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早就听说过何俊才老前辈的一些感人事迹,对他不寻常的革命经历和正直的为人十分景仰。何老1938年参加革命,翌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国民党第七战区北江挺进纵队中共特派员兼党支部书记,中共清远、三水、花县边区工委书记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粤赣湘边纵队北江第一支队司令员兼政委、翁江地委书记,建国后任北江专员公署专员、广东省卫生厅厅长、省文教办主任和省科委党组副书记等职,离休后仍不辞劳苦地为老区建设奔忙,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出力。  相似文献   

2.
春寒料峭,大地吐新。省老年医院的病房,传出来一串激昂的歌声,催人奋进,催人向上,王曼大姐用《新四军军歌》把前去采访的我们带到了硝烟弥漫的70年前:皖南女生八队生活1921年11月,我出生在浙江天台县,13岁在上海丝绸厂当童工,并在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领导的工人夜校读书。1937年日本占领上  相似文献   

3.
正高英,1927年8月出生,安徽无为县人,读过6年私塾,13岁开始为中共地下党跑交通,传书送信。1944年2月,经无为县地下党办事处刘主任介绍,高英参加了新四军,任新四军7师21旅63团文化教员,随后入党。19岁时,高英任华野6纵"老虎团"3营9连指导员,参加过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后,高英  相似文献   

4.
来克勤  来勇勤 《世纪桥》2009,(20):28-30
一、抗日救亡 烽火洗礼 来裕民(曾用名来海滨),1918年11月13日出生于河南省南阳县瓦店镇西来村一个大家庭里,祖孙三代20口人,20多间房子,80多亩地。小时候在村里念私塾,后到镇完全小学半农半读。1935年考入南阳中学。后来为了学医又考入了高中德文班,但因学费问题,后改上开封高师。当时中共地下党领导一些爱国学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相似文献   

5.
红岩,这个重庆人心中的圣地。在2002年的初夏,再次成为备受国人瞩目,重庆人引为骄傲的地方。2002年5月21日至24日,江泽民总书记再一次考察重庆,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说:“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培育和形成了伟大的红岩精神。红岩精神充分体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的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气。红岩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全社会要大力弘扬红岩精神,使之成为我们在新世纪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29日,驻守在东北边陲的吉林省边防总队党员和官兵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为住在辖区老年公寓的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20名老战士送去了米面、食用油、水果等慰问品,并免费为他们义诊。老战士们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7.
抗美援朝老战士、“冰雕连”重建后的首任副连长王永和的事迹在媒体上热播后,江西省党史文苑杂志社非常重视,致电中共上饶市委党史党建研究室,详细了解王永和的英雄事迹。本文由中共上饶市委党史党建研究室通过对相关人员的采访编写的一份采访纪录。2020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时强调:“抗美援朝战争锻造形成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叠加,在这个时候,重温中国人民志愿军建立的不朽历史功勋,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对于激励和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和平、维护和平,披荆斩棘、奋勇前进,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春节期间,我披着南国的蒙蒙细雨,到武昌小洪山看望一位老首长的遗孀和他的孩子们.在他遗孀的断断续续的述说中,在他女儿们的抽泣声中,我凝望着窗外枇杷叶上不断跌落复又汇聚的雨滴.透过它的晶莹凝重,那位老战士的音容笑貌.又一次升腾于我的脑海……他就是我在江汉军区独二师四团认识的参谋长——巴方廷同志.他拉着李先念的马尾巴过草地、翻越祁连山.20余年征战,他3次负伤,是出了名的“老战士”.  相似文献   

9.
参加完纪念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建制70周年活动——“缅怀之旅”后,我们专程前往吉林市,采访抗联老战士闫继哲。在吉林化工学院一幢绿荫掩映的二层小楼里,95岁高龄的闫老热情接待了我们。这位命运坎坷、九死一生的传奇老人,如今仍然精力旺盛,头脑清楚,思维敏捷,在先后3次近6个小时  相似文献   

10.
一段岁月,刻骨铭心;一种精神,昭示未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专程走访了省会七位德高望重的抗日老战士。这些当年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今天都已是耄耋高龄的老人,他们有的依然精神矍铄,有的长卧病榻。然而,遥想当年,几位老人都神情激奋,我们仿佛又和老同志一起回到了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听他们讲述每一个故事,都惊心动魄,可歌可泣,让人荡气回肠……  相似文献   

11.
李展腾 《世纪桥》2010,(14):61-62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人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为真实而生动地再现那段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本刊编发抗战亲历者的口述文章,让我们跟随亲历者英勇无畏的脚步,走进那炮火纷飞的年代。  相似文献   

