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印度宗教问题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无论从法律角度还是从政治角度来看,其基本国策是坚持世俗主义。但是,宗教对印度的政治具有巨大的影响。只要认真考察一下,就会感受到相当浓重的宗教氛围。在印度,绝大多数人都信奉宗教。根据1991年人口普查的数据,印度教约占全部人口的82%,其次伊斯兰教约占人口的12%。  相似文献   

2.
印度五千余年的文明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 化传统和高尚的道德体系。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因此,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是宗教、宗教社团和崇信宗教的民众。而信众占全印人口80%以上的印度教无疑是其中的主要代表者。 1980年以后,在国际伊斯兰复兴运动和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的冲击下,在国内穆斯林人口迅速增  相似文献   

3.
印度民族认同与宗教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婆罗门教时代直到穆斯林统治时期,印度的教派主义和教派冲突本来并不是特别严重,各宗教之间基本上也能够做到相互共存与和平竞争。随着英国占领印度并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得印度的伊斯兰教徒与印度教徒逐步走向了相互猜疑、忌恨甚至恶意攻击,并出现了最终导致巴基斯坦建国的穆斯林分离运动。在这一过程中,印度穆斯林所特有的宗教认同自始至终起到了一种枢纽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明忠 《东南亚》2013,(1):80-85,94
印度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笃信宗教的国度,在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宗教文化对印度民众的思想与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养成了一种特殊的民族性格。从"对永恒不变精神的追求"、"对幻想世界的极度关注"、"业报轮回"和"非暴力"等四个方面可见宗教文化对印度国民性的影响,也便于我们了解印度人重精神轻物质、缺乏历史观念、具有某种特殊的人生观和生死观背后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5.
“宗教很可以不要哲学,而哲学却不可没有宗教”。黑格尔的这句名言特别适合于印度哲学。哲学之受宗教影响,在东西方的思想发展史上屡见不鲜,而在印度表现尤甚。有的学者干脆称印度哲学为“宗教的哲学”或“哲学的宗教”。印度著名哲学家德·恰托巴底亚耶指出:“我们的哲学思想没有能从一切宗教迷信、神话想象、甚至对于典礼仪式的信仰中完全解放出来”。“宗教与哲学没有完全分离”。事实正是如此。印度哲学确有区别于西方哲  相似文献   

6.
不了解印度的宗教,可以说根本不可能认识印度。印度是一个有着多宗教、多民族、多语言、多种姓等复杂问题的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以民主政治和多元文化著称。印度以世俗主义原则立国,但饱受教派主义之害,因此弄清其多元宗教信仰的基本状况,是深入研究其宗教问题的基础,也是把握印度社会政治的关键之一。2004年9月初,印度政府终于公布了2001年人口普查的宗教方面的数据。据此信息,我们可以对当今印度国内的宗教状况有个基本判断。  相似文献   

7.
印度古代政教关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古印度的本土宗教 (婆罗门教、佛教 )时期 ,几乎已自发地形成了一种政教分离的政治格局 ,各门宗教之间也大体上维持着一种和平相处、正常竞争的关系。在印度的伊斯兰王朝时期 ,虽然某些时候存在明显的宗教压制 ,但宗教的多元化局面也是其间的常事  相似文献   

8.
胡瑞 《南亚研究季刊》2020,(1):44-51,I0003
与中国文化相比,印度文化的宗教性特征十分明显,宗教文化是印度文化的本质。印度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投资印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以宗教文化对中国企业的进入模式、投资运营、内部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为代表。准确把握和认识印度宗教文化特性,处理好中印文化差异所带来的问题,对促进中印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月琴 《西亚非洲》2006,28(8):56-64
伊斯兰文化认同是以伊斯兰宗教和精神认同为基础的。伊斯兰文化研究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挖掘,一是伊斯兰文化理论;二是伊斯兰文化思想。伊斯兰文化是宗教与文化的统一体,两者关系密不可分。伊斯兰文化理论是由伊斯兰宗教理论发展延伸而来的,文化理论完全遵循伊斯兰教的精髓,融合全部的宗教理论,理解伊斯兰文化须从了解伊斯兰教的基础理论开始。由于伊斯兰文化理论源于宗教,与宗教信仰、宗教理论和理念等密切相关,因此它具有神学文化的特点。伊斯兰文化理论的定位亦是一神教理论,还包括信仰基础理论、哈里发理论、伊玛目理论、和平理论、圣战理论、服从理论和报应理论等。  相似文献   

10.
尼泊尔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生活方式决定了一种独特的世界观,它是由本土和外来信仰及价值观经过复杂而奇妙的融合逐渐形成的。本文拟对尼泊尔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作一初步探讨。一尼泊尔目前流行的宗教主要有印度教、佛教、萨满教和伊斯兰教四种。其中以印度教的影响最大,信徒最多。历次宪法都规定说明了印度教的国教性质,而尤以《2047尼泊尔王国宪法》的规定更加直接、明确——印度教是尼泊尔的国教。据1991年全国人口普查报告,尼泊尔全国有印度教徒1652万余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9.5%;其次是佛教徒,占全国总人口的5.3%,有98万余人;再次是伊斯兰教徒,有50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7%。此  相似文献   

