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临床表现呼吸道症状的病犬血液中分离获得了1株病毒,采用细胞培养、血凝及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免疫电镜观察、免疫荧光抗体试验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该病毒能使MDCK和Vero细胞产生明显的细胞病变(CPE),能凝集人O型红细胞和猪红细胞;能被呼肠孤病毒1型血清所中和,病毒粒子呈圆形,有实心和空心两种粒子,将感染细胞用抗呼肠孤病毒1型血清及荧光抗体染色后见明显的绿色荧光.表明,所分离的病毒为呼肠孤病毒1型.  相似文献   

2.
用鹅胚和鸡胚从山东、安徽两地患病鹅群的病鹅肝、脾中分离到2株病毒,代号分别为SD20和AH20.经电镜观察、血凝试验和血凝抑制试验、理化特性鉴定等试验表明,2株分离毒符合禽副粘病毒Ⅰ型特征,单克隆抗体介导的间接ELISA检测结果表明,SD20和AH20分离株都能与禽副粘病毒Ⅰ型单克隆抗体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3.
采用链球菌C、D、E 和R 4 个血清群的参考菌株分别经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法制备群抗原致敏绵羊红细胞与相应的群特异性兔抗血清进行IHA 试验,均能发生特异性血凝反应,并有良好的重复性。血凝反应能够被致敏用的SDS抗原所抑制。IHA 试验中4 个血清群之间血清学反应与环状沉淀试验的结果一致。用以上两种方法对湖北省8 个疫区猪场共222 份血样群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二者总符合率为85 .78 % 。  相似文献   

4.
利用 F41 单因子血清 IgG 致敏绵羊红细胞,建立了定量产肠毒素性大肠埃希氏菌(ETEC)F41黏附素的反向间接血凝试验。经致敏的绵羊红细胞能被F41单因子血清特异性地抑制,且不与 ETEC K88、ETEC K99、ETEC 987P、致仔猪水肿病大肠埃希氏菌 O138、鼠伤寒沙门菌和猪链球菌2型菌液出现交叉反应,其敏感性比甘露糖抵抗血凝反应(MRHA)至少高 25 倍。结果表明,该反向间接血凝试验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生物制品中黏附素含量的定量。  相似文献   

5.
病毒或病毒蛋白抗原以及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通过化学联结剂结合形成复合物,作为免疫反应的指示系统,在免疫测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病毒抗原-红细胞复合物已经用于凝胶溶血试验(Charan等,1981;Jochim和Jones,1981)、被动血凝(Ikram和Prince,1981)及被动血凝抑制试验(Tokuda和Warrington,1970)检测病毒抗体,Johnson(1974)、Kim(1975)和Mclaren(1978)等用溶血斑试验(Hemolytic plaque assay)检测了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将免疫球蛋白抗体与红细胞偶联可用于检测相应的抗原。H.A.等(1972,1973)用反向被动血凝反应鉴定了口蹄疫病毒型和亚型。M.M.Rweyemanu等(1980)用单辐射溶血技术(Single Radial Hemolysis Technique)检测了口蹄疫病毒的抗体和抗原。  相似文献   

6.
从发生呼吸道症状的病猪鼻腔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电镜观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确定为新城疫病毒。经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对鸭胚和鸡、鸭的致死性测定及荧光PCR检测 ,证明分离毒为温和型毒株。  相似文献   

7.
有效防治猪流感需要借助于准确而快速的检测方法,为了建立一种高效、快速的多重检测方法,本研究应用H1和H3亚型猪流感病毒(SIV)的血凝素(HA)蛋白抗原偶联不同编码的荧光微球,应用间接法检测模式,建立了H1、H3亚型猪流感病毒IgG抗体荧光微球免疫学检测方法,并将该方法与血凝抑制试验(HI)、病毒中和试验(VN)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抗体检测灵敏度比ELISA方法高100~1 000倍;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伪狂犬病病毒及日本乙型脑炎病毒的阳性血清均无交叉反应,且两种亚型血清之间也不存在交叉反应。重复性试验表明,批内和批间精密度测试结果分别为10.2%和12.8%。与HI、VN和ELISA方法比较,总符合率分别为97.82%、98.27%和97.83%。综上,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双重检测特性,特异性好、灵敏性高、重复性强,可用于H1、H3亚型SIV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为制备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特异性单因子血清,以便快速鉴定H4以及H6亚型禽流感病毒,根据GenBank中A/Duck/Hunan/S11090/2012(H4N6)和A/Chicken/Guangdong/S1312/2010(H6N2)的血凝素基因序列,人工合成并进行密码子优化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AGGs,通过双酶切鉴定以及测序确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给每只SPF鸡注射免疫200μg重组质粒,免疫周期为30d,第3次免疫后第10天,通过心脏采血收获单因子血清。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Western-blot试验的结果表明,重组质粒中HA基因均被成功表达。利用H4和H6亚型禽流感病毒抗原进行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抗体效价均在64至128之间,表明制备的单因子血清抗体效价较高,敏感性强。使用其他亚型的禽流感病毒以及新城疫病毒为抗原进行血凝抑制试验发现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制备的单因子血清与其他亚型禽流感病毒及新城疫病毒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9.
血凝抑制法和琼扩法检测减蛋综合征的比较李刚,范伟兴,郑明球(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210095)血凝抑制试验(HI)和琼脂扩散试验(AGN)是诊断减蛋综合征(EDS-76)的两种常用方法,为比较这两种方法的相关性和特异性,进行了以下的研究。1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10.
以鹌鹑减蛋综合征QAV C94病毒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 ,制备单克隆抗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鉴定。获得 5株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 (命名为H1、H3、H4、H6和H8)。这 5株杂交瘤细胞可长期稳定地分泌单克隆抗体 ,分泌的单克隆抗体为IgG2a亚类 ,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只特异地作用于鹌鹑减蛋综合征病毒 ;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显示H4有血凝抑制活性 ,腹水效价为 1∶2 6 ;这 5株单克隆抗体都没有沉淀活性 ,也不与CELO抗原发生沉淀反应 ;它们的亲和力以H4最大 ,相对亲和力依次为H4 >H6 >H1 >H8>H3。  相似文献   

