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4 毫秒
1.
2007年拉美国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拉美左派上台执政,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发展中大国崛起,国际油价攀升等因素对2007年的拉美国家对外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美拉关系、拉美地区关系及地区一体化、拉美多元化对外关系都出现一定变化和调整.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未来对拉美外交战略的思考(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中华民族实现持续稳定的发展带来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期.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世界上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地区之一,对中国当前的战略利益和未来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也给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中国应抓住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通盘制定和实施对拉美地区的战略和政策时应关注以下问题:提高中拉之间高层合作的档次和形式;加强和扩大对拉美地区多边组织的参与及合作;加强与拉美地区大国的战略合作;加快双边自由贸易谈判,与更多的国家达成自由贸易协议;继续大力推行"走出去"战略,在全球投资战略的框架内,制定和实施对拉美投资和贸易战略;加强和扩大与拉美国家的金融合作;与其他发展中大国协调在拉美事务方面的政策;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统一实施和协调对拉美战略及政策;以新思路看待中拉关系中的美国因素.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处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拉美国家的实体经济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并且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渠道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然而,由于ICT本身的特性以及拉美国家具有的"后发优势",该地区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仍然保持一定活力。本文以拉美地区ICT产业发展现状为逻辑起点,从人口红利和资源依赖的视角对影响ICT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红利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ICT产业发展,而对自然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使"资源诅咒"传导机制中"荷兰病"效应和"挤出"效应长期存在,最终抑制ICT产业发展。在考虑了核心变量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滞后效应、异常样本处理和动态面板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研究结论依然可靠。这一结论意味着未来如何维持人口红利以及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将成为拉美地区各国政府建立信息社会亟须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拉斯普京是20世纪俄罗斯最著名和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是当代俄罗斯文学界一位具有深刻忧患意识和使命感的作家,被当作苏联生态文学的代表人物。拉斯普京的大部分作品中都描写了在农村出现的各种生态危机和生态恶化问题,分析了生态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由此造成的有关人们道德观及价值观沦丧的现实状况。通过这些作品,作家呼吁人们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引起俄罗斯乃至世界读者的极大关注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处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下,拉美国家的实体经济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并且通过国际贸易和金融渠道对信息通信技术(ICT)产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然而,由于ICT本身的特性以及拉美国家具有的"后发优势",该地区的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仍然保持一定活力。本文以拉美地区ICT产业发展现状为逻辑起点,从人口红利和资源依赖的视角对影响ICT产业发展的内在机理进行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红利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ICT产业发展,而对自然资源产业的过度依赖使"资源诅咒"传导机制中"荷兰病"效应和"挤出"效应长期存在,最终抑制ICT产业发展。在考虑了核心变量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滞后效应、异常样本处理和动态面板估计等稳健性检验后,本文研究结论依然可靠。这一结论意味着未来如何维持人口红利以及摆脱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将成为拉美地区各国政府建立信息社会亟须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6.
"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叠加,对拉美形成全方位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近年来,拉美政治生态加速演变,呈现一系列新的发展动向和趋势:民众对既有政治秩序和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满增加,不信任危机蔓延,反建制和民粹主义情绪上升,新兴政治力量、边缘政治人物乃至少数政治"素人"趁势崛起,传统政党和政治人物影响力不断下滑,原有政治格局受到冲击。在此背景下,新旧矛盾、朝野冲突、发展模式之争更加复杂激烈,尤其是左右之争在呈现左进右退的新动向同时,其长期对峙博弈的走势更加凸显。拉美政治生态变化背后,既有全球同频"共振"、负面效应传导的外因,更有自身新旧矛盾集中发酵、相互激荡的内因,而突然暴发的新冠疫情无疑成为冲击地区发展的最大因素,加速了地区"乱""变"交织的进程。当前,地区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地区困难局面短期难以改善,全面改革势在必行。拉美国家亟须加强民主治理,推动政党良性竞争,增强民众政治参与信心,尤其要全面提升政府治理能力,以创造稳定发展环境,增加内生性发展动力,推动国家重回发展快车道。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收入分配不公一直是困扰一些拉美国家的重要问题.由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政治分化和社会矛盾激化,成为影响拉美地区社会和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拉美地区如此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由来已久.在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诸多制度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当属生产要素占有制度.拉美地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最初产生,即与该地区历史上由大地产制造成的土地占有高度不平等存在密切关系.对生产要素占有的不平等决定了不同阶层政治地位的差异.拉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和地区间的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导致如今拉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重要原因.集聚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确使主要拉美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增长,但地区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失衡却明显加剧.第一,工业集聚在形成现代化都市的同时,农村地区却被进一步边缘化.第二,即使在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同样带来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第三,没有收入再分配的工业化.在经历80年代"失去的lO年"之后.尚未摆脱债务危机阴影的拉美国家开始进入全面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时期,由此也引起了新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有强烈的反民族主义、反民众主义倾向.继大地产制之后,新自由主义改革开始了拉美历史上第二次对生产要素的大规模重新分配.新自由主义改革不仅改变了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彻底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就业、税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产价格等产生影响.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拉美国家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更加严重.中国与拉美国家都处于深刻全面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之中,尽管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但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客观因素并无差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可从拉美国家在处理收入分配问题的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示:一是必须高度重视生产要素占有的公平;二是发展和改革模式至关重要;三是政府必须干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8.
2001年年底阿根廷爆发经济危机后,有人担心它将像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那样危及地区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到目前为止,阿根廷经济危机并没有对整个拉美地区的经济产生较大的直接影响.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美国"文化帝国主义"与拉丁美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帝国主义"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国际学术界兴起的一种影响很大的理论流派,主要涉及美国利用其文化优势来实现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控制.拉丁美洲是美国文化产品"泛滥"的重灾区,所以拉美学者以一种激烈的批判精神在"文化帝国主义"话语中增加了发展中国家的声音.本文考察了"文化帝国主义"命题出现的背景及其基本含义,大致展现了其在拉美地区的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这一命题与"美国化"之间的区别,认为"文化帝国主义"话语并不能比较令人信服地解释拉美地区的"美国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
拉美地区对中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商品出口增长、资源类商品进口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资源类商品供大于求是导致此类商品价格下跌的根本原因,中国不仅稳定了此类商品的国际市场需求,也使拉美地区此类商品的出口量继续保持增长。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等背景下,中拉经贸合作由"贸易驱动"向"金融驱动"过渡,中国对拉美地区资源类商品的进口需求稳步增长将继续拉动双边经贸合作,中国在拉美地区金融类投资涉及的国家(地区)日益增多,与部分拉美国家成功探索和实施了"贸易+投资+金融"合作模式,金融合作可以使拉美国家普遍受惠。中拉经贸合作是推动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GDP每年增加6000~8000亿美元是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基础,拉美地区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自然延伸,基础设施一体化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由贸易是中拉经贸合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拉产能合作面临着新一轮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产能过剩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全球背景下,中拉产能合作应集中在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