相似文献   

17.
正3岁时,我被送进香港的育婴堂,继而进入香港的粉岭保育院及元朗保育院。随着战火的蔓延,我跟随保育院辗转流离,经贵州来到四川。1946年的夏天,我又随重庆江北水土沱保育院合并到了重庆歌乐山第六育幼院(即歌乐山第一保育院)。妈妈们视保育生为亲人保育院的环境很好,对于之前长期居住庙宇的保育生来说,这里就好像是仙境。所有的建筑都是新盖的灰瓦黄墙平房,从大门拾级而上,进入一个开阔的大院,院子中央有一个精心培植的大花园,色彩斑斓的花朵在碧草  相似文献   

18.
正"狱中八条",是《红岩》的主要作者罗广斌从监狱里带出来的,于1949年11月27日从歌乐山下那个人间魔窟突围脱险出来后的第28天,即1949年12月25日,他把写的一份2万多字的《关于重庆组织破坏经过和狱中情况的报告》,交给重庆市委。其中第七部分便是这份《狱中意见》,一共有八条。此文献是在狱中的革命志士在生命最后一刻向党总结出的八条意见,是烈士们语重心长的"最后嘱托",它揭示了当时党内生活和领导干部中一些突出的问题,至今仍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相似文献   

19.
正抢救、教养战区难童,起于1938年3月,止于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9月,历时8年又5个月。1946年9月后,全国几十所保育院除陕甘宁保育院在党中央直接领导下继续存在外,均被撤销。而重庆歌乐山保育院自1938年5月1日"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至1951年10月以"歌乐山保育院"院名结束,竟然历时13年又5个月。因此,可以说:重庆  相似文献   

20.
重庆市两北有座山,它翠霭浓浓,遇风雨则万籁齐鸣,丛林清响,古人会意,称之为歌乐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