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有个故事:从前,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九,是南京清凉山举行地藏盛会的日子。这一夜,各家各户都不约而同地搭起桌子,点起香烛,摆下香斗。于是,“从大中桥到清凉山,一条街七八里路,点的像一条银龙,一夜的亮。”人们如此虔诚,是因为“相传地藏菩萨一年到头把眼闭着,只有这夜才睁开,若见满城都摆着香花灯烛,他就只当一年到头全是如此,就喜欢这些人,就肯保佑人”。呜呼!原来满城香花灯烛,都是为了骗“地藏菩萨”的。 读了这段故事,不禁联想到时下的一些检查验收。从某些检查团身上,不难看出“地藏菩萨”的…  相似文献   

2.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神话故事,讲地藏菩萨,一年到头都把眼闭着,只有七月二十九日这一夜才睁开眼。如果看到人间冷冷清清,他就不悦,甚至降祸。人们为了讨他喜欢,每到七月二十九日这一夜,就举行“地藏盛会”:家家户户抬出两张桌子,点两支通宵风烛,地上插上很多香,使菩萨以为一年到头都是如此,欢喜这些人好善,肯给保佑……  相似文献   

3.
遵义有座“红军山”,“红军山”上有座“红军坟”,“红军坟”前有一尊“红军菩萨”雕像。就是在这里,我有幸听到遵义人讲述那传奇而又动人的“红军菩萨”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连环画是一种古老的汉族传统艺术,以一幅幅连续的图画来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是各种年龄和文化层次都可以接受的一种通俗读物。北方人称之为小人书,南方人的叫法更奇葩些:公仔书、菩萨书、伢伢书。连环画的历史悠久。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就发现漆棺上有许多“故事”,如“土伯吃蛇”“羊骑飞鹤”等,这些故事都是用一幅幅连续的画幅来描绘的。  相似文献   

5.
“傻有傻福” 年广九是安徽怀远人。小时候,家里穷得不得了。父母都有病。父亲有很严重的关节炎,一年到头老是犯病。一犯病,全身疼得要命。母亲腰疼,重体力活干不了。他没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从懂事的时候开始,全家的生活重担就落到他一个人身上。  相似文献   

6.
常去饭店吃饭的人大概都有如此体验:当你催促“店小二”快上菜时,“店小二”马上会热情地回答:“就到就到”。其实,也许你要的“烧仔鸡”还拴在桌腿上跳,“清蒸鱼”还在池子里游。熟谙这一套的人心知肚明,“店小二”的“就到就到”,虽说可看作是一种服务承诺,但往往当不得真,充其量是一种“生意经”罢了。由此联想到近年一些政府部门、服务单位的承诺,颇有点“店小二”的味道。这些部门、单位就工作和服务问题作出种种承诺可说是家常便饭,红头文件上有,墙壁板报上有,报纸电视上有。细看其中内容,条款不可谓不全,规定不可谓不…  相似文献   

7.
许多故事,都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近日出差,从杭州到绍兴,再从绍兴回杭州,听了济公的故事,再听大禹的故事,然后又听法海的故事。我突然发现,三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首先,他们都想为百姓、为别人做一点好事;其次,他们都有一定的“号召力”或者“法术”。只是由于每个人的认识不同、方法不同,所以做出来的效果也不同。有的千古流芳,有的万众骂声。大禹的做法是以身作则,唤起民众。绍兴有座大禹陵,陵前有这样一副对联近出了大禹的做法:“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甲;八年于外,平成河汉江淮。”大禹新婚四天,便离家治水,并从…  相似文献   

8.
袁强被突来的礼遇惊呆了!六位年过八旬的老红军战士同时起立,颤巍巍地举起右手,向他致以崇高的军礼……故事,还得从奉节县外出创业群体荆州党支部说起。异起建“家” 在繁华的湖北省荆州市荆江大堤边,有条远近闻名的“奉节街”。数百个店铺,从老板到伙计,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奉节人。  相似文献   

9.
“玖龙纸业”落户江津的故事让人振奋——不仅仅是120亿元的巨额投资。从一条不起眼的信息成就的这桩美满“婚姻”,让人深受启发:世界是平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任何奇迹都可能发生.就看你敢不敢想、敢不敢干。什么是直辖意识?什么是“自强不息、开拓开放”?江津人打赢的这场招商引资仗,就是一个生动的注释。  相似文献   

10.
清唱 《学习导报》2010,(17):64-64
一方确实是为了公共利益,一方有权主张自己的权利。双方达不成拆迁协议,除了强拆,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考虑。北京朝阳路上的“钉子户”困局,让人联想到另一个东西:树。在北京,有这么一个温馨的故事,为保护一棵古树,一条马路从树两边分岔而过,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给树让道的美谈,不仅在北京有,在全国各地都有上演。  相似文献   