11.
在印度教有关“梵我合一”的最基本教义中,又包含着自我的内在区分以及自我之战的思想,而这揭示了终极实在的既内在统一又自我分离的“两极相通”的秘密。就此而言,印度教有关战争的思想首先具有一种宗教上的奥义,其次才具有其确定的世俗含义,并且两者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直接的过渡。扩大到其他各大宗教(包括伊斯兰教)的经典,其中的战争用语及其近义词也大都首先具有一种宗教上的意蕴,我们不能将其直接理解成真实的人间战争并简单地运用于现实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2.
李维建 《西亚非洲》2015,(2):112-127
"博科圣地"的产生是尼日利亚国内和国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对宗教、政治、经济等复杂形势的极端表达方式。这种表达具有必然性,因为在尼日利亚北部这一伊斯兰教意识形态浓厚的地区,社会下层除了伊斯兰教的资源可资利用之外,未找到其他意识形态、政治和文化资源。日益崛起的萨拉菲主义使外来的文化和思想、制度和政治很难在当地落地生根。而外来的宗教极端思想迎合了国内下层民众抗争的需要,使"博科圣地"同时兼具宗教极端主义、恐怖主义和社会抗争的性质,恐怖主义和社会抗争也由此被涂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博科圣地"不仅给他人制造了悲剧,它所坚持的恐怖主义同时也玷污了其所珍视的伊斯兰教。从这个意义上说,"博科圣地"本身也是一个悲剧。以"博科圣地"为代表的下层民众在争取权益、进行社会抗争时,却选择了宗教极端主义的指导思想,走错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在西方殖民统治的处境下,并受到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印度在十九世纪实现了一场民族意识的自我认同与确证。基于历史、宗教、种姓等方面原因,印度民族主义具有独特而复杂的特征,其中最具特色的应是印度宗教民族主义和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而后者使得印度民族主义复又出现了内部的自我分化与对立。印度教派民族主义至少包括印度教民族主义、印度伊斯兰民族主义和印度锡克教民族主义等,受篇幅所限,本文暂先只对印度教派民族主义中前两大派别的历史演进与内在机制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4.
浅论印度教对印度妇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教是印度的第一大宗教 ,它对印度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印度教对印度妇女的看法和规定、宗教改革家和印度政府为解决妇女问题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印度妇女在印度的现实处境来揭示印度教对印度妇女地位和处境的影响 ,并指出解决印度妇女问题要靠整个印度社会的世俗化运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中亚伊斯兰复兴、世俗化和全球化、中亚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变迁三个角度考察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中亚伊斯兰教的发展存在"文化断层",导致中亚伊斯兰文化发展缓慢、接受外部伊斯兰世界影响滞后。中亚伊斯兰复兴对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产生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中亚伊斯兰教发生量变与质变,令伊斯兰激进思想向极端思想演变、原教旨主义组织向极端组织演变。世俗化、全球化对中亚传统伊斯兰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文化全球化"引发出的世俗力量与宗教力量的冲突,成为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亚国家独立后,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进入解体和重构时期,无论在价值观方面,还是伊斯兰信仰方面都出现了思想裂痕,让宗教极端主义有机可乘,得以内外结合、滋生。  相似文献   

16.
甘地的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是密切相关的。其宗教思想主要来源于其政治思想。其政治思想为其宗教思想提供素材,影响其宗教思想的发展。反过来,政治思想经过宗教思想的理论化,又去影响其政治行动。他的宗教思想和政治思想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甘地说:“凡是以为宗教与政治无关的人,其实是不得懂得宗教的意义”。一、甘地主要宗教思想的政治基础从整体上看,甘地的宗教思想与印度教和其他旧宗教有很明显的不同。他的宗教不是排它性的,而是兼容并蓄的。他说:“经过长期的研究和体验,我得出如下结论:一切宗教都是正确的。一切宗教都有谬误。对我来说,一切宗教都象我信仰的印度教那样可爱,这好比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人口约1.8亿。官方承认的宗教为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印度教(当地称兴都教)和佛教五大宗教。据1980年全国人口普查(不包括伊里安查雅和东帝汶),在当时全国1.47亿人口中,伊斯兰教徒占88%,基督教徒占5.3%,天主教徒占2.5%,印度教徒占2.5%,信佛教及其他宗教的则占1.7%。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这五大宗教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8.
印度的女神崇拜至今十分普遍,这种崇拜对印度人的思想和社会有很大的影响,本文试图对印度教的一位主要女神杜尔迦进行分析,并揭示杜尔迦崇拜的象征意义及其对社会的作用,进而有助于对印度的宗教文化有某方面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印度教是印度文化影响东南亚的重要表现形式,东南亚的众多印度教神庙一方面体现了相同的宗教源头,另一方面体现了印度教多样的本地化过程。印度教神庙已经成为东南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东南亚的印度教神庙建筑风格分为吴哥式、占婆式、爪哇式、巴厘岛式和泰米尔式等5种类型。笔者认为,东南亚的印度教神庙与移民活动存在密切的联系,并呈现出与其他宗教建筑的巨大差异。为了适应东南亚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印度教神庙进行了大量的本土化改变,特别是通过祭祀活动与灵魂崇拜结合,获得了坚实的民众基础,保证了宗教影响能够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20.
印度教与印度种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种姓制度不仅是一种特有的社会分工形式 ,它同时也是一种印度教的教阶制度。它被古印度的婆罗门经书赋予宗教上的“神圣”起源 ,又从印度教的神、哲学中获得了一种玄秘的“合理性”证明 ,且切合于印度教宗教生活方式的实际需要 ,以此能够在印度社会中长久地存在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