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把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和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组织起来,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广大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性、便民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6月24日,骄阳似火。武汉市江岸区丹水池街钢材市场里熙来攘往,一片繁忙的号象。上午九时,江岸区司法局局长丁志勇率局机关、湖北广众律师事务所全体律师,丹水池街司法所法律工作者30人组成的“联合法律服务队”,进入钢材市场,立刻引来了惊喜的目光。在市场中心,法律服务队现场,一下子围满了前来咨询的业主和客户,法律工作者们无偿解答他们在合同上和经营中遇到的法律问题,热情耐心地指点迷津。让这些平日忙乎生意的业主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知识课,他们说这样的法律服务我们欢迎!  相似文献   

3.
老一辈为下代的成长而饱经风霜,历尽辛苦,却不曾想到在晚年仅因一场争吵而横遭不孝子孙的杀身之祸。这种伤天害理的行为是法律所不容的。人们啊,请别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证》2014,(6):F0002-F0002
正2014年6月6日至6月8日,四川省成都市律政公证处主任李勇带领律政公证处党员公证法律服务队一行13人再次送法进藏区,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色尔古村、黑水县和若尔盖县开展帮扶和法律宣传活动。公证服务队赴色尔古村为当地150名村民免费开展公证法律宣传活动;联合黑水县司法局为群众开展"一对一"的"法律宣传帮扶活动",共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解答法律咨询38人次;协同若尔盖县司法局针对常见公证事项所需要的证据材料  相似文献   

5.
一、充分认识加强大中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社区法律服务工作,是司法行政机关把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队伍和社区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组织起来,面向社区、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广大社区居民群众提供公益性、便民性、非营利性法律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王小玲 《中国律师》2013,(11):79-79
为了探索涉罪未成年人矫治工作,徐州市沛县人民检察院率先在徐州检察系统推出了以心理矫治为重点的“青苹果”专项计划。2013年9月,沛县检察院整合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搭建了“1+3”帮教平台,即政府部门、民间公益组织、社会企业积极参与的帮教平台。先后与沛县团委签订共建协议,利用青年志愿者活动平台.创建了涉罪未成年人参加的“青苹果青年志愿服务队”;与汉台社区“老年红袖标志愿者服务队”组建了志愿服务点便民服务站;与县灵悦心理咨询师协会签订了长期帮教协议;在残联、敬老院等机构设立了恒常服务点;与沛县汉台居委会达成会签,创建“青苹果之家”——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在岭南政法战线上,活跃着一支拥有近两万名干警的法院队伍,他们在践行“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前来讨说法的农民工热情让座,为养儿不孝闹上法庭的老婆婆递上擦泪的毛巾,为少年嫌犯拉开面对面的桌椅……  相似文献   

8.
《公民与法治》2006,(5):55-55
香河县淑阳镇正义法律服务所为充实香河县的法律服务队伍,补充年轻的后备力量,代理业务中的疑难问题尽量由主任去做,从而使其他年轻的工作人员有足够的时间加强学习、锻炼。  相似文献   

9.
城乡规划的实施往往给周边居民带来噪音、日照、辐射等生活环境上的巨大影响,作为规划许可的第三方,受到利益侵害的周边居民在一定条件下应具有通过行政诉讼撤销规划许可的原告资格。观照日本立法和判例上应对社会现实,发展原告资格的判断方法、赋予一定范围内周边居民针对建设项目规划行为提起争议法律地位的实践,我国城乡规划争议中原告资格的判断应重点解释"合法的"、"法律上的"之概念、并进一步区分特定主体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人物点评     
戚信福:法律的边界在何处2013年1月9日,江苏省南京市沿江公安分局西厂门派出所民警戚信福发出一条微博,称查获一名男网友与女网友开房。网友为此发问:"哪部法律明确规定了必须认识多少天才能开房啊?"戚信福马上作出回应":告诉你,民警执法都是合法的。"应该明确的是,警察在执法过程中,天然合法的是其执法权,而不是执法行为。现  相似文献   

11.
法律服务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高尚职业,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显著的作用。法律服务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和队伍建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关系到司法公正和社会主义法制的整体形象。法律服务是全面构建平安和谐社会一支不可或缺的中间力量。所以,法律服务队伍既是司法行政的一个亮点,也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为进一步加强对我市法律服务行业的有效监督,确保和促进其健康有序发展,近日,我们组织有关人员,由局领导带队,围绕“建立健全惩防体…  相似文献   

12.
钱欧 《中国司法》2005,(3):110-110
一、开展社区公证法律服务源于社会信用建设的需要社区基层存在很大需求公证法律服务的潜力和空间。社区居民日常的民事、商务活动中存在大量繁杂的矛盾纠纷,如果能引导居民通过公证程序更好地对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或文书予以证实,就能使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应有的保护,也能使居民对诚信的需要得以实现。据统计,我处在2004年有80.73%的证件是来自基层的社区居民。如果通过公证处的公证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活动直接引导这些公证事项进入公证程序,首先社区居民就能够抓住最好的办证时机、减少由于错过办证时机而引发的纠纷或损失;…  相似文献   

