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实践》2020,(8)
正姜珂在2020年7月17日《学习时报》撰文指出,思政课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输出的驱动力、作为立德树人的桥梁,既是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关键。价值维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认同。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道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在政治和价值维度的素质养  相似文献   

2.
洪亚飞 《世纪桥》2023,(7):77-79
加强高校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能够充分发挥高校课堂的教育实践意义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帮助大学生加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树立崇高理想,从而提升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融入困境,授课教师应当积极丰富思政课教学的形式,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从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发好、利用好、转化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新时代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现实需要,也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教学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教育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教育载体运用不足、深度融合氛围不浓等困境。必须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顶层设计,挖掘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找准课程的关联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方式方法,提升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打造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职院校目前已经进入"双高"建设的关键期。加强思政课程的开发,既是"双高"建设的要求,也是专业建设的新增长点。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整合知识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地方性知识作为地方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多样性和经验性等特点。从内在价值而言,易于对高职学生产生知识吸引力。从外在价值来看,优秀地方性知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专业建设着力点相耦合,理应将其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秉持平衡、一主双辅、内容与手段并进的三个融入原则,采纳文化整合基础上的"附加"融入模式,采取校本课程开发及国家课程的地方化两种范式实现地方性知识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加剧与人类社会认知水平的不断深化,生态文明继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及工业文明后逐渐进入公众视域,并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样,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渠道和阵地,只有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采用各种方法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环节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把高职大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优秀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文章主要从分析生态文明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重要性、可能性以及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来阐述生态文明教育如何融入高职思政课主渠道之中。  相似文献   

6.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中华美德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当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职业教育面临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认知存在偏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不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保障机制欠缺等现实困境。对此,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直面挑战、迎难而上,打造了"专业+美德"的文化育人新模式,在完善工作机制、优化教育载体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性探索初步形成了多元育人共同体,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其成功实践为高职院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职业教育提供了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7.
魏战刚 《世纪桥》2015,(4):64-65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有利于教育者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有利于高职大学生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设,要求高职院校在校园建筑等物质环境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有针对地开设传统文化相关课程,重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各种校园课外素质拓展活动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8.
庞芳琪 《湘潮》2013,(1):128-129
适应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入学生专业实习实训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本文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双基地"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以及意义、有效运行的前提条件、具体的运行机制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聂玉波  王玲 《世纪桥》2023,(9):83-85
宁波优秀地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宁波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深刻认识宁波优秀地域文化资源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深入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从价值导向、内在逻辑、现实实践、文化传承四个维度,探讨宁波优秀地域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四条融合路径,即挖掘核心元素,丰富思政育人内涵发展;融合多元渠道,提升协同育人目标实效;坚持师生同学,形成思政育人源头活水;创新传承方式,建设文化育人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地方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在思政课教学中具有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实践价值和社会价值。从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教材、融入课堂、融入实践、融入校园等四个方面探究地方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不仅传承和弘扬了地方传统文化,而且增强了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刘竹 《新湘评论》2020,(9):45-45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高校"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个环节,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高校思政教育应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从而较好地实现育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宋林慧 《世纪桥》2023,(5):63-65
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高职院校大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而言理想信念树立具有特殊性,如何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成为摆在思政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共同难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推动理想信念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这对于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方向性和全局性指导。基于此,对“三教改革”背景下的高职思政教学的教学实践进行分析探究,阐述理想信念制度化教育融入高职思政教学的意义,分析目前高职院校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对“三教改革”视域下理想信念制度化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模式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担负着服务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把握高职学校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将革命文化融入思政课、发挥革命文化育人功效,为进一步提升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供了新的路径。要坚持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呼应、线上与线下相衔接、远程与实地相结合等方式,将革命文化有效融入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思政课中。  相似文献   

14.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元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利于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教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构建教师学生双向互动的教学导向、不断创新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模式、运用地方资源实现多元化教学手段等途径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融入。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典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包含着爱国主义、敬业奉献、诚实守信、和睦友善等精神内涵。运用中国古典诗词,高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敬业奉献劳动教育、诚实守信道德教育、和睦友善品德教育。同时,学校通过各种活动方案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开展假期实践教育活动,将中国古典诗词融入思政课,优化教学内容,从“知情意行”各方面着手,对全方位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建国 《世纪桥》2022,(10):33-35
党史作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将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有利于提高思政课程教学的效果。目前党史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也面临一些问题:课程资源不足、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针对相应情况,高校通过挖掘党史思政元素,构建完善的思政课程体系,优化教学方式,更好地促进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7.
曾扬阳  彭洁  韦倩雯 《世纪桥》2024,(2):103-105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根本目标是立德树人,构建符合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需求的现代思政教育话语体系,对提升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而文化自信是该体系建设的内在动力。因此,从文化自信的视角出发,通过剖析文化自信与思政教育话语体系的内在关系,结合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话语体系构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要从培植文化底气、提升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丰富话语内容;依托文化属性、创新话语形式;注重人文关怀、拓展话语场域四个维度创新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以期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基础,有着很强的育人功能。高校聚焦"培养人"这一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在新时代背景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基础"课教学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但当前其融入"基础"课还存在一些不足。通过提升教师素质,打造"基础"课优秀教学团队,积极打造金课以及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基础"课每章的路径,切实提高"基础"课教学实效,将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吴丽娜 《世纪桥》2013,(5):42-42,50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诸多原因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并未得到有效发挥。本文以高职院校为研究领域,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以高职生所需与思政课所求有效对接为主线,从思政课与专业课建设有效对接的角度找寻破解途径。  相似文献   

20.
李宇威 《求贤》2021,(1):58-5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优秀的道德品质与文化传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对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新时代条件下,必须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然而,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实践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