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面积1105平方公里,下辖6镇7街道。2005年底全市人口160余万,其中户籍人口68万,外来建设者近100万。改革开放20多年来,义乌市坚持“兴商建市”发展战略,从“鸡毛换糖”、马路市场起步,通过繁荣发展小商品市场,积极推进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成功道路。特别是近年来,义乌市在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注重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实施“八八战略”,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章指出了“小康”一词的源出及“小康社会”概念的提出 ;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战略地位 ;提出了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之理解方式 ;分析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目标的量化标准 ;论证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消除绝对贫困,让人民群众过上小康生活。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关键在农村,而农村小康的实现,关键在于消除农村贫困。如果说农村的扶贫工作是我们党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所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那么,新世纪的扶贫,则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奠基工程。只有这个基础打牢了,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才能稳步快速发展。因此,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扶贫工作,成为党和政府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最近,我们从海南全省东、西、中部地区抽取了十多个脱贫典型作为样本进行了调查。这些样本所提供的经验,为新世纪的扶贫…  相似文献   

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哲学的最高范畴。人的全面发展承诺了人类的最高理想,这个理想既蕴涵类的全面解放,也包括个体的全面解放,尤其肯定“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正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这一理论的运用和发展,是我们党准确判断历史方位,针对新形势所提出的一个现代化课题。我国现阶段重提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饱含了我们党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什么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这是由我国现阶段发展所具备的充分…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这个报告,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为主题,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灵魂,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对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目标、要求、方法作了深刻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即私营、个体等民营经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和作用,充分肯定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功能,提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措施、政策,以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从而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扩大了发展的空间,提供了新的…  相似文献   

7.
莫兆钦 《桂海论丛》2005,21(1):85-87
要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农村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非常重要.在实践中,要促进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为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必须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先导,不断提高农村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必须努力培育一支高素质的农民和民营企业家队伍.  相似文献   

8.
刘丽瑛 《前进》2007,(8):16-17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的重要讲话中,在阐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与任务时,深刻揭示了我们所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要"。胡锦涛同志的这一深刻认识要求我们,必须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意义上,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推动这一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传承》2006,(4):93-93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在传经批准了江泽民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Z1)
邓小平最早提出“小康”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时使用“小康”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说“: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到本世纪末,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即使达到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水平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生产总值人均1000美元,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中国到那时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1984年,他又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如何认识与科学评价民营经济含义、地位和作用 ,十六大提出了哪些发展民营经济的新观点 ,如何发展民营经济等方面的理论与政策问题 ,并以此来说明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体制模式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由于中国在20世纪末已建立了小康社会,因此党中央在制定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明确地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旱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时,党中央就宣布:“原定到2000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将于1995年提前完成。”同时提出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时,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江泽民同志曾提出“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课题,并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的深化,对社会主义实践的重大拓展。一、深刻认识小康社会的科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问题。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大目标的具体内容来看,追求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本质。我们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努力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的中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新的阶段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新的阶段对社会发展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其关键是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重点是加快经济、政治、文化的改革与创新;落脚点在推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晓林  姬文波 《新东方》2004,(10):30-34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怎样建设这种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呢?对此,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在发展问题上,做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的决策与部署。提出并实施"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重大调整,即由过去的非均衡发展战略转向统筹发展战略,这不仅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一代领导人继往开来的理论创新精神,而且必将为我们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的小康社会增添新的实践动力。  相似文献   

17.
周世兴  马桂琴 《理论月刊》2003,42(12):28-30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不仅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充分条件和开辟广阔道路,还赋予人的全面发展以崭新内容。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在实践中把握、处理好几个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8.
晋思超 《创造》2002,(12):6-7
早在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当时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用于现代化发展战略的蓝图,邓小平提出了我们都熟悉的“三步走”的战略构想,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奋斗的目标,也是人类不断追求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解放出来的历史过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对外开放,不断得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张国华 《群众》2007,(9):13-13
党的十六大以来,昆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两个率先"的实践,转化为又好又快的发展思路、发展路径和发展举措,2005年底率先实现了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指标,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社会水平,走出了一条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时期"昆山之路"。迎接党的十七大,我们要进一步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工作,深入推进全面小康建设,努力使新时期昆山之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