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近些年来,依托各类互联网应用所构建起的网络信息传播体系的网络舆情影响力越发增强,易于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基于互联网应用的热点信息传播属性,通过构建互联网应用对网络舆情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来衡量和评价互联网应用对网络舆情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政府部门实现高效监测、控制、引导网络舆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少华 《人民公安》2013,(18):30-30
当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浪潮正席卷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网络行为已日渐普及并成为了各种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极大影响。如何正确看待和妥善应对社会转型期的网络博弈,积极深化发展“枫桥经验”的内涵要求,将互联网舆情巡导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积极主动做好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传播迅速、信息组成复杂等特点。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速普及,网络已成为公众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已成为现实社会的晴雨表,是社会舆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实社会不稳定因素的放大器。警察代表国家行使刑事司法权和行政执法权,社会治安和涉警网络舆情是公众关注的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周栋  张子牧 《前沿》2012,(10):96-97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网络虚拟世界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之外重要的精神家园,互联网正在改变着民众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随着人们在网络空间活动和交往的增加,网络舆情对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网络舆情可以直接快捷地表达民众诉求,另一方面网络舆情也给社会管理带来消极影响,本文对网络舆情的网络舆情的消极影响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便更好地利用网络舆情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处置涉警网络舆情危机是公安机关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个新课题。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坚持“六个必须”;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应加强基础建设,完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网络已经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全面来临,这一趋势还将继续扩大。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精确研判、有效引导、积极化解,对维护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3Q大战中双方利用“十万水军”攻击对方以引导网络舆情乃至公共舆论的行为可以看出,互联网企业对公共舆论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网络舆情的重要性从国外一系列网络战之前各国对网络公共舆论的控制也可见端倪。而中国主要的互联网企业几乎都被外资控制,这对公共舆论的导向有着潜在的威胁,若不对互联网加以治理,不仅会威胁到国内互联网行业的...  相似文献   

8.
“执网能力”:领导干部的必备素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执网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党的执政能力在互联网上的具体展现.核心是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能力和引导社会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事件的引导策略探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使得网络舆情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种网络舆情事件层出不穷,并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对政府的社会管理方式产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当前应在剖析突发事件成为网络舆情热点原因的基础上,直面政府及其官员在应对网络舆情事件上的诸多困境,着力探寻有效引导网络舆情事件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完善网络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完善社会舆情机制的迫切需要.网络舆情有其自身形成、发展的规律,要根据网络舆情的规律探索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网络舆情汇集、分析、处置、引导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1.
梁思奇 《当代广西》2013,(21):15-15
近年来,因为各种社会现象和公共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越来越频繁,不同观点、观念在互联网上的交流、交融和交锋日趋激烈,各种信息的传播深层次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人们普遍感受到互联网对于“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力,互联网已成为思想舆论最重要的阵地。  相似文献   

12.
《政策》2010,(4):63-64
从“2010年《社会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社会形势报告会”上获悉,2009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6%,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网络议题更加广泛,网络非理性情绪呈现蔓延之势,需要加强引导和管理;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之一。2009年,网络舆论日益受到各级党政机关的重视。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普遍建立快速应急机制,回应网民关切,网络舆情应对提速,初步形成了政府对网络民意的监测、反馈和吸纳机制,  相似文献   

13.
王利娜  乔淼 《前沿》2013,(14):34-35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网络舆情渗透并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地位和作用也日渐凸显。与此同时,我国的网络信息也在呈几何级数的增加,网络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和方式之一,产生的网络舆情对我国政府决策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网络舆情的含义入手,详细分析网络舆情对我国政府决策制定的影响,并探讨了如何合理积极地利用网络舆情引导人们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14.
正舆情,可以理解为反映民意的信息,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社会管理者及其政治取向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相对舆情,更具自由性,来源更直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舆情影响力日趋增强,虽然对政府和社会多个层面的考验加大,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传统方式难以获取的有效信息。在我们关注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引导舆论方向、稳定民心民意的  相似文献   

15.
童立 《电子政务》2011,(12):23-28
简要分析了互联网快速发展与网络舆情的关系,以及网络舆情对制定公共政策的制约因素;指出网络民主决策能保证科学、公正、客观及可行的公共政策的出台,使得公共政策更加符合民意;认为在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应根据互联网的特点采取措施以正确引导和规范网络舆论。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的产生与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然而网络舆情因其自身具有的迅速性、突发性等特点,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由谁来监管网络舆情、监管由谁发布的什么样的网络舆情、如何监管网络舆情,业已成为网络舆情监管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试图从研究网络舆情的监管主体客体及方法出发,阐述国内外网络舆情的监管主体客体及方法的相关问题,以期为网络舆情监管做出微薄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给网络舆情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网络舆情作为一把双刃剑在表达社情民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一旦处置不当也能在现实社会中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故有效开展互联网舆情监测导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互联网舆情监测导控在实践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急需从理念、机制、管理、措施、保障等多方面去健全完善舆情监测导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龙玉平 《公安教育》2013,(10):30-32
"处处都是媒体,人人都是记者",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舆情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深,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每天都在执勤执法,时时处处都是网络舆情关注的重点、焦点,稍有不慎,就会处于网络舆情的"风口浪尖",就会出现网络舆情危机和警务危机,  相似文献   

19.
高强 《前沿》2014,(3):24-25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对社会舆情进行反应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对相关的社会热点和社会事件的发展过程中,通过论坛、贴吧、微信、微博、QQ等形式,都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在现阶段我国政府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网络监督的处理,也应该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政府倾听民意、解决民困、汇集民智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成为舆情危机爆发的集中地。如何应对网络舆情危机,成为考验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关键点。本文通过对网络舆情发展态势分析,针对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中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提高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的网络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