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国家对公民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行为,依法予以保护,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予以保障,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给予必要帮扶。为切实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实际困难,进一步做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政》2012,(8):42-43
国家对公民在法定职责、法定义务之外,为保护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挺身而出的见义勇为行为,依法予以保护,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予以保障,对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的生活困难给予必要帮扶。为切实解决见义勇为人员及其家庭实际困难,进一步做好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现提出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3.
为深入贯彻《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及其《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北京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见义勇为权益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由民政局负责牵头起草的《东城区见义勇为表彰奖励和保护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8年5月1日起执行。《办法》共有十三条32款,以贯彻文件精神为原则,根据东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见义勇为人员的保障需要,完善了  相似文献   

4.
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主体应由政府、社会团体及个人三个方面共同组成。政府是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首要主体,不仅是见义勇为行为确认主体,也是对见义勇为人员实施行政奖励和行政补偿的主体。社会团体可以作为保护主体的必要补充,个人是特殊意义上的保护主体,这两者都是没有法定义务的保护主体,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相关权益。三者在维护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方面共同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津政办发[2016]104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天津市见义勇为人员荣誉称号授予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2016年12月4日天津市见义勇为人员荣誉称号授予办法第一条为贯彻实施《天津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依法保护见义勇为人员的合法利益,依据《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见义勇为人员具有下列情形之  相似文献   

6.
正宁政规字[2018]1号各区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现将《南京市见义勇为评审和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2018年6月4日南京市见义勇为评审和奖励办法第一条为规范见义勇为评审和奖励工作,有效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合法权益,根据《南京市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39号《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奖励办法》,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省长马忠臣一九九八年二月二十三日第一条为了鼓励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和奖励在维护社...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办法(试行)河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0号《河南省维护社会治安见义勇为人员保护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省长马忠臣1994年7月13日第一条为了鼓励人民群众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护在维护社...  相似文献   

9.
2012年7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个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规范性文件,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工作的政策依据,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落实。  相似文献   

10.
《浙江人大》2012,(11):37
近年来,为鼓励和褒奖见义勇为行为,各地在不断提高优抚标准的同时,推出了许多有地方特色的奖励措施。日前,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山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专门规定为见义勇为者优先配保障房。《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符合廉租住房、公共租赁  相似文献   

11.
正黔府办函[2020]81号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贵州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群体)评选表彰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0年12月22日贵州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群体)评选表彰办法第一条为规范贵州省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群体)评选表彰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群体)的价值引领作用,根据《贵州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2.
正导读: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一份关于大力弘扬见义勇为精神的建议引人注目。建议希望健全完善见义勇为专门机构,强化见义勇为工作各项措施,出台《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在全国统一见义勇为行为的认定、奖励标准、权益保护等;坚持重奖见义勇为人员,形成一种激励见义勇为的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浙江人大》2012,(Z1):73
经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云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条例》,于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条例》明确了各级社会管理综合治理部门负责见义勇为人员的奖励和保护工作,对见义勇为人员按贡献大小,分别给予2000元、1万元、10万元和全省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倍的奖励。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0,(2):5-5
<正>中广网南昌1月6日消息,江西省人民政府日前颁布并于今年2月1日起施行《江西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障办法》。这一办法明确规定,对因见义勇为负伤的人员,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及时救治,不得以任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民政》2012,(8):1-1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见义勇为人员权益保护的意见》,对见义勇为人员的基本生活、医疗、入学、就业、住房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尤其是明确了见义勇为死亡人员抚恤补助政策,充分体现了政府和社会对见义勇为人员的鼓励和关爱。  相似文献   

16.
<正>鲁政发[2012]40号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山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山东省湖泊保护条例》已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山东省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2012年9月27日山东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工作,鼓励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  相似文献   

17.
4月23日,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全票通过了市民普遍关注的《北京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这个条例之所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条例的内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个条例民主立法的过程。从内容上说,这个条例对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弘扬社会正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立法程序上说,这个条例民主的立法程序对提高立法质量,使立法切实反映群众意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见义勇为行政立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见义勇为是公民在法定职责和义务以外为保护国家、集体利益和公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或抢险救灾、救死扶伤的合法行为。当前在见义勇为的保障制度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必要通过法律形式进行规范,且立法的时机已基本成熟。从行政立法的角度看,见义勇为立法应充分体现合理性和合法性。见义勇为立法应规定对见义勇为者的确认、保障和奖励;规定确认、奖励和保护行为的程序;规定对持有异议的当事人的行政救济。见义勇为立法实施可以有两种方式,但以最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通过一部保护见义勇为者的法律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221号《辽宁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人员实施办法》业经2008年6月26日辽宁省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9月1日起施行。省长陈(?)高二○○八年七月十七日  相似文献   

20.
王洋 《天津人大》2014,(8):13-14
7月25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示地方性法规案办法》,让立法公示成为地方立法工作常态。开门立法、问计于民,是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重要举措。2001年7月26日,《天津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条例(草案)》在《天津日报》全文刊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公示,接受广大市民“评头论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