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春秋》2000,(2)
观测火星的太空望远镜传来的图像表明,覆盖面积相当于4个得克萨斯州的一场风暴上个月席卷了这个红色星球的北极地区。太空探测科学研究所今天宣布,哈勃望远镜4月27日在火星上观测到了一片由水冰组成的巨大暴风云,长达1770公里,宽达1450公里。天文学家说,暴风云的云带围绕着一个宽达320公里的风眼沿逆时针方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8,(3)
美国航天局说,从新近拍摄的照片上可以看出,一个黑洞正贪婪地吞食距离地球不远的一个小星系的残余部分。这些照片可能有助于天文学家们进一步了解神秘的黑洞现象。哈勃太空望远镜拍下了位于半人马座α中央的一个黑洞的图像。半人马座α是一个巨大的星系,离地球1000万光年。天文学家们发表的一项声明说,这个破怀疑是黑洞的现象——关于吸食一切物  相似文献   

3.
高华 《时事报告》2006,(4):39-41
和平发展空间技术是全人类的共同期望,宇宙空间市场属于全世界,而非某一国能垄断的资源,随着“伽利略”计划的实施,太空将迎来一个从美国主导走向多国竞争合作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寰宇掠影     
《春秋》1998,(4)
木卫二上可能有咸海科学家说,从距地球近8亿公里的太空探测器上传回的图像表明,木卫二上可能有咸海,据信这个海位于木卫二冰冻表面的底下。从伽利略号探测器发回的图像进一步证实,在木卫二龟裂、结冰的外壳下涌动的海洋曾经温暖而且含有盐分——与地球上的海一样,因此从理论上说能够支持生命的存在。美国地质勘探局的地质学家杰夫·凯格尔说:“我们知道,水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始于海洋。这个发现隐含的意义就是(木卫二上)有生命。”  相似文献   

5.
<正> 宇宙是无限的宇宙究竟是无限的,或者仅仅是非常浩渺的呢?它是永恒存在的,或者仅仅是年代久远的呢?我们有限的思维何以理解无限的宇宙?我仍然想倌,我们能够而且应该试图去理解宇宙。我们在这方面已有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前几年。当然,我们还未得到完整的图像,但已为期不远。空间的最明显之处是它无限地向外延伸。现代仪器证实了这一点,譬如哈勃望远镜允许我们探测太空深处。我们所看到的是各种形状和尺度的数以亿万计的星系。每个星系包含难以计数的亿万个恒星,其中许多恒星还被行星所环绕。我们生活在围绕着一个恒星公转的行星之上,而这个恒  相似文献   

6.
贵刊1992年第6期发表李同盛同志的文章《伽利略的反驳不合逻辑》(下面简称“李文”),很有意义。因为对伽利略的反驳是否合逻辑,颇有争议。资料表明,国外一些学者至今仍对伽利略的反驳看法不一;笔者也曾围绕于这一问题,并以“问题求解”形式写了《伽利略的反驳成立吗?》登在《逻辑与语言学习》1992年第2期上,该刊1992年第5期发表了卢洪良同志的答问文章《伽利略的反驳是成立的》;笔者还接触  相似文献   

7.
《就业与保障》2008,(10):1-1
在建国59周年之际,由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升空并实现了太空漫步。这是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相似文献   

8.
练新颜 《前沿》2008,(11):57-59
胡塞尔在其著作《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以现象学的方法为我们分析了近代科学诞生的过程。胡塞尔以伽利略为起点,详尽地考察了伽利略构建近代科学的思维过程并解释其动机。  相似文献   

9.
很多年以前,有一个意大利人名叫伽利略,通常他被认为是第一位近代科学家。不过,与好多人通常所认为的不同之处在于,当伽利略凝望夜空的时候,这位科学家在他对自然的理解中也为上帝留出了位置。他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自然这部大书是用数学的语言写就的,于是上帝从此就当上了数学家。上帝是数学家,这话怎么听怎么都透着自信。可不是吗?从伽利略以数学的语言将他那些精妙的思想实验呈现出来开始,数学与物理走过了相互成全的数百年;但还不止物理学,现代科学的各个分支几乎都能找到数学的影子。这样的大获全胜,除了数学之外,其它的学问大概只…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太空中的高真空、强辐射、温度骤变、失重等特点与地面迥异。载人航天器飞行时的噪音、振动、过载绝非人人都能承受。因此,往返太空与地球的人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反应能力、较高的文化程度,受过系统的特殊训练并掌握航天技能。目前的宇航员可大致分成三类:一是空军飞行员或试飞员“出身”,能够驾驶、维修航天器,承担科研、生产任务的专业人员。二是在太空专门从事科研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生。三是借助太空环境开展工作的记者、教师等人和太空游客。其中,针对第一类宇航员的选拔标准和训练要求最为严格。选拔这…  相似文献   

