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此次中国之行,他受美国总统罗斯福之托,转送给毛泽东一份《世界航空图》,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  相似文献   

2.
在1944年6月访问延安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成员中,有一名常驻白宫的美国高级记者。他在来中国前,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召见。罗斯福授权他与中共领导人接触,以更多地了解中共敌后抗战情况,回来后向他报告。罗斯福还交给这名记者一份《世界航空图》,要记者代他转送给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以示美国政府对中共的友好态度。这名记者来到延安之后,要求单独会见毛泽东。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罗斯福赠送的地图。  相似文献   

3.
抗战期间,著名花鸟画家张书旂在大后方重庆创作了中国画《世界和平的信使》(又名《百鸽图》),赠予美国总统罗斯福,祝贺他第三次连任美国总统,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和平冀盼与友好情谊。这幅经典画作因此轰动一时,也留下了种种疑问。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文章是党的思想建设的锐利武器,曾对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党员的思想觉悟,增进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下,这篇文章仍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958年5月25日,中共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此次会将决定由中央主办一个“革命的、批判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杂志”,定名为《红旗》,每半月出版一次,由陈伯达担任总编辑。会议要求全党积极地支持这个杂志,要求各级党委经常供给稿件,而且除了中央成立一个编辑部以外,上海局和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都应成立一个编辑小组,负责征集、初步审定和修改稿件。就这样《红旗》杂志于1958年6月1日在北京创刊。作为中共中央主办的一份理论刊物,《红旗》杂志的创刊可以说是当时国内国际政治形势的需要,是“大跃进”运动和中苏分歧互相促进的产物,而其中毛泽东所起的作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陈辉 《党史博览》2006,(4):49-52
美国对越南发动大规模水雷战,越南政府请求中国帮助扫雷,毛泽东批示“同意入越。”1964年8月,美国以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在北部湾遭到越南袭击为借口,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随后,它扩大侵越规模,发动了对越南北方的武装侵略,并把侵略魔爪伸向我国南部沿海。越南劳动党第一书记黎笋率领越南政府代表团秘密来到北京求援。毛泽东当时表态说:“我们只有一条有求必应。”很快,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了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部队共计32.3万人,分期分批踏上了援越抗美的征程。到1972年春,在中国的大力援助下,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取得…  相似文献   

7.
彭真、杨尚昆两位老叔叔分别问过刘源:“毛主席为什么要搞‘文化大革命’?为什么要打倒你父亲?”这正是刘源一直想问他们,而又没好开口的问题。这是一个神秘而又引人注目的历史问题。“文革”伊始,毛泽东在《我的第一张大字报》里就指出:要联想“一九六二年的右倾和一九六四年的形‘左’而实右”。不久以后,又坦言决心倒刘起自“二十三条”之时,本文正是从1962年切入,重点叙述“四清运动”的始末,分析毛刘的同异,探得“天壤之别”的两种指导思想。追流溯源,追到“新民主主义制度”;又山高水长,简括出两条“南辕北辙”的建…  相似文献   

8.
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激战犹酣.就在这一年的12月,转战在陕北的毛泽东,在陕北杨家沟举行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的著名报告.报告像雄鸡破晓、春雷撼地,及时向正在艰苦斗争中的中国人民宣告了中国革命高潮已经到来,中国革命即将胜利的特大喜讯,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到来.  相似文献   

9.
在公布毛主席题字之际,我想对我的老伴勾画几笔,作为主席为她题字的说明. 黎阳出生在北京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高材生,大学毕业后,原打算出国深造,后患肺病,英年而亡.  相似文献   

10.
1945年1月9日,毛泽东请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代理团长克罗姆利少校,把一封信通过魏德迈转送华盛顿。毛泽东在信中向美国政府正式提出,如果罗斯福总统愿意把他和周恩来作为“中国一个主要政党的领袖”接待的话,他和周恩来就决定访问华盛顿。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还对那次没成行的访美之举有着无限的遐思,几多的遗憾。历史没有假设,翻开尘封的史页,让我们的思绪重新回到那关系着中国前途命运的难忘岁月。美国人的扶蒋联共政策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国迅速地调整其外交政策,由最初的对日本侵华采取的“不承认”“…  相似文献   

11.
《广东党史》2011,(6):34-34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刚胜利结束后不久,鉴于迫切"提高干部政治文化水平之用",毛泽东在给叶剑英、刘鼎的信中写道:"买来的军事书多不合用,多是战术技术的,我们要的是战役指挥与战略的,请按此标准选买若干。买一部《孙子兵法》来。"  相似文献   

12.
作为革命家和军事家,长征是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进行战略转移的得意之作;而作为著名诗人,毛泽东创作于1935年10月长征途中的《七律·长征》,堪称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美妙结合的典范之作。毛泽东十分喜欢自己的这首诗,一生中至少有五次书写《七律·长征》赠给别人。  相似文献   

13.
抗战后期,欧洲战场已经走向胜利,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也开始步步逼近日本本土,但中国战场形势依然严峻,为了迅速击败日本,罗斯福派赫尔利少将作为总统特使来到中国,希图斡旋国共两党紧张关系,以促成中国抗日力量的统一。为此,毛泽东在延安亲自主持了中共“首次涉外谈判”。通过3天的会谈,毛泽东的热忱与智慧征服了赫尔利,使这位美国总统特使由衷地感叹道:中国人民已经得到了一位大公无私、一心为民谋利的领袖。  相似文献   

14.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篇经典著作.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运用唯物史观,从社会发展规律、战争性质等角度,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和前途,论证了中国必胜的战争结果,并深刻阐述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了中日两国的国情特点、持久战何以可能、内线和外线、反对主观性和发挥能动性、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进行决战和避免决战等战争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客观、全面、发展地认识和把握中国抗战,强调了坚持抗日战争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批评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唯心论和机械论等错误观点.《论持久战》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5.
"民主新路",是毛泽东提出的。他在论述"民主新路"时所说的"民",是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这四大阶级在内的人民。这种民主,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也有别于无产阶级民主,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民民主"。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主与集中、人民民主与统一战线、人民民主与共产党的领导的关系,毛泽东对极端民主化、民粹主义、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无政府主义这些似是而非的"民主"进行了批判。毛泽东对民主制度的创新,最为突出的有红军时期的士兵委员会、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解放战争进程中建立的人民代表会议和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新中国成立时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4年建立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等。毛泽东提出的"民主新路",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已经成为一条现实的和独具魅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6.
雷锋是一名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他1960年参军,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等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17.
18.
陈晋 《党的文献》2015,(2):77-81
《毛泽东年谱(1949—1976)》全面地记述了毛泽东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27年间的思想生平和业绩风范,为理解毛泽东与中国道路的关系提供了历史依据和学术支撑。这部年谱从三个方面反映了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客观记录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重大决策的来龙去脉;真实呈现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经验;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围绕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是如何进行理论创造的。可以说,毛泽东那一代人的理论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作了理论准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来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对毛泽东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重要思想成果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仕琪 《党史文汇》2010,(12):32-34
一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请了著名学者章士钊的女儿章含之担任自己的英语老师。在此期间,利用学习英语的间隙,毛泽东多次向章含之提到对章士钊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