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永光 《探索》2012,(5):9-13
科学发展观,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重要成果,用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范畴。科学发展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又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继承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理论成果。只有从一般和特殊的双重性上才能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相似文献   

2.
《党建》2004,(11)
关于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一项根本建设的思想观点;关于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思想观点;关于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思想观点;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注重加强薄弱环节的思想观点;关于党领导经济工作主要职责的思想观点;关于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是党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根本途径的思想观点;关于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执政的一个基本方式的思想观点;关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思想观点;关于充分发挥教育和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在担任新中国第一任总理的20多年时间里,他深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认真总结经验,研究建设中的客观规律,为把新中国建设成一个独立、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了杰出贡献。他提出的许多有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思想观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周恩来的重要思想观点,并使它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新的发展实践,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进一步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是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发展方向;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发展方针;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发展战略;以三个有利于为评价标准,遵循文化发展的规律,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以新的思想观点和新的实践内容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丰富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坚持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问题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总结历史经验,结合新的发展实践,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的进一步回答.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思想基础,是指导当今中国发展的世界现和方法论.科学发展现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在探索中积累的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的科学思想观点,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准备;在探索中取得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为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从而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新的可靠保证;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新的强大动力;为升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奠定了新的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本质,拓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它的创立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在先进性建设实践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通过党的先进性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题,切实搞好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结合农村实际,分析解决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提高农村党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要深入研究,勇于实践,探索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在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上下工夫,在实践中具体表现为:科学设置农村党建核心指标,推进农村党建标准化;借鉴经济方法开展党建工作,推进农村党建效益化;建立农村党建激励关爱机制,推进农村党建人文化。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农村群众的积极努力,更需要有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农村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农村基层党员只有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高度来认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正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如何把自己的党建设好,既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能否巩固和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威望,又关系到中国能否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如期实现现代化伟业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在继承了毛泽东建党理论的基础上,走出了一条不靠搞政治运动,而靠严肃党的纪律、改革和完善党的制度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路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或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村党支部作为党的基层组织,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核心和决策核心。面对新形势,一部分村党支部在自身建设、发展能力、领导方式和驾驭能力等方面表现出不适应。针对存在的问题,村党支部要加强自身建设,夯实组织保证,理清发展思路,激发创业热情,加强村党支部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的结合,发挥好村党支部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保垒作用。  相似文献   

17.
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健全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结合国情,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保障发展趋势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并借助于法律的手段建立覆盖全国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实现社会保障的“全民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考验。而这些新情况新考验又主要来自国际环境、国内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我们党的自身建设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改革开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取得新成就的基本经验在于: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学说,不断创新党的建设理念,推进与深化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同时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党的执政规律,改进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努力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实践表明,只要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我们党就一定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质在于破解“三农”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赋予“三农”问题更多新的时代内涵。而“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