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留农"现象是相对"离农"而言,是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强烈但市民化能力不足而不愿舍弃农村,该现象不仅延缓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阻碍了"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还会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主要根源在于二元社会制度制约和自身能力不足的影响。消除"留农"现象,必须深化相关制度改革,增强城市的拉力和农村的推力以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能力,合力推动市民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网事微评     
《农村青年》2013,(4):1-2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老龄办常务副主任陈传书表示,我国半数以上老年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老龄化快于城市,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将在农村地区提前出现。陈传书建议,要创造条件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重视发挥老年人的积极能动作用,尽量不让老年人脱离他们熟悉的生活环境。理想的养老布局是,  相似文献   

3.
《农村青年》2014,(8):47-47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相似文献   

4.
肖金成 《工友》2014,(3):10-11
正改革开放以来,一批批农民脱离农业,离开农村,进入工厂,来到城市,为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时至今日,虽然在统计数据上他们大部分已成为城市常住人口,但身份问题没有解决,家属没有进城,未能享受城市居民平等的待遇。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目前,中国农民工已进入代际转换的重要时期,处在第一代农民工向第二代农民工转换的后期。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异地以非农就业为主的农业户籍人口——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体。新生代农民工和他们父兄最大的不  相似文献   

5.
李启华 《工友》2006,(8):36-37
帮可怜的农民工讨工钱,帮在城市长期居住的残疾农村人口办理低保,为农民修公路大声疾呼……她是工会干部?是民政干部?或是乡镇干部?其实,她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邮电支局局长,荆州市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6.
海峡两岸的工人都是炎黄的子孙,彼此关心,台湾女工的地位怎样?她们为社会、为家庭作出了哪些奉献?更是人们所关心和希望了解的。本文试以纺织女工为例,对后一个问题作一些简要的介绍,从中可以窥见台湾女工状况之一斑。一、年轻姑娘从农村流入城市,从“没有用的女儿”变成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从60年代中期起,台湾的出口加工工业即迅速发展起来。第一个出口加工区是1963年以后在高雄建立的,后来发展为楠梓和台中三个出口加工区。伴随着这种加工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农业人口从乡村流入城市,参加到工业大军中来。据1970、1971和1972年台湾的73个农村区政府报告,他们那里的人口明显下降,净外流率占总人口的2.1%以上。然而,在这部分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称市场经济将“日甚一日地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即,生产资料、财产逐渐向少数人集中,(失去土地的)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集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同样在“消灭生产资料、财产和人口的分散状态”,只不过,事关国家命脉的生产资料,向国家(比如大型国企载体)集中,其它生产资料,向少数善于经营的人集中;(拥有土地的)农村人口也因逐渐向城市集中而成为农民工。“拥有土地”这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工”区别于“工人工”(姑且这样称谓)最根本的区别。“工人工”打工,首先是为了生存,然后才是过得更好;“农民工”…  相似文献   

8.
我国中小企业具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即它是一个包括国有、城市集体、农村乡镇集体、城乡个体私营等多种企业组织形式的复杂的企业群体,其中又以农村乡镇企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复杂的中小企业群体特征给企业改革和工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地区间改制...  相似文献   

9.
2003年未,以温家宝总理关注农民工欠薪问题引发的一场波及全国的“追薪风暴”,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而隐藏在“追薪”背后的现实是:全国有80%的农村人口,有近2亿“洗脚上田”的农民转移到了城市的就业人口中。他们带着致富的企盼,跻身于城市的边缘。在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同时,也为家园的地方挣回了“钞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人口和面积的不断扩张,农村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失地农民也正在逐年快速增加,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以后,其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1.
信息超市     
《工友》2014,(4)
正大中城市落户条件将放宽以就业参保年限为基准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规划》提出,要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建设包容性城市。要逐步使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不仅要放开小城镇落户  相似文献   

12.
左大中 《农村青年》2006,(12):26-27
河北省献县地处九河下梢.境内有“钦定泛区”,自古就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即便是今天,献县仍没甩掉国家级二类贫困县的帽子。在这样一个人口57万的以纯农业为主的贫困县,到2004年底.全县还没有一家企业纳税超过1000万元。,然而,到了2005年,一个20年前还吆喝着“酒干倘卖无”的农村青年,却打破这个奇迹.他的企业纳税额在献县历史上首次超过了1000万元.  相似文献   

13.
农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80年代初期农业迅速发展,但到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初期,农业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九五”规划已经把解决农业问题放到非常突出的位置。青年是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是农村青年大量涌入城市,轻视农业,重视外出劳工,已是当前青年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解决当前发展农业经济的问题,提出了几条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4年3月至6月,我们组织全省18个省辖市总工会对进城务工人员入会及劳动经济权益维护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同时对278个企业和1.3万名进城务工人员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一、进城务工人员的基本情况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据统计,全省农业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7.3%。目前,全省农民进城务工人数达1141万人,约占农村劳动力的26.1%。其中在外省务工的607万人,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进城务工人员就业及构成的主要特征为:1.在企业职工队伍中所占比例较大。在我们调查的278家企业中涉及27.5万名职工,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5万人,占职工总数的45…  相似文献   

15.
农业剩余劳动力迁移对城市化进程具有很大影响,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移状况不同。农村剩余劳动力是通过产品竞争与就业竞争两种方式介入市场的,其是否发生乡-城转移取决于其在农村和城市两种不同市场中所得到的平均收益、边际收益、总收益的对比,从而影响着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况成国 《工友》2012,(6):36-37
十堰是外出务工大市。据统计,十堰农业人口243.43万,其中农业劳动力135.2万,外出打工的农民工72万余人,约占全市农村劳力的50%。纷纷外出淘金的农民,虽然比在家乡挣的钱快了些、多了些,但其权益受损问题较常见,如资方无故克扣工资、随意延长劳动时间、漠视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侵犯职工人身权益等问题较突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9.4亿农民占据了人口大部分,农民主要特点是:人口数量庞大居住在农村地区,承包经营土地是收入的主要来源,温饱问题尚可解决,收入稳定感不强,最经不起疾病等突发事件。目前在我国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患病治疗情况是小病能扛则扛,不能扛就举债就医,有的甚至因治疗费问题放弃治疗。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释放了大量劳动力.珠江三角洲,包括广州的城乡结合部出现了外来工这一新的人口成份.外来工在促进球三角经济发展的同时,他们也受到城市文明、意识的熏陶,最终将促进外来工输出地的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据农业部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近1亿的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中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例如:在深圳市,700万人口中就有500万人是农民工,他们对于产业构成以制造业为主的深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城市经济和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相反,农民工在求职、福利、劳动保护以及子女入学等方面却受到极不平等的待遇,常常被另类处置。农民工在城市里的境地十分尴尬。因此,尽快提高农民工的地位,落实农民工的“市民待遇”,保障农民工合法的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镇是我国农村工业化的根本途径 ,在乡镇的发展过程中 ,必然会有许多农村人口离开原住地迁往乡镇 ,这就必定会引起其身份系统的改变 ,从农村人变为镇上人。但是我国目前镇区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人口向镇区的转移 ,必须对此进行一系列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