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最近的一次县人大会议上,有一名人大常委会委员候选人落选了。其实,这种差额选举有人落选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却在社会上击起了不小的波澜,人们把他的落选和一幢大楼联系起来了。常常,当我们看到一幢一幢的高楼在城市里竖立起来的时候,也许,它在我们眼中只是一个巨形的建筑物。但是细细地想,它不仅仅是独立的建筑,在这一幢幢高楼大厦背后,它表现出了很多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樵夫 《观察与思考》2005,(19):50-51
洛克是个了不起的哲圣,由他开始,人类的认识论成了人们系统研究的对象,尽管他有些缺失,但他是第一个给知识下定义的人.他一再告诫我们,理解力的大小都与经验有关.他常常用略带几分讥讽的口吻述说自己的观点,他说理解正如同眼睛一样,它在判断物象时,只以自己所见为限.因此,它对于自己所发现的东西,一定是很喜欢的,至于它所看不到的,它也并不觉得可惜,因为它根本就不知道有那回事.   ……  相似文献   

3.
人们普遍认为断臂的维纳斯很美,甚至觉得,如果她有一双手的话反而不美了。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为什么几乎没有人会喜欢一个断臂的姑娘呢?这其实涉及到美与真和善的区别问题。人们常说真善美是统一的,为什么在这里却不统一了呢?我们说,真善美是有区别的,而它们的统一,则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4.
北京的美     
孙宇 《北京观察》2021,(3):70-73
北京的美向来蕴藏着很多摄影爱好者难以割舍的情怀.有人说,一座城市的记忆,就储存在它的建筑中.而在摄影师的眼中,北京的美,带着温度、伴着优雅,水色融合,肃穆优雅,驻足间就能发现它那独特的韵味.  相似文献   

5.
巍然耸立的高楼壮在哉美哉,给人无数美丽遐想.但是,高楼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悬念,它们的华丽背后又是什么?   高楼的危险性是其中一个最大悬念.据专家分析,对于超高建筑来说,突发事件的“杀伤力“远远高于一般建筑.超过300米的超高层建筑,可能容纳数万人,若发生事故,人员疏散极其困难.……  相似文献   

6.
画画的意义     
尚祖国 《北京观察》2021,(12):68-71
我是个书画爱好者.爷爷年轻时是靠画画养家的土艺人,我小时候就喜欢跟着他涂鸦.上学后也喜欢上美术课,比别人画得好,出个板报能派上用场,当个宣传委员觉得挺美.上了师范学校,考虑将来能当个美术老师,所以就在音体美三个专业课中选择了美术,学了一些美术常识,特别是进一步学习了素描、速写、水彩、水粉、国画、美术鉴赏等基础课,对画画更加热爱,在教书职业中确实能派上用场,彰显了艺不压身这句话.  相似文献   

7.
1、能借钱——穷人的创业之道 老孙是广东雷州一个老实农民,但喜欢做生意,总觉得自己是个生意人。但直到40岁,老孙才赚够了自己用来创业的资本金,他用这笔钱买了辆摩托车,在雷州城里做起了生意,他的生意其实就是在街边搭客。在雷州城的措客仔中,老孙差不多是最老的一个,也是最赚不到钱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潘玲 《青年探索》2005,(3):63-64
他出生在一个美国小镇上,父亲是一位只上过三年小学的煤矿工人,母亲也只上到了八年级。他本人也从来没有取得过大学文凭,但如今,他却是40多项美国专利的拥有者。在世界范围内,属于他的专利更是高达300多项。他的天赋和他的成就让很多人都觉得,他仿佛就是另一个托马斯·爱迪生,然而他却说,自己其实一点都不像爱迪生那么勤奋,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也许是一个“最懒的发明家”。  相似文献   

9.
美在何处?美是什么?学术界已争论很久了。近些年来,有的人认为美在实践,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很多人同意这种观点,认为它把马克思主义美学推进了一大步。但是,经过审慎分析,觉得似是而非,令人费解。美究竟是什么,究竟存在于何处?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作一些探讨,以便抛砖引玉,将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10.
双廊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她的美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人慕名而来,她的美让匆匆过客也忍不住停下脚步流连其间。双廊之美在于风物之秀,更在于其人文之盛。白族民居建筑彩绘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云义就出生在这样一片人杰地灵的土地上,从启蒙读书到拜师学艺再到如今收徒授业,他的青春、他的荣耀、他的生命都早己与他钟爱的白族民居建筑彩绘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11.
《时事报告》2013,(1):5-5
我觉得你们是在给我出难题,把我捧得太高,人家说——中国话嘛,一个叫“捧杀”,一个叫“棒杀”,正好这两个字一个是提手旁,一个是木字旁。我一个朋友办了个公司,他有一次跟我讲,他说我公司这些小青年在背后议论被他不巧听到了,说咱们这个董事长净喜欢听好话,咱们就把他捧晕,捧晕了他就好办了。所以说实话,生命难以承受其捧。  相似文献   

