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峰 《前线》2022,(3):4-8
研究全过程人民民主需要坚持大历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民主政治建设理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深厚理论基础,主要体现在“:过程的集合体”辩证法思想要求把各阶段的民主结合成一个大的整体,从客观规律高度揭示人民民主发展趋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恩格斯揭示的人民拥有决定的权力的人类民主基本特点;工人革命第一步争取普选权的思想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选举民主重点任务,我们党历来重视普选权问题,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巴黎公社和俄国苏维埃的民主实践对我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产生深刻影响,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奠定国家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2.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职工参与企事业单位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制度保障,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中具有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扩大职工有序政治参与、利于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功能。但是,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仍存在立法保障不健全、运行机制不明晰、参与主体民主观念不强且能力不足、有效监督不足等发展困境,同时缺乏与新就业形态运作模式的有效衔接。要通过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法律、理顺其实践运行机制、提升参与主体的能力和意识、加强监督保障、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举措,更好地发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郭静 《理论学刊》2023,(6):107-116
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政治参与形式反映民主本质。我国政治参与与西方政治参与之间的差异及与民主性质的关系,是准确认识我国政治参与形成和发展的内在逻辑需要回答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在代议制下,民主真实性的实现以及民主程度的提高,需要被治者和治者两方面达到内在一致性:一方面,被治者享有介入政治生活的政治权利,通过广泛有效的政治参与提升参与政治事务的素质和能力,促使政治权力提高公共性;另一方面,治者运用政治权力,须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促进社会各群体的协作、提高社会共同体关系为目标。西式民主消极对待治者的自律因素,“高成本、高能耗”的政治参与活动无力破解资本把控国家权力的民主本质;人民民主强调治者自我约束的重要性,探索发展治者自我约束和被治者通过政治参与外部约束并重的民主体系,在机制上实现了全过程民主,在效果上实现了真实有效的民主。  相似文献   

5.
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民主本身不仅有"实现人民统治"的一面,还有"实现人民利益"的本源性价值,而后者更应被关注和重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民主发展道路.与西方民主实践不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其民主价值贯穿于民主...  相似文献   

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民主现代化的时代创新,它将人民民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形式有机融合,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创新性实践。从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来看,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民主集中制思想深度耦合,是民主集中制时代运演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式民主政治的新形态。在政治实践中构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现机制,必须以党的领导为统领,着力构建起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建立健全依法治国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夯实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政治根基、制度根基和法律根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思想理念才能迸发出移山倒海的时代伟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踔厉奋发,擘画壮美篇章。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彰显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明特色,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实质内涵,践行着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要求。以广东省汕尾市红海西路市政综合改造建设工程为例,此工程从1988年建市初期就开始规划,却直到2016年才得以正式启动,2018年全线通车,耗时30年。事缓则圆,此事充分彰显了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有优势。新时代在协商民主中要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制度建设、增强履职能力、完善协商体系,以此充分发挥协商民主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独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主的价值与权利在中国的真正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是人民民主的制度化过程,是人民民主不断深入且全面落实的过程。民心政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的内在信仰、规范、主线。民心政治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的内在驱动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本质。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民心是最大的政治的最好呈现。  相似文献   

9.
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不同于西方资本逻辑下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以人民至上为价值旨归,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的叙事主题,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民主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政治文明新形态。人民政协与我国的基本国情相契合、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立场和实践发展相契合,集诸多优势于一体,在国家政治体制和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承载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历史使命。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人民政协的政治参与实践充分彰显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理念,并依靠自身独特的制度优势、舞台优势和平台优势,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和专门协商机构平台。在新征程上,需要继续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价值,以协商式话语为引领构建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以人民政协为重要渠道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发展,以人民当家作主为特征的协商包容型人民政协将为世界制度文明贡献更多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0.
在民意表达与政府决策和回应之间构建有效的制度化衔接机制,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制度性平台基础上嵌入公众参与和民意表达机制,公众可以通过不同方式向政府部门“传递”自身意见与建议,影响政府决策、治理议程和资源分配。在信访制度基础上,嵌入人民建议征集制度可以有效拓展民意表达的路径,建立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实现“有门参与”,提高公众参与的主动性促进“有意参与”,搭建多元参与平台保障“有路参与”,构建资源分配与监督反馈网络达成“有效参与”。赋权要素是法定基础,平台要素是制度前提,主体要素是动力之源,资源要素是效用保障,四大要素共同构成民意表达制度化的路径机制。  相似文献   

