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把生产力理论运用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武器。因此,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不但是我国长期的根本任务,而且在我国现阶段也具有重要的、紧迫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中央要求我们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思想更解放一点,步子更快一点。对此,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但也有一些人对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存有种种疑虑,如对什么事都怀疑是“姓资姓社。”当然,“姓资姓社”确实是不能一概不问的。两种改革开放观的原则界限必须划清。 但问题是,是否一触及体制问题、机制问题,就都是要把社会主义的东西扔掉呢?是否一提利用外国的东西,就是要引进资本主义呢?  相似文献   

3.
翻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统计资料,我们就会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走过一条发展——下降——发展——停滞——大发展的道路,呈现出一种有时高、有时低、有时又高波浪式的曲线图形。追究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根本的一条在于各个不同历史时期,我们党的一些领导人在坚持生产力标准问题上曾存在着认识上和行动上的差距。下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浅谈和分析这方面的问题,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否一致?有些同志还存存一些模糊认识.他们认为,有一段时期大讲生产力标准,结果在实践中出了一些偏差,后来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质上是对前一段的纠偏.现在中央决定进一步改革开放,重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解放思想,勇于创新,致力于生产力的发展.对此他们有些困惑,觉得这是前此后彼,难以适从.因此,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第一次明确指出:“要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的标准”。十三大又进一步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查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标准的提出,是我们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个突出的理论成果,也是我党对几十年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它的提出,促进了我国的改革和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可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一  相似文献   

6.
价值是一个关系范畴。一个政党的价值就是要看它的理论与实践是否符合客观世界发展规律,顺应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绐人民群众带来利益和幸福。也就是说,能否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检验和判断一个政党价值的根本标准。党的十三大从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出发,把生产力标准提到十分重要的高度,从而从根本上划清科学社会主义同种种空想的界限。  相似文献   

7.
如果把劳动资料,劳动者和劳动对象看作生产力结构的基础层次的要素,那么科学技术,生产信息,现代教育等可以说是生产力的结构第二层次的要素。亦可称为附着性或媒介型要素,这类要素不具有实物形态,它只能附着于实体要素之上或渗透在这些要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十三大报告等文献指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是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这已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整个改革实践的一个重要哲学基础.但应当说,这个生产力标准表述还比较粗略.要准确地理  相似文献   

9.
生产力是一个经济标准、物质标准,因此是一个根本标准、最终标准.但它不是唯一的标准.它并不否定、排斥和取代政治标准、道德标准、真理标准等其它标准.这些标准是既相区别又相统一的.它们辩证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标准体系,肩负着检验一切的功能.在这些标准中,生产力是最根本的标准,其它标准都是由它派生和决定的,是它在各个不同方面的表现.它们是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为什么要提出生产力标准?坚持生产力标准会不会削弱四项基本原则?这些提问表明,人们对于生产力标准、四项基本原则和观念转变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疑虑.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担心对于不同性质的经济成份和不同性质的社会形态,都用生产力水平来衡量先进与落后,就会混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其实,不同社会形态的划分不是以生产力为唯一标准,是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三大重新确立的生产力标准,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在对社会主义认识上划清了历史唯物论与唯心论的界限,提供了检验社会生活的客观尺度;解决了改革中的许多思想认识问题,其意义无疑是很大的.但是,一个严肃的尺度,人们纷纷称颂时,往往容易庸俗化;处处加以使用时,往往出现片面性.例如,有人认为.看一部文艺作品好坏,也要直接拿生产力标准来衡量.有人认为,只要能把生产搞上去,什么主义,什么指导思想,什么经济、政治制度是无关紧要的.看来,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标准与人民利益标准潘峰一、两个最基本的标准综观《邓小平文选》第二三卷,邓小平在讲到检验我们的体制、政策、工作及思想的标准时,至少提出了六个标准。这些就是:(1)实现现代化标准(二卷209页);(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准(三卷23页);(3...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标准在所有制问题上的具体运用,表明了我党对所有制问题认识的深化,是又一次思想大解放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一、社会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关系,不能把一切社会现象都归于社会主义制度.从社会学的角度而言,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定生产力之下彼此结合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从历史学的角度看,它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具有特殊社会结构、经济结构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既是历史的延续,又是走向未来、创造历史的起点.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人民掌握政权为基本标志的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社会主义制度则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5.
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是一种什么关系?在讨论中理论界提出不少看法,争论也很热烈.胡玉准在《郑州大学学报》第4期著文,对"两个标准完全同一的观点"、以及"生产力标准高于实践标准的观点"一一进行了辨析.胡文认为,实践标准是检验人们的认识、理论是否正确的一个标准,属于哲学范畴的一个概念.它除了检验人们的认识(理论)问题外,还必须解决好实践的内容、目的性以及实践为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等问题.生产力标准则与社会生产,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密切联系,属于  相似文献   

16.
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绩是《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把握群众公认与注重实绩的关系,切实纠正在实际工作中二者不一致的不良现象,是选准用好干部的重要保证。一、科学认识群众公认与干部实绩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奠定思想基础所谓群众公认,就是被大多数群众认可和拥护,其根本要求就是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要走群众路线,提高人民群众的参与程度,取得大多数群众的赞同。所谓注重实绩,就是要选拔任用那些在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  相似文献   

17.
一、生产力标准纳入思想路线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最为直接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统一体,从而构成这个科学而完整的世界观,列宁曾经这样说到:“在这个由一整块钢铁铸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决不可去掉任何一个基本前提,任何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然就会离开客观真  相似文献   

18.
十三大提出的生产身标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再认识的一个突破,它奠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基石,具有深远的意义。生产力标准提出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根本原理。一部人类社会可以说就是物质生产  相似文献   

19.
生产力标准问题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问题,是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根本问题,也是检验经济体制改革成效的根本问题.因此,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标准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一、生产力是社会制度变革与更替的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20.
在前一个时间,在宣传生产力标准时,出现了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什么手段都可以拿出来,有人甚至把发展生产力单纯归结为产值,把产值又归结为讲钱,出现“一切向钱看”的偏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