12.
在北京打拼多年的朋友突然决定回老家工作。问及原因,他说:"城市的高楼很美,但我时刻担心会有危险;马路挺宽,但暴雨后我却会被堵在路上。"很多城市虽然看上去很美好,却有些许弊端让人们不堪忍受。  相似文献   

13.
《小康》2015,(20)
<正>拜读《盗梦笔记》这本书的初衷,其实是因为它的火热程度。读完之后,才发现这部小说的魅力,真的是不可磨灭。我也没想到这书中的角色会让我看完书之后还在揣摩他的性格、背景、前途以及他的未来。作者三叔笔锋细腻,我有时候甚至觉得张起灵这个角色是真实存在的,他就活在这片神州大地上,和我们一样呼吸着一样的空气。张起灵这个人,性格是难以言喻的。第一遍翻开《盗墓笔记》的时候,我觉得张起灵是一个冷冰冰的人,很  相似文献   

14.
收藏小物品     
喜欢收集各种各样的小东西,包括小饰品,小玩意儿,还有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只要我觉得它特别,我就想要收藏一个,独自玩玩。  相似文献   

15.
宁夏扶贫办移民建设开发处马振江处长说,和很多都市人喜欢未开发的自然景观不同,他喜欢现代的都市风景。这可能与他看到的太多自然之美是和贫困连在一起有关。马振江1983年毕业于宁夏农学院,1985年24岁的他开始做吊庄移民工作至今。他说:“从二十几岁就开始做吊庄移民,这些年就做了这一件事情,没啥出息。”但20年间他所从事的工作却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马振江是一位学者型官员,在国内移民界颇有名气。他认为,宁夏南部山区的开发式吊庄移民工程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传统三峡建筑的典型代表,三峡民居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它继承了三峡古代传统建筑的特色并继续发展,达到了三峡民居建筑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在整个三峡建筑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典型的三峡民居建筑融“道法自然”的环境美、孝亲敬老的布局美,中和为贵的结构美、“天人合一”的材料美以及“乐群贵和”的装饰美于一体,是内涵丰富的建筑审美对象.三峡民居质朴自然而又博大精深的建筑理念的真谛,就是遵循自然本体规律,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17.
蒋羽乾 《今日浙江》2014,(20):58-59
正温州的水门头一带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摩天大厦的包围中,朱自清曾经来回踟蹰的四营堂巷散发着悠悠古韵。在他曾居住过的老屋隔壁则是一幢晚清时期的合院式民居建筑,青砖绿苔,于繁华喧嚣中独守一隅。房子粗看带有巴洛克风格,仔细看去,青石门楣、浮雕雀替的点滴细节却是正宗的温州风格,带着历史的质感,饱含建筑的美学。这,就是温州南戏博物馆。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南戏是历史  相似文献   

18.
无奈的选择     
两年来,孟宇就在家呆着,靠父母养着,每天看看自己喜欢的书、听听音乐。尽管在家的日子很舒服,但是,孟宇的心里其实并不好受。向亲朋好友借的钱还没还上,每次家里来亲戚时,他总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闷不做声,父母在亲朋好友面前也觉得抬不起头来。  相似文献   

19.
达·芬奇画蛋的启示——谈奠定坚实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高楼所以能耸入云天,巍然屹立,因为它是建筑在坚实的地基之上的。如果是建筑在沙滩上,一阵风便会把它吹倒了。这可说是一个普通常识吧。一个人的成长也是这样。要想将来有所作为,必须从小打好基础。古今中外,许多卓越人物的成就,无不证实了这一真  相似文献   

20.
<正>有个外号叫"小穆"李雪健14岁就参加学校宣传队,16岁进工厂时,因为在学校会演点节目,也进了工厂的宣传队,山东快书、舞蹈、小合唱,什么都演。"我也不是从小喜欢表演,当时加入宣传队是有条件的,像我是‘走资派的狗崽子’,其实是不够格的。当时应该是为了一种尊严,我就觉得自己可以在任何一个岗位都能干出点名堂。再加上我的普通话说得还行,就被选进宣传队了。"如此,李雪健一边当车工,一边演些"样板戏",例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沙家浜》。当时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