1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当代中国民主探索的全新范式,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是向世界展示中国方案独特价值的重要方式。全过程人民民主开创了当代民主政治的新样态,具有政治主体的人民性、保障机制的完备性、人民参与的广泛性、政党关系的协商性、政府回应的有效性等内在特质和相对优势,回应了当前西方政治发展所遭遇的价值迷思、制度缺陷、选举困境、政党乱局和治理危机等问题。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持续过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加强党的领导主体地位、提升人民群众民主素养、加大民主制度执行力度、健全数字民主保障机制、增强民主国际话语权,才能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逐步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推进方略,进而实现在探索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的政治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12.
王巍李永 《唯实》2022,(8):21-24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广泛、有机衔接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人类民主政治的新形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思想,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李猛 《探索》2022,(5):56-67
全过程人民民主之所以能够超越西方的民主,就在于其“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制度形态。追求共同富裕的实践,为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实践空间、治理场域和有效工具。纵观古今,民主的形态和质量与社会的共同富裕程度高度相关。偏离共同富裕会导致民主“全链条”脱实向虚、民主过程“全方位”对抗以及民主沦为“全覆盖”转移矛盾的工具。进一步夯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需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始终围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实到民生全过程之中;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并构建“橄榄型”分配结构,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全方位有序运转;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全覆盖,防止不良价值倾向的干扰。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1],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2],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擘画了发展蓝图。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内涵丰富、意义重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积极发展基层民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相似文献   

15.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两个关键范畴。正确认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关系,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面临的重大问题。应当总结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良性互动的宝贵经验,使之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形成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16.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新理论创造与实践阐释。对其出场逻辑展开追索后发现,全过程人民民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人民主体论、政党论、社会形态论、民主论等学说的基础之上,更生成于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民主智慧与思想宝库之中。基于权力与权利的二元视角,从政治主体的互动关系、民主效能、民主覆盖范围与权力制约等维度出发,可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诠释为“参与—回应”型民主、治理型民主、包容型民主与法治型民主。在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节点处,将人民民主贯穿于国家治理的全过程,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能够有效释放国家治理效能,有力推进国家政治现代化,有序协调社会活力与政治秩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郇雷 《前线》2022,(3):9-12
全过程人民民主形成和发展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之中,是马克思主义民主学说在当代中国的理念传承,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主政治领域的具体反映。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有根本性的区别,具有民主主体的广泛性、民主实践的真实性、民主效果的管用性等鲜明特征。全过程人民民主总结了中国民主发展经验,激发了中国民主的生机活力,朝着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方向不断发展,开辟了充满自信的中国民主道路。  相似文献   

18.
郭一宁 《探索》2023,(1):66-77
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特点,也是进一步推进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协商民主很好地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核心要义和特点,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不可替代的制度优势,展现了中国民主的深厚现实基础和广阔发展前景。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数智协商民主提供了可能:“云场景”融合协商民主参与空间,“云传播”整合协商对话传导形态,“云知识”激发协商主体认知潜能,这些要素都为数智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技术基础。数智协商民主从全链条角度畅通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传导渠道,从全方位角度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参与空间,从全覆盖角度提升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治理效度。数智协商民主的建构与发展,需要及时回应数智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加强数智协商民主的制度保障、技术保障,建立健全数智协商民主的配套体系,面向社会培养数智协商能力与协商文化。  相似文献   

19.
王衡 《前线》2022,(11):100-103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阐明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价值意义、原则遵循、路径方法和关键任务,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与行动纲领。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在政治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深刻把握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目标方向和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关键任务,是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王庭大  董天美 《党建》2022,(2):29-31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创造性提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这一理念是对当代中国民主理念和民主实践的高度概括,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