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中央提出的对社会治安实行“综合治理”的方针,是同一切危害社会治安的行为作斗争的根本方针。危害社会治安的现象是各种社会矛盾的综合反映。其中有的是新形势下阶级斗争的直接表现,有的是阶级斗争在人民内部的反映,有的已经构成犯罪,有的属于一般违法行为,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有可能发展成为危害社会  相似文献   

2.
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简称《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的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关于精神病人实施危害行为后是否负刑事责任的法律依据.也是区分精神病人的危害行为构成犯罪与否的刑法标准。我国《刑法》第十八条采用了医学和法律两个标准并存的法律条款,首先规定适用的行为主体是“精神病”人,这是医学条件;然后是法学要件,规定行为时“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体现了法律的高度严谨性、科学性。然,悄神病”的含义是什么?如何…  相似文献   

3.
今年春节前后,在武威城关连续发生三起重大团伙强奸案,共十六名罪犯。他们有的公然在公共场所劫持女青年进行轮奸;有的采取欺骗、恐吓、堵截等手段,将多名女青年威逼到犯罪地点强奸、轮奸;有的在街头巷尾,甚至在闹市区拦截上班女青年进行殴打、猥亵、轮奸。他们共轮奸、强奸十三人,还结伙斗殴、盗窃、绺窃,严重地危害社会治安。使得妇女晚上  相似文献   

4.
在当今文明社会中,精神病人严重危害社会的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由于精神病人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具有与正常人犯罪不同的特点,其主观上不具有罪过,因此各国的刑法无一例外地规定免除精神病患者的刑事责任。但对这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又不能熟视无睹。约在一个世纪以前西方国家率先在法律中确立了强制性医疗措施,并规定了一系列的程序和制度,这种程序和制度是为了维护社会治安,保护公民的权益不受非法侵害而针对精  相似文献   

5.
对于精神病患者,所采用的是强制医疗,这样的一种措施是一种限权性的,这样子做的目的虽然能够维护社会公共的安全以及得到人权保障,但是同时对于强制对象的个人利益是非常容易得到侵害的,因为,无论是从国际立法还是理论上的一些危害性预防,在我国现有的一些精神病患者强制医疗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的结果上来看,对于我国的精神病患者医疗制度都需要建立起一套健全的制度,从而来解决多数精神病人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和康复,有的关闭家中,有的流落街头,有的危害社会治安,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卫生部公布的资料: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数中的排名中居首位,已超过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目前,我国有各种精神病人1600多万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最高,达到近800万人,中国每年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正> 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对有关精神病人和醉酒人刑事责任能力的立法。司  相似文献   

8.
庇护精神病人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否构成包庇罪?编辑同志: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对其行为的庇护是否构成包庇罪?河北省大名县人民法院霍崇显霍崇显同志:根据刑法第十五条的规定:“精神病人在不...  相似文献   

