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类实践——认识活动的两次基本内容之间的关系问题,即价值与真理的关系问题,通过对传统真理观的反思,探讨真理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朱庆明  李义芬 《工会论坛》2004,10(1):111-112
理解认识的一般含义及作用 ,深刻体会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学会用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 ,把握客观事物。  相似文献   

3.
真理主观性是指在被认定为真理的理论体系中包含着与它所指称的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属于主观臆想的内容。真理主观性以真理量的存在为前提。真理主观性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的根源。承认真理在内容上具有主观性,既不违背真理唯物论的原则,又可以加深对真理辩证法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5.
价值与真理     
现行的真理定义是不完整的,它只承认对客观事物的自然属性和自然规律进行正确认识的“事实真理”,而忽视了对人和事物之间的价值关系进行正确认识的“价值真理”。实际上,事实真理以及人的实践不能完全脱离价值真理。价值真理是由事实真理过渡到实践活动的必经环节。只有经过价值真理,把价值真理同事实真理结合起来,才能把事物的规律和人的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实践观念。所以,在真理的总概念下应该包含事实真理和价值真理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逻辑真理、事实真理的区别入手,分析探讨逻辑真理的特征,提出逻辑真理虽不等同于事实真理,但又同事实真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20年前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是一次关系到党的思想路线的大讨论,也是一次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讨论,更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这场大讨论与中共党史研究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在中央党校的中共党史教学与研究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实践标准”,成为引发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一个源头。拨乱反正需要“真理标准”,而“真理标准”的提出又促进了党史研究的深入,党史研究的深入,导致搞清党史上的是非功过,而这又直接推动了拨乱反正和平反冤假错案的进行,进而促进了中共党史研究的大繁荣  相似文献   

8.
教科书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而笔者认为"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超越,人们孜孜以求的真理,决不是主体被动地趋向客体,追求与客体的符合,而应是以主体为主导,"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对立统一.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主体指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体力量的总称;在感性意识的支配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主体的历史使命就是不断彰显人的群体本质,促进并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注重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持续快速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相似文献   

11.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这一标准,深刻理解实践与真理关系。在这一标准的指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和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真理与价值相统一是唯物史观的根本方法,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为了纪念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25周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沈宝祥作为当年那场大讨论的亲历人,撰写了《关于“唯一标准”———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补充记叙》一文。  相似文献   

14.
认识真理性的检验和价值检验不是两个孤立的过程,而是一个统一过程的两个方面。认识真理性的检验有赖于实践,实践结果的检验又有赖于真理,真理需要实践来证明,实践则需要用真理来检验,从而形成一种互相检验循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有它产生的特定条件和来由,是后人过分强调实践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所致。  相似文献   

15.
标准必须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才是可以操作的.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也需要一个客观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实践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因其主观性、不确定性和能动性,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必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建立科学的实践观,充分认识实践在检验真理过程中必然表现出的复杂性,就成为正确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经验教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建立科学的实践观.需要我们充分考虑实践在不同的主体、不同的空间范围和不同的时间长度上必然表现出的巨大区别.努力避免可能发生的各种片面性和绝对化倾向.  相似文献   

16.
艺术终结论者注意到了现代艺术大众化、通俗化的一面,并把它视为艺术衰退的标志,然而,他们忽视了现代艺术的多样性,因而无视艺术繁荣发展的事实而得出了艺术衰亡的结论。艺术终结论者认为,市场经济是艺术衰亡的元凶。其实,艺术终结论的出现更有其哲学基础,艺术终结论者视艺术为实在世界的模仿与影射,并将艺术视为通向解放的真理之途。正是对艺术真理性和教育性的过于强调,导致了艺术衰亡论的产生。  相似文献   

17.
康德的不可知论提出了"看到了看不到的东西"思想,为实践哲学超越哲学认识论提供了内容条件;黑格尔的绝对观念"把自身作为自然从自身中释放出去"思想,为实践哲学超越哲学认识论提供了形式条件;在革命的实践基础上,马克思成功地实现了认识与实践的客观统一,成功地实现了哲学史的"实践转向",为人类解放提供了科学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8.
论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创新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首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是人类哲学史上唯一真正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说就是"实践"的哲学,它批判地吸收了以往人类哲学思维的积极成果,实现了对以往哲学实践观的合理超越,创造了不同于前人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确立,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彻底划清了界限,从而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最伟大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具有无可比拟的创新性。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在于创造和发展,认识的创造性和创造性的认识源于实践的创造性本质,一种理论体系或一种社会制度的建立均是实践创造的结果,创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往往将美学叫作感性学,将艺术与感性联系在一起。在西方,理性主义大旗自柏拉图起就在欧洲上空飘扬,以此形成重理性,轻感性的形而上学传统。人们将理性视为不变的,永恒的,是真理之路,而将感性视作流变的、不驻的,是意见之途,以此将真与美区分对待。而海德格尔颠覆了传统形而上学主客分离的对象式的思维方式,将人与世界看成先于认识的生成关系,由此,真理再不是主客观的符合,而是在大地与世界的争执中自行发生,自行摄入一切作品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