13.
陶钧 《中国公证》2014,(3):63-65
正一、公证程序规则与公证法律服务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位当事人只身来到公证处,发生了如下对话:"您想办什么公证?""不知道啊。""您为什么办公证?""我明天出国,今天想办了带走。""您带了什么材料啊?""身份证啊。"这样的窘境从侧面反映出公证常识在大众生活中的缺失,也反映出公证程序规则与公证法律服务在公证文化构建中的不足。因此,如何完善公证程序,让公证程序化、合理化成为了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的问题。首先,现阶段我国公证程序还有待规范和成熟,很多  相似文献   

14.
刘小平 《北方法学》2016,(3):122-128
"法律信任"对"法律信仰"概念的修正,实质走向了一个韦伯式概念,其理论本身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韦伯命题的理论映照。这一韦伯式的"法律信任"概念,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种双重困难指向同一问题:"法律信任"如何可能?由此,立基于韦伯式的形式法律理论之上,不可能产生真正的"法律信任"。"法律信任"概念要想有意义,就必须建立在一种更具实质性的法律理论之上。  相似文献   

15.
"法律进社区",是"法律六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六五"普法规划确定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治市进程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矛盾纠纷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因此,社区建设呼唤法制,社区管理需要法治,社区居民对法  相似文献   

16.
何俊 《中国审判》2013,(7):87-87
<正>本刊讯今年来,为深入推进"政法干警下基层、排忧解难促和谐"活动,湖南省安乡县人民法院组织干警利用"假日法庭"、"流动法庭"等组成几支法律宣传服务队,深入到19个乡镇集市、田间地头走村入户,开展"法律义诊"活动,接受群众法律咨询,解答群众法律疑惑,提供法律援助,为群众奉上一顿顿丰盛的"法律大餐"。与此同时,该院干警深入到  相似文献   

17.
<正> 爱丁堡大学民法教授阿兰·沃森在其《法律移植:比较法的方法》(Legal Transplants:An Approach to Comparative Law,佛吉尼亚大学出版社,1974年版)一书中试图证实比较法是一门学科。沃森教授提出:"比较法是研究有关法律的本质,特别是有关法律发展的本质的学科。"其主要功能在于使人了解"决定法律发展进程的独特因素。" 然而,研究十六世纪在鲁瑞斯坦(本文作者杜撰的国家)以特殊形式出现的独特的法律  相似文献   

18.
正"都说生活是一首诗,我们两个律师组成的家的生活就是一首配乐的诗,法律是我们的主题曲,伴随着我们,一直到依然充满激情的未来。"每当别人问起我太太金缨的职业、而我回答"也是律师"的时候,问话人的眼中总是充满了羡慕和同情的:羡慕是因为"律师赚钱多",同情是因为"你们在家里天天开庭累不累啊?"而当我再告诉他们,我太太金缨是另一家律师事务所的主任,是上海市女律师联谊会副会长,还曾是上海市人大代表、现任黄浦区政协常委的时候,问话人的眼中已经不仅仅是同情,而且是"怜悯"了:"可怜的计律师,那你在家里得受多大的压迫和委屈啊?"  相似文献   

19.
关于"法律技术"的概念,学界尚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法律技术"一词很早就在学界使用,很多学者将法律技术称为法律方法,但本文主张二者是有区别的。法律技术专门解决法的有效性问题。法律把价值问题转化为技术问题,其本身就是价值的技术化。法律技术虽然随着法律价值的变化而变化,但是两者并非总是保持一致,法律技术具有有限性。关于法律技术的外延,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法律制定中的技术,即立法技术;二是法律适用中的技术,主要是司法技术,对法律技术的研究对法律学的科学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需要法律人坚持不懈的探索和追求。  相似文献   

20.
在法律信仰之争中,法律信仰怀疑论和否定论者主张法律信仰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都不适于中国,主张法律信仰的学者更多地是过分误读了伯尔曼"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这句话,并据此做出了不合时宜的判断,因此其所主张的法律信仰更多地是一种"神话"。相对于作为"神话"的法律信仰,法律信任是一种"鸡汤",虽然它不能治病但富有营养,有助于社会肌体的康复和法律的有效实施。法律信任"鸡汤"的熬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法律内和法律外进行"综合治理"。其中,经过由更普遍的有效参与和更加公平的法律程序、实现经济的包容性增长以培养人们的乐观主义态度进而产生对法律的信任、从约束权力和反腐切入来打破法律信任不足-法律具文化这一恶性循环,是三种相对可行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