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1年8月含山、和县划入马鞍山以来,行政区划调整效应得到放大,一江两岸协调发展得到推进,马鞍山步入拥江发展时代。长江从城市中心穿过,长江成为城市内河,成为我们这座城市的城市意象。现在也许不甚清晰。随着一江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认同度提高,拥江发展成为我们城市建设发展的主题,拥江建设的风貌是未来马鞍山重要的城市意象。在马鞍山迎来拥江发展时代之际,积极参与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建设,不仅是契合国家战略的  相似文献   

2.
当一个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更需要推进区域统筹发展,以中心城市的发展引领城乡一体发展,共同进步以共享城市文明。本文旨在分析推进台州区域一体化、建设区域中心大城市的现实基础、支撑条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一些思考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从2003年开始上报立项,历经十年努力,2013年底全线建成通车了。长江天堑又增通途,马鞍山长江大桥从根本上改善了马鞍山的区位条件。经验表明,一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地经济的外部联系,深刻影响当地的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从而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一次机遇和新的动力。对马鞍山来说,长江大桥的重要性不亚于当年兴建马钢,是继马钢之后的第二张城市名片。马鞍山长江大桥将对安徽省和马鞍山市经济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心城市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已经确立了九座国家中心城市,这些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肩负着时代使命,对区域经济、区域城市群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国家中心城市应具备历史特色、时代特色、世界特色这三大核心特色,为了更好地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的"特色"塑造,应强化责任与使命、推动产业创新、培育特色城市文化,从而让国家中心城市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中心城市一般是相对于经济区域和城镇体系而言的,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城市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城市。2011年11月,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发改委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将黔江列为武陵山片区六大中心城市之一,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对黔江又一次高定位发展。因此,加强对中心城市发展要求的理解,探索加快把黔江建成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的路径,实现黔江在区域中错位竞争、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具有前所未有的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方向。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加大力度促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至关重要。在促进区域性中心大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应采取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市场主导、政府推动”的发展模式。为此,大力改善行政环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不断促进城市功能提升,是中心大城市政府面临的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7.
前不久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对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作出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加快山区和欠发达地区发展是统筹区域发展的重大举措。要制定实施山区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山区发展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支持山区经济强县做强做大,支持发展基础较好的山区县加快建成经济强县,扎实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促进山区经济和海洋经济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心城市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推进区域城市化、城市现代化的战略重点。做强做优做美做亲中心城市.既要有顶层设计,更要有基层操作。 推进一体化,提升首位度,让综合实力更强 中心城市建设.特点在“城市”.优势在“中心”。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表明.城市的意识环境和城市人的意识层次.是决定城市建设的实体形成和内在功能的重要因素。强烈的“中心”意识是区域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从全省各地的中心城市看.“城市”特点不突出,“中心”优势不明显.首位度不高。中心城市首位度核心问题.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正进入"十二五"时期,马鞍山市委市政府充分论证、科学决策,把马鞍山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定位为"皖江中心城市"。笔者将根据区域经济理论,依据马鞍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目标要求,就马鞍山市建成皖江中心城市的路径做些思考,谈点拙见。一、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与基本特征根据佩鲁(法国经济学家)的增长极理论,  相似文献   

10.
杨汭 《时事报告》2010,(6):84-86
承德是因避暑山庄而建而兴的全国著名旅游胜地,是以矿业经济为支撑的资源型城市,也是发展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既要加快发展,又要科学发展的双重任务,面对调整经济结构、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课题,我们从发展大势和市情出发,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总抓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承德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王光荣 《今日浙江》2008,(18):34-3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市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综观国内外城市经济发展,凡是金融中心的城市,往往就是这个地区、国家或世界性的经济中心。如美国纽约既是美国和全球金融中心,也是美国和全球经济中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迅速发展,初步形成了若干个区域性金融中心。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正在规划建设金融中心的城市有25个,上海、北京等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性的金融中心。建设金融中心,成为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2.
8月27日,省政协特邀界委员一行20人,冒雨视察了即将竣工通车的宁(南京)马(马鞍山)、宁(南京)高(高淳)高速公路。市交通局局长庞顺根、书记朱金法、副局长丁建奇分别向委员们介绍了工程建设情况。宁马、宁高高速公路是省、市"九五"期间交通基础设施的重点建设项目,也是南京城市建设"三年面貌大变"标志性工程之一。公路的建成通车将进一步改善南京的投资环境,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推动  相似文献   

13.
正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党中央、国务院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战略决策。积极呼应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依法行使职权,发挥职能作用,是长江经济带区域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一、增进共识,抢抓机遇,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和发展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不仅是马鞍山从"因钢建市"走向"以港兴市"、实现转型升级的重大发展机遇,同时也为马鞍山江海联运枢纽中  相似文献   

14.
广西区域经济的发展,总体布局上应实施点轴发展战略,以区域性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和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城市为中心,作为广西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使区域生产要素从中心城市向四周扩散,从而  相似文献   

15.
王世荣 《政策》2013,(8):43-44
<正>建设东津新区是襄阳市委、市政府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发展战略,抢抓"黄金十年"机遇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推动襄阳早日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重大战略决策,决定着"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的成败,承载着襄阳复兴中心城市的梦想。新区自成立一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谋划新区建设思路,立足规划优先、基础优先、  相似文献   

16.
蒋洪亮 《群众》2011,(9):67-68
今后五年,是宜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区域竞争新优势的关键期。我们将深入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提出的贯彻“六个注重”、实施“八项工程”、推进“两个率先”的要求,以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赶超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着力推动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致力把宜兴建设成为宁杭城市带上最强的中心城市、长三角地区最美的新兴中等城市、全国科学发展的示范城市。  相似文献   

17.
范锐平 《政策》2012,(9):9-20
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是经济的跨越,也是文化的创造,最终体现为城市品质的锻造与城市功能的跃升。我们必须凝聚起对文化价值的深度认同和文化建设的责任担当,以坚定的文化自信、深刻的文化自醒、高度的文化自觉、奋发的文化自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文化力量推动城市蝶变,实现新襄阳的振兴与崛起。  相似文献   

18.
宁夏回族区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银川市作为自治区的首府和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中心,要加快发展,努力增强实力,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大搞绿化美化,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品位,做到一年有一个新变化,三年上一个新台阶,五年有一个大发展,努力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这充分表明了自治区党委对银川市的城市化建设和今后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易雪琴 《长白学刊》2022,(4):112-120
都市圈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空间载体和区域一体化的主要空间形态,围绕都市圈中心城市布局建设的产业新城是推动城镇化进程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产业新城从规划设计、产业发展、城市建设运营以及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这种发展模式对如何更好地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市与乡村、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作出了有益的理论回应。当前,产业新城仍面临产城融合、新旧产业接续、新老城区共建、反磁力机能构建、体制机制供给等方面的制约与困境,有必要紧扣发展战略,通过整合创新资源、发挥联动效应、强化城市功能和创新体制机制,在规划布局、产业体系、协同发展、反磁力机制构建和要素保障等方面着力,从而推动都市圈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作为课题组提出的创新性概念,具有不同于一般意义增长极的丰富内涵与显著特点。突出体现在:新型性、战略性与增长性三方面。这些显著特征使得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的培育与发展,对于区域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中存在诸多对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培育与发展的制约因素,故培育新型战略性城市增长极需要从五个方面着手: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突破资本制约;推进创新,培养并引进高端人才,突破技术制约;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突破管理制约;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突破产业制约;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定位,错位发展,竞合有序,突破区位制约;加大经济体制、行政管理体制与社会发展体制的改革力度,创新资源共享与收益合理分配等机制,突破体制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