11.
在这个金色的秋天,神舟飞船又一次巡游九天,中国航天员漫步太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太空出舱行走技术的国家。这激动人心的辉煌时刻是成百上千家科研单位的广大科技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担负载人航天工程七大系统建设工作的多家科研单位中,北  相似文献   

12.
王韦 《时事报告》2010,(2):102-103
何谓“北斗”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区域性有源三维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CNSS)。目前,世界上共有4个定位导航系统,“北斗”是继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的GLONASS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在建的还有欧洲“伽利略”系统。  相似文献   

13.
从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来看,各国以太空力量为基础的权力互动在凸显少数大国权力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加剧了大国安全竞争关系。太空力量易于非对称反制,相互确保脆弱有利于增强太空国家间的危机稳定性。太空力量具有典型的高科技集成特征,技术突袭或颠覆性发展有利于增强太空国家间的军备竞赛稳定性。太空力量以信息沟通等方式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加深各国间的依赖关系,太空领域的共建共享有利于克服安全治理中的集体困境。由于太空力量的战略性意义和全球性实质,各国太空安全互动在增强大国间战略稳定性的同时,也会因技术变革、主体增多、观念多元导致诸多不确定性,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于太空国际安全治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太空安全治理面临诸多路径选择。国际社会应从太空权力结构的现实出发,联合抵制太空单一霸权,强化太空探索利用命运与共的特征,推动太空治理朝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方向发展,最终助推太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艾伦·拉文·宾是美国宇航员,也是第四个踏上月球的人,退役后成为太空美术家。他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的亲历者,也是其描述者;是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下的太空英雄,又是太空英雄形象的塑造者。科学主义意识形态使古老的英雄主义呈现出新的面貌:科学英雄主义。而艾伦·拉文·宾的作品表现了浓郁的科学英雄主义精神。人类以科学和技术为武器,征服自然,进而征服太空。但是作为个体,在艾伦·拉文·宾的潜意识里,又隐藏了担忧与恐惧,这在其作品中同样有所表现。  相似文献   

15.
人物     
《小康》2016,(24)
正致敬者景海鹏陈冬10月16日,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再次逐梦太空。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利用自身的机动能力,在距离地球393公里的轨道,追上了天宫二号,并完成了精确自动对接。6时32分,景海鹏和陈冬两位航天员进驻天宫二号。景海鹏,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少将军衔,担任此次任务乘组指令长。这是他第三次太空之旅,此前,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中国论坛》2010,(7):90-90
<正>美国宇航局最近刚刚公布了一组名为《地球艺术》的照片,展示从太空拍摄地球不同地域的图像;这幅照片上是俄罗斯的勒那河三角洲地区,实际拍摄日期是2000年7月27日。这是新发现的凡高景物写真吗?郁郁葱葱的大树勤奋生长着,枝枝桠桠几乎要布满整幅画面;绚烂多彩的花叶,在深邃冷峻的夜空衬托下,格外生机盎然;班驳杂陈的冷暖色调,神秘感瞬间传递的关键——宁静又热烈,欲说还休。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21,(26)
正@中国小康网:#航天员在空间站打乒乓球■#在空间站核心舱,三名航天员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听音乐、玩乐器,甚至打起了乒乓球。@阿涛:乒乓球真的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国球。现在乒乓球都打到太空啦,宇宙乒乓,还不着地儿,牛!  相似文献   

18.
《普通逻辑》(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介绍了近代实验物理学之父、自由落体定律的发现者伽利略用“从被反驳的判断中引伸出两个矛盾的判断”的归谬法,对“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所进行的著名反驳。伽利略指出:如果一块轻石头(A)加在一块重石头(B)上下落,那么根据‘物体越重下落速度越快’(P),就会导致两个矛盾  相似文献   

19.
这场不为国人熟知的争执由来已久,它差不多摧毁了中国和欧洲之间一次可载入史册并震惊美国的合作项目"伽利略"计划。  相似文献   

20.
如果说冷战时期美国“星球大战”计划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话,那冷战后美国的太空作战能力进入了实战部署,在今年2月举行的联合国裁军会议上,俄罗斯和中国要求就太空非军事化条约进行讨论,遭到美国拒绝。这会不会拉开新一轮太空竞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