11.
为掌握安徽省鸽Ⅰ型副黏病毒病的流行特点及其与鸡新城疫各分离株的相互关系,对从安徽省不同鸽场鸽病料中分离的4株病毒(AH-2012、AH-2012-1、AH-2012-2、AH-2012-3),采用RT-PCR、血清学试验及基因序列测定等方法进行鉴定。结果显示,这些分离株均具有血凝性,并能使NDV标准阳性血清特异性抑制;PCR扩增出F基因特异性目的片段,其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上登录的鸽Ⅰ型副黏病毒的同源性较高,相似性达94.8%;与传统的鸡源新城疫病毒标准株LaSota、F48E9的同源性较低,相似性约为80%;F基因编码蛋白的第112~117位氨基酸序列为R-R-Q-K-R-F。结果表明,这些毒株为鸽Ⅰ型副黏病毒,属于基因Ⅵ型。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人工感染犬传染性肝炎病毒(ICHV)的犬进行定期尿检,并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及病毒分离进行比较.结果证明,用PCR方法可以快速检出排毒的犬,其灵敏度是血凝效价的上百倍.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二次感染鸭瘟病毒的小鼠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系SP_2/0融合试验和多次筛选及克隆化,建立了二株分泌抗鸭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用间接血凝和ELISA等方法证实二株细胞分泌的单克隆抗体对鸭瘟病毒具有良好的专一性,与同属病毒马立克氏病毒以及不同属的鸭肝炎病毒、鸡新城疫病毒无交叉反应,免疫球蛋白亚类鉴定,表示二株均为IgG_1。腹水效价,间接血凝达1280,ELISA达20000。这二株细胞已在体外培养下稳定地分泌特异性抗体达8个月之久。  相似文献   

14.
陕西某鸵鸟场发生一种以呼吸困难、严重下痢、死亡率高为特征的疫病,经流行病学调查、病理学检查、病毒分离、治疗性诊断确诊为鸵鸟新城疫(ND).从发病鸵鸟分离到1株病毒,经鸡胚传3代,其血凝性逐渐稳定,致死胚均表现皮肤出血;经血凝试验(HA)及血凝抑制试验(HI)鉴定为新城疫病毒(NDV),这是陕西省首次从鸵鸟分离到NDV.  相似文献   

15.
用马动脉炎病毒(EAV)免疫SPF豚鼠,4周后采血做血凝抑制试验(HI),其抗血清可以抑制血凝抗原对小鼠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抗原和抗血清在4℃感作24 h后可以检测到最高的HI抗体效价,同时结果显示HI抗体与中和抗体产物呈正相关.对561份来自新西兰、吉尔吉斯、沙特阿拉伯及内蒙古、新疆的马血清用HI试验和微量血清中和试验(NT)进行EAV抗体检测,HI和NT阳性符合率为94.7%,血凝抑制抗体与中和抗体效价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犬细小病毒免疫球蛋白是治疗该病的主要药物。本研究针对静脉注射用犬细小病毒免疫球蛋白、多克隆抗体进行了血凝抑制试验比较,并在细胞上对其进行了蛋白毒性试验和中和活性试验等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免疫球蛋白和高免血清多克隆抗体的血凝抑制价分别为1×211和1×210,它们稀释16倍以后对细胞无毒性作用,其中静脉注射用犬细小病毒免疫球蛋白的中和抗体效价为1∶873,明显优于多克隆抗体的中和效价(1∶426)。以上研究结果为静脉注射用犬细小病毒免疫球蛋白对犬细小病毒病的治疗提供了细胞学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用A型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perfringensI)te菌培养液和磷酸酯酶C分别处理的4株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浓缩液,经用微量血凝(HA)试验测定,IBVM,.株血义价较高,H(120)和H_(120)株血凝价较低,D_(41)无血凝性,而以细菌培养液处理的M_(41)株,其血凝价最高。通过传染性支气管炎(IB)血凝抑制试验(HI)的研究以及对血清样品和卵黄样品的测定,表明所建立的微量HI可用于鸡m血清和卵黄抗体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检测了从吉林省部分地区采集的猪血清中血凝性脑脊髓炎病毒(HEV)抗体。结果,212份样品中有94份呈现HEV抗体阳性反应,阳性率高达44.3%。被采集血清的猪未表现临床症状,说明该地区的猪群中存在HEV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19.
兔瘟病毒对人的红细胞具有很强的凝集作用,血凝效价可达到很高的滴度。我们在进行兔瘟病毒的凝集试验中,发现凝集反应在振荡情况下完成时,不同时间内红细胞可被凝集成微粒、颗粒直至团块,凝集物在液体中进行各种不同形式的特殊运动。而且凝集反应的程度与病毒含量的多少有很大关系。根据这一现象我们设计和建立了一种新的血凝试验方法——振荡血凝试验(VHA)。VHA能对兔瘟病毒进行检测,5分钟即可获得定量结果,判定客观,操作简便,特异性强,敏感性高,是一种快速诊断兔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用感染鸡产蛋下降综合征(EDS-76)病毒的鸭胚尿囊液制备了一种效果较好的用于检测EDS-76的血凝抑制试验诊断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