12.
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同志,叫我去拜访一下新四军老战士、兰州军区原炮兵副司令施夫俊同志,这是我非常乐意去做的一件事情.因为,"施夫俊"这个名字,早在28年前就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13.
薄熙来:山西定襄人。1949年7月3日生于北京。1968年1月参加工作,1980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北京市二轻局五金机修厂做过工人。1977年2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79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国际新闻专业,1982年获硕士学位。曾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中共中央办公厅干部,1984年始到大连工作,历任中共辽宁省金县县委副书记、书记,中共辽宁省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委副书记、书记,中共辽宁省金州区委书记,中共辽宁省大连市委常委,大连市副市长,中共大连市委副书记。1992年3月任大连市代市长。1993年2月当选市长。1998年1月连任市长。1999年9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常委、大连市委书记。2001年1月调任辽宁省副省长、代省长。2001年2月任辽宁省省长,同年10月当选为中共辽宁省委党委、副书记;2004年2月出任商务部长、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  相似文献   

14.
据有关方面报道,今年值新四军成立五十周年之际,部分新四军老战士和有关方面人干前不久在榕聚会,畅叙战斗友情和革命情怀。在座谈会上发言的新四军老战士有王直、卢胜、吴嘉民、朱绍清、熊兆仁、许彧青、吴彤、王曼、史毅、潘吟秋、张遗、王春生、侯生伏、汪大铭等。  相似文献   

15.
粉碎“四人帮”不久,中央任命肖华为兰州军区第一政委。 一次,开完军区常委例行的办公会,已经过了吃午饭的时间。肖华走出办公楼时,发现一楼的警卫员值班室里坐着一位衣服破旧的老人。老人看见肖华后,赶忙从坐着的地方站起来,要迎上来,被警卫战士拦住了。已经走到大门口的肖华又踅了回来,推开警卫员值班室的门,问那位老人:“老人家,你坐在这里有事吗?” “我想找肖华政委。” “我就是肖华。”  相似文献   

16.
楚青,原名詹永珠,参加新四军后,为防止家人受到牵连,改名为楚青。提起改名的事,楚青曾回忆说:“这个姓还是粟裕给起的呢!那天他在纸上写了一二十个姓,让我挑,我认为‘王’姓、‘李’姓什么的,太多,就没有选,看到这个‘楚’字,觉得上口,就选做自己的姓了。为此,粟裕还开玩笑地说,小詹啊,你上当了,我的家乡湖南属楚国,你就是我们家乡的人了。”  相似文献   

17.
1935年初 ,中共南满特委为了发展抗日游击根据地 ,决定在兴京(即新宾)、桓仁县交界的山区成立中共桓兴县委 ,领导新宾和桓仁两县人民的革命斗争。这年3月 ,党组织派傅天飞到桓仁、新宾一带开辟工作 ,同年夏 ,成立了中共桓兴县委。中共桓兴县委名义上隶属于中共南满特委通化中心县委 ,但实际上直接接受中共南满特委书记李东光和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兼政委杨靖宇领导。县委主要活动在桓仁和新宾边界的老秃顶子山周围地区。县委建立后 ,首先组建了基层党支部和党小组 ,先后发展了大批党员。为了更好地领导基层党支部活动 ,中共桓兴…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个女兵,一个女八路,一个女英雄,一个功勋卓著的革命老同志。在这个只有十几万人的山区小县,虽然没有多少人认识她、了解她,但她身上的确又拥有这个红色革命老区县——铜鼓县的多个"唯一"和"之最":她是这个县唯一的新四军战士,唯一的解放军护士班班长,唯一的曾荣立三次战功的女英雄;她的"之最",就是在她拥有这众多的"唯一"的同时,又是这个县目前最长寿的女人,最默默无闻的女战士、  相似文献   

19.
龙欣 《世纪桥》2005,(5):6-7
2005年5月8日晚,胡锦涛主席利用在莫斯科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的时机,专门抽出时间,会见了曾经参加过中国抗日战争东北战场战斗的俄罗斯老战士及遗属代表。受胡锦涛主席邀请前来的有:马·阿·加列耶夫,现任俄罗斯军事科学院院长,当年参加过牡丹江等地的战斗;退役少将塔·戈·舒德洛,当年曾是苏军反坦克炮连的排长,参加过解放沈阳等地的战斗;退役少校帕·弗·戈列梅金,当年苏联空军的一名领航员,曾参加过解放旅顺的战斗60年前,一大批俄罗斯将士在中国东北的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抗击日本法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教育是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其目标是在实现扫盲教育的同时,对民众灌输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及中共所主张的意识形态和道德观念,激励民众参与政治的热情,其终极目的是要民众对中共政权以及各项政策的最大限度的认可。因此,抗日根据地的社会教育既是群众性的扫盲运动,又是中共在根据地进行的一场全面的政治动员,而后者显得更突出、更重要。民众在接受社会教育的过程中,逐步接受了中共政权为他们设计的政治行为模式、生产组织模式、社会组织和生活模式等,民众也逐渐脱离了旧权威的势力范围。因此,社会教育提高了民众和中共政权之间的亲和力,使中共逐步实现了对根据地乡村社会资源的全面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