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一冰 《党建文汇》2004,(11):23-23
剖析自己的人生观。可以从检点兴趣入手 检点自己的兴趣,容易剖析我们的人生观。兴趣,不仅是个心理学概念,同时也是个伦理学即道德学概念。一个人的兴趣与他的价值观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说兴趣     
过去一说某名人怎么成才,总讲如何坚忍不拔、刻苦努力,其实这些都是有了兴趣之后的事。他能有成就,首先是因为他对那件事有兴趣。兴趣是什么呢?就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没有听说过谁专门对丑的、坏的、恶的、苦的有兴趣。  相似文献   

3.
说兴趣     
梁衡 《学习导报》2012,(1):60-60
过去一说某名人怎么成才,总讲如何坚忍不拔、刻苦努力,其实这些都是有了兴趣之后的事。他能有成就,首先是因为他对那件事有兴趣。兴趣是什么呢?就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没有听说过谁专门对丑的、坏的、恶的、苦的有兴趣。  相似文献   

4.
过去一说某名人怎么成才,总讲如何坚忍不拔、刻苦努力,其实这些都是有了兴趣之后的事。他能有成就,首先是因为他对那件事有兴趣。兴趣是什么呢?就是人追求完美事物的一种本能。没有听说过谁专门对丑的、坏的、恶的、苦的有兴趣。  相似文献   

5.
刘贵军 《湘潮》2011,(6):9-12
陈云从小学开始练写毛笔字,整整练了10年,兴趣越来越浓厚。在革命战争年代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由于工作繁忙,他很少专门练书法了,但他还是把写好字作为做好工作的得力工具。晚年的陈云重操翰墨,  相似文献   

6.
刘卫 《求贤》2008,(3):48-48
巴基斯坦商人穆巴沙先生属中产者。那次,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佣人冲咖啡时,大家对那个造型独特的暖瓶产生了兴趣。穆巴沙看出了我们的心思,他说,他们公司进口的高档暖瓶都不是中国货。  相似文献   

7.
蒋元明 《前线》2009,(6):57-57
研究余心言的杂文创作,发现一个特殊现象:他是官越做越大,杂文越写越来劲,年事越来越高,写杂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相似文献   

8.
邵火焰 《前线》2013,(12):199-199
我国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梁启超,一生的最大业余爱好就是读书。他五岁的时候就能读《三字经》,虽然那时还有很多字不认识,但并不妨碍他阅读的兴趣,因为父亲已口授他学会背诵了。八岁的梁启超就能提笔作文,九岁时就一口气写下了一千余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肖舟  言西  云生 《党建文汇》2001,(1):39-39
1977年11月11日,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到广州视察工作,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与他同行。邓小平在广州逗留的时间很短,他看得多,听得多,讲得却很少。也就是在这时,一个人口不足3万的边陲小镇绝非偶然地闯入了这位老人的视野,小镇所发生的事件,引起了他的兴趣和关注。  相似文献   

10.
曹自求 《世纪桥》2005,(1):14-15
陈云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对于经济工作,陈云有着一种特殊的兴趣和才能,这也许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1.
隔山 《党课》2010,(7):109-111
2008年1月31日,鉴定大师杨仁恺因病去世,享年93岁。1915年,杨仁恺出生于四川省岳池县,年少时就对古玩书画产生了兴趣。20岁时,他曾在成都一女子中学当过教师,学校附近的古玩街时常令他流连忘返。抗战胜利后,30岁的杨仁恺来到了北平,在琉璃厂得以看到众多的名家书画,逐渐练就了鉴别古书画的深厚功力。后来有人问他是哪个大学毕业的,他自称“琉璃厂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12.
林木 《党史博览》2008,(3):F0002-F0002,F0003
周恩来是一个伟大的人,也是一个平凡的人。似幽默随和、兴趣广泛、人情味极浓;他没有什么领导人的架势和气派,一走出会场、一离开正式场合,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老大哥:他跟谁都谈得来,无论工农士商,无论大人小孩:他没有孩子,但却喜欢孩子,把慈父般的爱,给了烈士后代。  相似文献   

13.
王波 《党建文汇》2007,(11):47-47
约瑟夫·贺希哈在流浪街头觅食的过程中,每天拾获别人废弃的报纸,他就坐在街边的石椅上看,晚上借助路边灯光阅读捡来的书。他慢慢地对书报上的经济信息、股市行情产生了兴趣,他决心从股票方面发展自己的事业。一般人听起来会觉得十分可笑:一个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一无所有者,竟然想发展股票事业,那简直是异想天开,  相似文献   

14.
杨建民 《党史博采》2011,(11):41-43
向往延安 华君武喜欢漫画,是在他上中学时期。在杭州读书时,他看到一些学生害怕打预防针的心理和神态,觉得有趣,便画出一幅漫画,在学校刊物上发表了。这使他的兴趣大大增加起来。不久,他以古代民歌为题,画出一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来。这幅漫画被《浙江日报》发表之后,还发给他一块大洋的稿酬,对一个中学生来说,这真是可以影响后半生发展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5.
黄禹康 《党史纵横》2009,(11):10-11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他在阅、批史书的同时,常常把从中获得的史料连同自己的心得绘声绘色、富有哲理地运用到他的谈话、  相似文献   

16.
郭德亮 《学习导报》2013,(10):44-45
达尔文是英国最著名的生物学家,从小就对生物学方面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后来他参加了英国皇家组织的一次环球航行,使他有机会对全球各地的不同生物有了一次详尽的考察。在五年环球考察旅程中,他对沿途的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详实的观察和资料采集。回国后,他经过大量的研究,逐渐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当时科学界的《物种起源》。恩格斯将他的著名观点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终生博览群书.对报纸更是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时刻关注着各种报刊。他的读报兴趣之浓厚.到了一日不读报就如一日不喝水的地步。毛泽东不但爱读报,还将报纸当作工具,把报上的报道、社论、调查报告等,写上批语,  相似文献   

18.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邓小平是著名的体育爱好者。从战争年代起,他就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足球、游泳、桥牌、棋类、登山等体育运动,都是他十分喜爱的项目。体育运动给了邓小平强健的体魄,而对体育运动有着特殊爱好的邓小平,也推动了中国体育运动尤其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卓越的政治领袖中,毛泽东属读书大家。别的不说,一部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三千多卷,洋洋四千余万言,他不仅通读了一遍,而且对重点史册、篇章反复读了三四遍。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必须扎扎实实地把《二十四史》学好”。毛泽东读书,一是兴趣使然,二是为现实计。  相似文献   

20.
斯宾诺莎─—理想与信念的捍卫者朱铁志斯宾诺莎出生在一个犹太人家庭,祖父和父亲都是成功的商人;但他对这种生涯毫无兴趣,而更愿意在犹太教堂里度过他的光阴。小斯宾诺莎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在犹太教会学校里表现了突出的理解才能,使老师们大为惊异,当地犹太教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