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尹辉 《当代贵州》2013,(14):10-11
黔南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程度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做好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对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壮大旅游产业等意义重大。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文化是旅游之魂,文化的内涵决定着旅游的品味;旅游是文化之体,旅游是承载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文化与旅游融合,必定会迸发出新的活力。黔南州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副书记、州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07,(4):F0002-F0002
黔南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旅游资源富集:全州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和9个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大自然的神奇和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沉淀将黔南造就成一个喀斯特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有机融合的旅游天堂。  相似文献   

3.
关注     
付松 《当代贵州》2013,(14):6-6
生态之州,幸福黔南。山青峰奇,风光绮丽,名胜古迹众多,民族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下,今天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有经济发展的支撑,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有干部群众的同心协力,黔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将会越走越辉煌!  相似文献   

4.
朱露  杨正平 《当代贵州》2012,(16):36-37
以民族文化为内涵,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以培育旅游文化品牌为抓手,黔南正以朝阳之势,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作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的文化产业,其快速提升经济增长率的作用正在日益显现。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科学发展的推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阶段性任务的完成,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颁布、  相似文献   

5.
黔南历史悠久,各族人民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创造了丰富的精神财富。纯朴浓郁的民风民俗、风格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多姿多彩的民族民间艺术、绚丽夺目的民族文化遗址遗迹,形成了黔南古老厚重的文化积淀和风格各异、多姿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为此,我们要抓住建设南下通道经济这一历史性机遇,依托南下通道,  相似文献   

6.
拥有多彩民族文化的黔东南、黔南、黔西南,是全省森林覆盖率较高、生态环境优美的3个自治州。当地干部群众不负春光,巧用绿水青山发展林下经济、乡村旅游,编织了一条镶嵌在贵州版图上的百姓富、生态美的秀美锦带。  相似文献   

7.
正搭乘文体旅融合发展快车,黔南通过实施旅游"九大工程"、文化"五大工程",厚实文体旅内涵,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中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一。"旧说天下山,半在黔中青;又闻天下泉,半落黔中鸣。"自古黔南山水之美,令人向往。当前,黔南州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以举办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以旅游"九大工程"为抓手,以全域旅游为路子,按照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推动黔南文化旅游产业从高速旅游增长向优质旅游发展转变,快速推进  相似文献   

8.
黔南麻山腹地的"背篼干部",是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传统熏陶的结果,也是新时期黔南人民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精神的具体表现。走进黔南,你会发现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人文影响力,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吸引力,有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亲和力,有着强大的时代精神感召力……带着"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如何认识黔南独特文化、自然资源"等问题,本刊专访了黔南州委书  相似文献   

9.
正西南汉文化教育开拓者尹珍,黔南文化先驱黄绂、莫友芝,"王学传人"张翀、邹元标……走进黔南各个文化主题公园,历史文化名人浮雕随处可见,为黔南大地增添了一抹厚重的文化色彩。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彰显的是黔南州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民族文化浓郁醇厚、民风民俗古朴典雅、红色文化光耀千秋……60年,黔南州在改革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文化引领,奏响了一曲曲斑斓多彩、绚烂缤纷的文化乐章。作为黔南州文化身份的"条形码",民族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10.
正黔南州围绕"打造全域旅游和区域旅游综合目的地"目标,紧扣生态和文化资源,以抓旅游带发展、促脱贫,奋力打造贵州南部令人向往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享有"生态之州·幸福黔南"美誉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布依、苗、水、汉等37个民族,少数民族占56.7%,年均气温16.6℃,被誉为"天然氧吧",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62%。近年来,黔南州以《黔南州推进旅游提质升级着力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三年行动方案》为统领,以着力系统地建立宣传和营销机制、着力系统  相似文献   

11.
正构建全域旅游,推动绿色发展,黄平突出生态优势,提升文化内涵,通过多景点串联、多业态融合、多品牌合力,打造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大县。旅游总人数195.92万人次,增速66.16%;旅游总收入8.05亿元,增速64.29%——今年1至7月,黄平县旅游发展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多景点串联规划8月11日下午,尽管刚刚下过一场淅沥小雨,飞云崖景区仍然游人如织,热闹非凡。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云崖素有"贵州第一名刹""黔南第一洞天"之称,是贵州文献记述和游人题  相似文献   

12.
西部大开发就意味着大建设、大发展,落脚点是西部经济实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参与西部大开发,黔南州要打好民族、生态、特色和旅游四张牌。 民族牌:黔南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无论从语言、服饰、饮食,还是从建筑等方面,都有着得天独厚的民族特色。要把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特色挖掘、展示出来,在生活习俗、民族风情、民族文化、人文景观等方面都要显示鲜明吸人的浓郁民族特  相似文献   

13.
邱胜 《当代贵州》2017,(45):33-34
从惠水县城出发,驱车向西行驶18公里,便到好花红村。好花红村地处贵阳一小时城市经济生活圈内,是黔南布依族民族文化品牌"好花红"民歌的发源地,也是"中华布依第一堂屋"所在地。凭借好花红民族文化这张名片和显著的交通区位优势,好花红乡村旅游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好花红村依山而建,以黑瓦、白墙、灰边、挑檐为特色的布依族民居错落有致,一条清澈的涟江从村中流过。  相似文献   

14.
王雯洁 《当代贵州》2010,(20):46-46
<正>在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发展中,黔南州要立足国情、省情和州情,着力发扬民族文化,增强地方文化特色与魅力,按照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大力推动民族文化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激发创造激情,让民族文化保持蓬勃生机与旺盛活力,推动黔南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是介于旅游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之间的一种旅游发展方式,在最大限度上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和减少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程影响的前提下,采用合适的方式,对一地区的民族文化进行保护的一种旅游发展理念。它利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以及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同时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民族文化生态旅游既是一种生态旅游活动,同时又是一种旅游发展的战略和旅游开发的一种文化理念。因此,在风景优美、民族传统文化富有特点的民族自  相似文献   

16.
正旅游热火朝天,是黔南旅游文化产业的独特魅力所在。《大秦赋》《庆余年》《陈情令》等在黔南取景的热播剧,把黔南一次次推向全国视野,吸引了八方游客。从天文之域到影视热地,从绿博之城到生态之州,黔南的这五年,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目前,取景黔南的电视剧《大秦赋》正在热播,黔南的风景又一次成为热点。从天文之域到影视热地,从绿博之城到生态之州,黔南的这五年,是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五年。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大健康旅游产业发展之路上,荔波将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不动摇,始终把生态保护放在首要位置,真正让荔波的真山真水万世延绵,使"地球绿宝石"这块世界级品牌越擦越亮。荔波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成员、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贵州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和黔南综合旅游区的龙头,理应在"生态民族文化旅游经济区"中肩负责任、展现作为。荔波将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抢抓新机遇,以打造荔波大健康旅游升级版为主攻方  相似文献   

18.
王文科同志任贵州民族学院党委副书记,免去其贵州民族学院副院长职务。 组建中共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申玮同志任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书记。  相似文献   

19.
正在"黔南州第十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罗甸县第二届红水河文化旅游活动周"即将举办之际,罗甸旅游如何借势发力、加速发展?对此,《当代贵州》记者专访了罗甸县委书记杨朝伟。突出差异特色取胜当代贵州: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请你谈谈罗甸发展旅游有那些优势?  相似文献   

20.
徐海星 《当代贵州》2017,(45):37-37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黔南提出实施大旅游战略行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际山地特色旅游综合目的地。发展全域旅游是迎接大众旅游时代、释放黔南旅游资源潜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