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马克思国家理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国家理论中的国家属于社会历史范畴,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受历史规律的支配,是历史性的要求;国家的产生,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斗争贯穿于阶级社会和国家的全部历史;只有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才能够以社会的名义占有全部的生产资料,以此来消灭阶级,使国家失去阶级统治的性质而自行消亡。  相似文献   

2.
庄新华 《党课》2007,(4):28-29
政治是阶级、民族、社会集团之间基于各自的根本利益所出发的相互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活动。政治是个历史范畴,其内容和形式随着阶级斗争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政治是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并对经济基础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在阶级社会中,政治的实质是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及各阶级之间的斗争。每一个阶级为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必须进行政治斗争,为此而制订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相应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都属于政治领域。政治的核心问题是国家政权。政治关系和阶级关系的解决,说到底都是通过政权来实现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进行夺取政权的阶级斗争;在社会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政治就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正确处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协调各阶层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其中心任务是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彻底消灭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国家是统治阶级对其他阶级施行统治的力量,“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各阶级政治斗争的最严密、最完全和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各政党的斗争。考察当今各国,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无不是通过自己的政党实现本阶级的统治。因此,研究国家政权问题,必须研究各国的政党制度。在一个国家究竟实行什么样的政党制度,决不是某些人的随意选择,而是由那个国家的政权性质、阶级结构及其相互关系等基本条件决定的。一句话,是由那个国家的国情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权力异化与还权力于法西北政法学院教授王干才"腐败"问题是当今人们议论的热点之一。古今中外,腐败现象虽表现各异,但贯穿其中的主线都是"权力异化"。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权力的产生,权力异化问题也就接踵而至。在以往的阶级社会中,一部分当权者往往把本阶级赋予自己...  相似文献   

5.
从权利的视角看,作为公民联合体的民间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源于一项法律权利———结社权,而国家法律之所以赋予公民结社权在于结社自由是基本人权。现代社会,以民间组织为主体的公民社会与国家或政府体系、市场体系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当  相似文献   

6.
杨丽艳 《世纪桥》2004,(2):19-20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新型人民军队。这支军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优良的革命传统,本文仅从人民军队为人民这一方面加以阐述。“为创造人民的军队而奋斗,是全国人民的责任。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1]这是毛泽东对这一思想的高度概括。军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它属于一定的阶级并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毛泽东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军队和其…  相似文献   

7.
杨兴林 《实事求是》2003,4(3):39-41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未来社会的重要规定。但是 ,这一规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究竟处于什么样的重要地位 ?这一规定的科学内涵到底是什么 ?马克思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与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在方法论上有什么根本不同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究竟只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 ,还是未来社会的理想目标与现实社会运动的辩证统一 ?搞清楚这些基本理论问题 ,对于全面贯彻我党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 ,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一、“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一 )“依法治国”的内涵。依法治国就是“根据法律治理国家”或“按照法律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 ,即“法律的统治”。它是国家权力机关为维护国家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而制定的带强制性的法律、法规、规章 ,用以约束和规范人们行为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政治行为。依法治国是一种历史必然 ,是一个渐进演变的过程。法的产生是随着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随着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随着私有制在生产已有剩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社会结构由于社会的大分工而开始分裂为阶级 ,法是国家与法制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人们很自然地提出了我国会不会出现新的阶级的问题。对此,需要给予回答。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阶级在本质上是一个经济范畴,生产关系范畴。所谓阶级,就是在经济上即生产关系方面处于不同地位、因而具有不同物质利益的一些大的社会集团。所以,伴随新的经济成分的出现,必然会产生新的阶级。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趋势。当然,这些新产生的阶级,也有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就我国现阶段而言,随着个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包括数千万个体劳动者的“大的社会集团”。有的同志在80年代初期曾经…  相似文献   

10.
正在人类历史上,专政是阶级社会的特定产物。什么是阶级?说白了就是以经济地位为核心的社会地位划分出的一伙一伙的人。在当下的中国,有人愿意承认阶级的存在,有人则不愿意。不管是愿意的还是不愿意的,都是出于自己所在的那个阶级的利益考虑。比如搞"宪政改革"的那些人,他们是不愿意承认阶级的存在的,而只是讲什么"公民社会"、"公共知识分子"之类,因为承认了阶级,就有一个"为什么人"的问题,这样三问五  相似文献   