9.
我国《刑法》第十八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根据这一法律规定,确定精神病人在实施危害社会行为后是否负刑事责任,关键在于他实施危害行为时候的辨认、控制能力是否处于“不能”状态。辨认、控制能力,即辨认自己行为的意义、性质、作用、后果并加以控制的能力;不能辨认、控制,即丧失辨认自己行为的意义性质、作用、后果并加以控制的能力。本文试以危害行为为主轴,通过对行为人的心理状态、行为特征等不同侧面的剖析,来揭示辨认、控制能力的存在与否。一、危害行为有无主…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这是评定精神病人危害行为责任能力的法律依据,其中包含了心理学指标。如果单纯机械地应用法律条文,不注意心理学知识的应用,在实际鉴定工作中有时难于掌握,意见也不易统一。只有将法律条款与心理学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评定精神病人的责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我们不能基于一般预防的需要而将社会治安形势作为影响量刑的因素。在任何社会治安形势下,同一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客观危害都是一样的,社会治安形势并没有影响对行为客观危害的评价;社会治安形势能否影响量刑,关键在于其是否影响了对行为人的主观恶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正据中国医师协会精神医师分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现有重症精神病人约1600万人。时至今日,精神病人伤人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法律难题。我国对精神病人采取"自愿就医"原则。许多家庭对精神病人疏于管理、治疗,任其游荡在社会,致使精神病人伤人事件从偶发演变成频发。2014年1月1日,我国新修改的《刑事诉讼法》对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适用强制医疗的规定实施一年后,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受理6起申请强制医疗案件,案情涉及故意伤害、故意杀人、绑架、抢劫、妨害公务等暴力行为。以下为其中两个案例。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的精神病人问题包括作为刑事加害人的精神病人和作为刑事被害人的精神病人问题两个重要方面。其中重要的是精神病人作为刑事加害人责任判断问题和作为被害人精神病人的同意问题。刑法中关于精神病的界定、精神病人犯罪预防和保护制度的构建设计,对作为刑事加害人的精神病人责任、被害人的精神病人权利保护,对预防精神病人犯罪、保护精神病人的人身和权利,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论精神病人侵权责任保险冬竹根据我国民事法律规定,精神病人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负之侵权责任由监护人独立承担或适当减轻承担。据此看出,精神病人侵权责任实际是监护人责任。由于侵权行为人──精神病人因精神错乱或精神缺陷对自己的行为不能认知或缺乏...  相似文献   

15.
“原因上的自由行为”理论评析姜伟我国刑法第15条规定:“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意味着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某些人不是精神病人,也可能暂时丧失辨...  相似文献   

16.
刘文 《法学》1993,(11)
在我国,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近年来,精神病患病率和复发率都呈上升的趋势,精神病人实施严重危害社会的案件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治安形势的恶化,这一状况,业已引起法学界和精神医学界的密切注视。如何尽快地摆脱精神病魔的困扰,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从国外的情况来看,不少国家在其刑诉法典中都规定有对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诉讼程序,而且在客观上成效显著,这不仅有效地保护了精神病人应享有的医疗疾病的权利,而且维护了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笔者认为,这一措施应当合理地引进到我国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展开,城乡经济日益活跃,人、财、物出现大流动,不少人携带藏有大量现金的公文包、拎包外出,有的不慎将包遗忘在公共场所。仅上海市南京东路派出所在一九八五年内,就收到群众交来的遗忘包四百多只,内有现金十三万多元及其他财物。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在公共场所乘机窃取遗忘包的案件屡有发生,并有增多的趋势,这是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对这类危害社会治安的条件应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当前,在司法实践中,对明显盗窃数额较大的  相似文献   

18.
所谓精神病人的危害行为,是精神病患者在精神状态处于不正常的情况下,对某些事物缺乏理解力,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控制能力和没有辨认自己行为及后果的能力,不能遵守一般正常人必须遵守的各项法律规则而出现的危害国家、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在司法实践中较多见为暴力攻击所致他人身体上损害.一个人患了精神病,由于病种及病情严重程度的不同,其症状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错觉、幻觉、妄想、痴呆以及思维破裂、情感倒错等等.但无论症状如何,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人的精神活动发生了障碍.而精神病人在实施危害行为时,正是由于这种精神活动上的障碍,导致出现了与精神活动正常人犯罪时所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可从不同角度客观地反映出危害行为实施时行为人的精神、心理状态.在此,根据精神病学的理论,结合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对精神病人危害行为的特点做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刑法第十五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的,不负刑事责任”;“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明确规定了无责任能力和有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不承担和应承担刑事责任的法律标准。但对鉴定结论为有部分责任能力(或称限制责任能力)的精  相似文献   

20.
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相继立法,并明文规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在一定条件下造成危害社会后果的,不负刑事责任。这是基于人类对精神疾病的共同认识,即精神病人的异常行为是疾病的后果,精神疾病可破坏或削弱病人对自己行为的辨认和控制能力,从而产生既可损伤自己,也可危害他人或社会的行为。这些行为虽在客观上造成了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他与精神正常的人出于故意或过失的犯罪是不相同的。他们的危害行为往往是由于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原因——精神疾病状态引起的。这类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