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贵德县坚持把发展民生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的落脚点.牢固树立“小财政、大民生”的民生工作发展理念,狠抓工作创新、机制创新、措施创新,着力加强民生工作发展基础,扎实推进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体系,使广大群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2.
秦志军 《学习导报》2013,(11):52-52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地处湘南的道县,坚持以“小财政”做好“大民生”文章,重大决策优先考虑民生事业,重点项目优先安排民生领域,重大资金优先保障民生支出。  相似文献   

3.
关注民生是十七大报告一个亮点和重点。十七大报告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单独列章加以强调,这在迄今为止的党代会的报告中还是第一次。十七大报告还将“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十七大报告就向我们清楚地提出了社会建设、改善民生与公平正义彼此之间的关系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领会。这里仅从社会学的视角,  相似文献   

4.
陈竟 《党的建设》2011,(5):18-19
【背景】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秉承“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理念,架构了以灾害救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服务、基层社会管理、拥军优抚安置、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六大体系”,为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二五”期间,人民群众对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新的期待,对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有着新的要求。因此,我省各级民政部门的责任更大,民政工作的任务也更艰巨。  相似文献   

5.
倪士俊 《党课》2011,(4):68-69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农贸市场、购物商场、市民广场体现着民情,连接着民心,是一方党委政府改善民生成效的“晴雨表”。因此,倡导领导干部多跑跑“三场”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过快上涨的房价给民生带来了难以承受的重负,房地产业的发展也与民生渐行渐远。究其原因,是房地产业定位偏离民生、政府的调控监管过于温和、住房保障建设滞后。要使房地产业承担起“保民生”的重任,就要找准产业定位,确立“民生型支柱产业”的发展定位,就要强化市场调控和监管,尤其要实施对房价“超高”和“暴利”的监管处罚,就要加快住房保障制度建设,构建起以法律保障为核心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7.
杨琦明 《学习导报》2012,(19):30-30
石门县委、县政府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民生,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一号工程”,以项目大建设促进经济大转型、民生大改善,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8.
新知     
《当代党员》2011,(10):2-3
专家认为,重庆缩小三个差距的理论支撑是民生公平和谐理论,其构架体系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突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民生公平和谐理论基本框架体系的实践基础来源于重庆近年来实施的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战略、开展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探索和经验累积。发展协同论、分配优化论、交换公平论、消费调控论是民生公平和谐理论的四大支柱,由此构成重庆市缩小三个差距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9.
张春丽 《实践》2011,(4):26-27
“十一五”以来,扎兰屯市紧紧抓住发展和民生两大关键,将民生问题提高到幸福与尊严的层面,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具体、最急需的问题,让困难群体业有所就、病有所医、困有所济、民有所乐,让覆盖更广、惠民更实惠的“大民生”构建起连接群众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在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一系列的新论述新举措,深刻体现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和本质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快,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十七大报告突出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有深刻的现实依据。贯彻落实“十七大”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大关系”,立足于现实国情,有重点、分步骤、理性推进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代党员》2010,(6):47-47
一、十七大把改善民生写进党的报告,探路城乡统筹重任的重庆,在推进科学发展的同时,着力民生建设,为人民谋幸福。本期“特别策划”栏目推出《民生重庆:要为人民谋幸福》组合报道,集中反映了民生建设的“重庆作为”。各级党组织可在近期通过专题组织生活会、报告会等方式,参考以上文章,组织党员干部就如何发展和保障民生进行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
“改善民生”是十七大确立的新的执政主题,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伦理内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民生”从党的执政地位的取得、执政目标的丰富、执政作风的改善、执政能力的加强等方面深化了我们对中国共产党执政伦理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理论与当代》2007,(12):56-58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提出民生“五有”目标是十七大报告的最大亮点,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近日在内蒙古考察时进一步对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要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过程“成为推动改善民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什么是民生?就是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啊。十七大说,民生就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让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日子。  相似文献   

15.
瞿会宁 《前线》2011,(3):18-18,24
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到胡锦涛总书记2010年7月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提出“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再到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可以看到,党和国家的发展观正逐步从单纯追求GDP的增长转向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科学发展的出发点,又是科学发展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16.
在第四届全国社会发展科技工作会议上,根据中央关于“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科学技术”精神,多部委首次宣布,将在“十二五”联合推进民生科技产业。除了其他尚未明确产值目标的规划,仅蓝天科技工程、生物技术、医疗器械、海水淡化、生物制造等多个技术规划已显示,“十二五”期间民生科技产业总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其中,被列为民生科技产业发展重点的生物医药和生态环境两大技术领域,总产值将超过5000亿元。  相似文献   

17.
安宇 《奋斗》2012,(7):35-36
民生是社会和谐之基,科学发展之要。在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作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谱写全省人民幸福美好生活新篇章》的报告,提出了未来五年“八大主要任务”,对“八大经济区”和“十大工程”进行具体落实。在民生方面提出了“坚持改善民生不动摇,  相似文献   

18.
张博 《奋斗》2012,(5):43-45
城市,以人为本;发展,民生为大。我省这一届领导班子一直将改善民生作为还政于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回首过去的五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始终都是龙江大地奏响的最强音。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更是将“始终坚持民生为大,共享科学发展成果”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加以总结,明确提出“大力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可以说,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是贯彻省第十l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快我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具体举措,更是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9.
查颖冬 《唯实》2023,(2):29-32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单独成章,要求“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唐志萍 《新长征》2009,(4):14-15
税收与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进步密切相关。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国家将在财税政策上进一步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将更多财力投入到为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上,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到税务部门,就是要围绕做好“公平、公正、公开、公共”这篇大文章,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切实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