11.
自阶级形成和国家产生以来,思想政治教育就以其特有的实践形态客观存在着。在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战国时期,至汉唐宋,再到明清依次更换的各种社会阶级,都以种种形式和途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着与本阶级意识形态相一致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代又一代的人的意识中巩固统治阶级思想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与此相适应,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得到丰富、深化和发展;这对于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性格的铸造,都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问题解答     
《共产党宣言》中说:“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这句话应如何理解? (霍成问)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一旦世界上消灭了人对人的阶级压迫,民族对民族的压迫就会跟着消失;反之,只要世界上存在着民族内部的阶级压迫,就必然还有民族压迫。为什么只要存在着阶级压迫就必然有民族压迫呢? 因为民族问题是与阶级问题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民族压迫的实质是阶级压迫,是压迫民族中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对其他民族实行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制度,它是随着阶级压迫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党史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发展、斗争的全过程。这个全过程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它的社会前提是阶级社会历史。人的实践运动、人的思想心理等是历史研究的对象,也是党史研究的对象。因为阶级社会里的人划分为阶级,入从事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的活动,就往往反映各自所属的阶级利益,人的思想、心理也往往与各自所属的阶级思想阶级心理相联系。此外,要研究社会形态激会结构、国家、军队、所有制、家庭、婚姻等,也往往高不开研究阶级、阶级斗争。既然党史研究的对象与阶级、阶级斗争有联系,那就必须运用马克思…  相似文献   

14.
政党和政党制度是历史范畴,有它的产生、发展、变化和消亡的过程。它的发展、变化同社会阶级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同步进行而不能分开的。不同社会阶级状况和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各有其特点,并无固定的模式。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国家,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原则上相同,但也有自己的特点;而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两党制或多党制,却有根本  相似文献   

15.
重在表现,这是我们党对待知识分子和青年的坚定不移的原则。党和毛主席从来都十分重視、关怀知识分子和青年的工作,对他们寄于殷切的希望,教育他们选择革命的道路,自觉地进行思想改造,成为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对劳动人民家庭出身的人是这样,对剝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也是这样。重在表现,首先和主要的是看政治表现,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表现,看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中的表现。也就是说要看他们在实际斗争中,究竟是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究竟是站在工人阶级、贫下中农一边,还是站在剝削阶级一边?究竟是拥护党的领导,还是反对党的领导?究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还是为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服务?究竟是坚持马克思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颁布实施以后,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引起了重视。公民权利的形式如何,在现阶段那些问题侵扰公民权利,应该从哪些方面确保公民合法权利的实现等,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权利的产生与形式权利是义务的对称,它体现了权利的意志活动和利益的社会关系。权利是伴随着国家的诞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出现、等级制度的强化而进行分离的。原始氏族社会里,权利与义务是一致的,统一的,社会是以血缘关系维系着,社会公共秩序、劳动规则等全靠习惯和传统来维持,原始社会里的一切禁忌都是为了保证整个氏族的生存,根本没有谋取个人利益的规则。直至氏族社会的末期,随着生产力发展和私有制的度产  相似文献   

17.
“一国两制”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为解决中国统一问题而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构想。本文将力图从政治学角度分析这一构想的理论价值。一、“一国两制”构想在一国范围内容纳两种异质制度,是对传统的国体和政体理论的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国家的本质就是一定阶级的专政。因此,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逻辑上只能存在单一性质的政权,落以保证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而不允许其他阶级尤其是对立阶级分掌政权。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国家是一个阶级的范畴,社会各阶级在国家…  相似文献   

18.
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物质财富的源泉。平等享有环境权,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一、环境权的内涵人是自然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环境的塑造者,没有自然环境就不会有人类社会,人权也就无从谈起。自然环境权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一样,也是一项根本性的权利。但是西方国家宣扬的“天赋人权”,由于它的创始者们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并不包括环境权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以“人权法官”自居的少数西方国家,把自己的人权观和主张强加于实行不同社会制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身上,动辄就扣上“非民主国家”、“独裁政权”的大帽子,挥舞“人权”大棒加压、制裁。我们与他们在人权问题上到底存在哪些根本的分歧?这些分歧的阶级实质是什么?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人权是出于自然本性还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西方资本主义的人权观与我们社会主义的人权观的根本分歧首先表现在人权的本质上,即人权是与生俱来的,还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产生这种分歧的哲学基础,则是唯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对立。唯物史观认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迫切需要和必然结果,国家本质上具有阶级和社会的二重属性,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决定了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国家的发展会产生异化,无产阶级专政是走向国家消亡的过渡形式。未来的新型国家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