11.
老鼠夹效应     
《党课》2014,(19):123-123
有这么一个故事:庄园里出现了一个老鼠夹,老鼠看到后很担心,慌忙去向庄园里其他动物发出警告:“小心老鼠夹,小心老鼠夹!”可母鸡、胖猪和母牛却很不以为然,它们都说:“亲爱的老鼠,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个问题,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老鼠只好返回庄园主的房子,胆战心惊地藏在它的洞穴里。  相似文献   

12.
《学习导报》2010,(22):42-42
老鼠夹效应 有这么一个故事:庄园里出现了一个老鼠夹,老鼠看到后很担心,它慌忙地去向庄园里其他动物发出警告:“小心老鼠夹!”可母鸡、猪和牛却很不以为然,它们都说:“亲爱的老鼠,我知道那对你来说是个问题,但是跟我有什么关系呢?”老鼠只好返回庄园主的房子,胆战心惊地藏在洞穴里。  相似文献   

13.
清唱 《新湘评论》2010,(17):64-64
一方确实是为了公共利益,一方有权主张自己的权利。双方达不成拆迁协议,除了强拆,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可考虑。北京朝阳路上的“钉子户”困局,让人联想到另一个东西:树。在北京,有这么一个温馨的故事,为保护一棵古树,一条马路从树两边分岔而过,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给树让道的美谈,不仅在北京有,在全国各地都有上演。  相似文献   

14.
俺没见过菩萨是咋救苦救难的,可俺见过“三哥”是咋样掏出心来帮助别人的;要不是“三哥”救俺,俺这条命就没了;说起“三哥”帮人的事,一火车皮都装不完……在焦作市果品蔬菜批发交易市场,提起“三哥”,许多人倾泪而诉。  相似文献   

15.
济溪河 《廉政瞭望》2010,(23):68-68
中国历史上有“孔融让梨”的故事,也有“尧舜禅让”的故事,它们是许多历史美德的起点。尧舜先哲,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禅让”,它是一种境界、一种榜样,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但“孔融让梨”可信,“尧舜禅让”不可信。  相似文献   

16.
《孔子家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鲁国制定了一条法律,一旦鲁国人在列国沦为奴隶,如果有人出钱把这沦为奴隶的鲁国人赎回来,可以凭“收据”到鲁国国库领取“国家补偿金”。这条法律出台后,大大推动了鲁国人的救赎行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这里是满城平房,满巷坑洼;如今,这里是满城楼宇,满巷光滑。   这里是哪里 ?这里就是丰镇,丰镇就在这里。   两年来,在城市建设方面,这里已经迈出了突破性的一步,无不令所有了解丰镇过去的人陡生惊奇:两年时间就发生如此巨变,真了不起 !   了不起的背后是什么 ?许多人都想找到答案。   这里的父母官说——要发展就得搞城建   丰镇市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山西省大同市和内蒙古集宁市三个城市交叉地带。这里铁路纵横交错,公路四通八达,素有“鸡鸣一声,三省可闻”之说。这里自清朝乾隆年间设丰镇府后,便成为北…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6,(1):76-79
在印第安人古老的神话传说里,有—个关于大陆形成的故事。传说在很久远的蛮荒时代,全世界的土地都是连在—起的。后来,天神觉得这样缺少些变化,就擅自给大地重新“布局”——他把连在一起的大地变成一个个被海洋间隔的大陆。天神原本也是准备将北美大陆撕成两半的,而且天神的一双巨手已经在北美大陆上撕开了一条大裂缝,但他看到在这条“缝隙”两边的生灵被隔绝两地的凄惨场景时,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从何时起,称呼官衔成了通行的规矩,官场中如此,日常生活中似乎也如此。大到中央领导,小到单位的班组长,往往都要称呼官衔,一些党政机关的领导干部还喜欢被下属称作“老板”,从不制止。其实,熟知社会生活以及党内生活的朋友都知道,能被称为“同志”,是很高的待遇。但在一个单位里拥有这样待遇的人其实并不多。直呼其名拉近了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称呼官衔,仿佛在人和人之间筑起了一座高墙。  相似文献   

20.
曾几何时,青海在人们的印象中是那样的荒芜凄凉。“关山万里远征人,一望关山泪满巾;青海城头空有月,黄沙碛里本无春。”唐代诗人柳中庸笔下的青海。是遥远年代对青海的真实描述。即使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外地人对青海城镇的概貌依然如此评价:“一条马路两座楼,一个警察看两头,一片树林几条沟,风吹土起尘满头。”如今,不论是本省人还是外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