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5月9日,是捷克斯洛伐克解放十五周年紀念日。兄弟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正怀着无比欢欣鼓舞的心情,庆祝祖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輝煌成就。十五年来,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在共产党的英明領导下,已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設的各个  相似文献   

2.
捷克与斯洛伐克曾经长期共处一国,而且于2004年同时加入欧盟,但在加入欧元区问题上两国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2009年1月1日,斯洛伐克正式成为欧元区第16个成员国。而捷克至今无限期拖延加入欧元区的时间。本文试图通过比较回答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捷克与斯洛伐克在加入欧元区问题上做出了不一样的战略选择?为什么转型初始条件较差的斯洛伐克较快实现了马斯特里赫特趋同标准的全面达标?采用欧元的斯洛伐克与未采用欧元的捷克相比,经济发展的实际结果有何差异?  相似文献   

3.
慕尼黑事件发生后,贝奈斯重新思考捷克斯洛伐克在东西方之间定位的问题,提出了使捷克斯洛伐克充当“东西方桥梁”的思想。苏德战争爆发后,苏联和英国在缔结苏英同盟条约谈判的过程中,围绕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问题展开了争论,斯大林作出了抛开分歧,未来将以武力解决的决定。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后,捷克斯洛伐克由苏联解放的前景渐趋明朗,贝奈斯从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出发,下定决心一定要同苏联签订条约。针对英国的反对意见,斯大林建议在苏捷条约中加入今后波兰加入条约的可能性的规定。苏捷条约充分体现了大国之间协调利益而决定小国命运的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90年代初的民族主义浪潮中,苏联、南斯拉夫和捷克斯洛伐克三个原社会主义阵营的民族联邦制国家相继解体。本文以捷克斯洛伐克联邦为例,从捷克人与斯洛伐克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变迁、民族性格的差异、相互认知和成见以及对共同国家的不同看法等角度,揭示民族心理作为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对联邦主体相互关系的发展以及联邦国家的命运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斯洛伐克今年1月1日独立。2月15日议会选举原执政党“争取民主斯洛伐克运动”副主席米哈尔·科瓦奇担任第一任总统,3月3日宣誓就职。金融问题专家米哈尔·科瓦奇是一位颇有经验的金融问题专家,在银行部门工作长达37年之久。1930年8月5日出生。1953年加入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1954年于布拉迪斯拉发高等经济学校毕业后,在斯洛伐克地方银行任职。1964年出国任教,在古巴中央银行学校当教师。1967年被派往英国,任捷克斯洛伐克商业银行驻伦敦分行的副行长。1970年因反对  相似文献   

6.
2010年4~6月,中欧三国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先后举行了议会选举,结果政治博弈的天平一致向右倾斜,只是倾斜的程度有所不同。本文分析了匈牙利、捷克和斯洛伐克政治右倾化的原因,并探讨了三国中右翼政府即将面临的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欧国家纷纷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其政治经济体制 几乎都仿效前苏联模式。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阻碍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60 年代后期东欧一些国家在国内的政治、经济压力之下掀起了一股强有力的改革浪 潮。1968 年春捷克斯洛伐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要求摆脱前苏 联的控制, 独立自主地建设社会主义, 被西方人称为“布拉格之春” 。捷克斯洛伐克改 革因前苏联的干涉, 仅持续了8 个月就失败了。这是前苏联对一个主权国家内政的 粗暴干涉, 是勃列日涅夫时期实施霸权主义政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1989年剧变后,中欧三国波兰、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维谢格拉德集团(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解体后成员国由3个变为4个),旨在通过各种多边合作项目尽快实现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战略目标。经过入盟后初期的沉寂,在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维谢格拉德集团走上了一条更有抱负的合作道路,但其发展前景将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有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苏联东欧的剧变无疑起了催化作用。捷克和斯洛伐克两国舆论认为,联邦解体有喜有忧,领导人的看法以肯定为主,但不少人担心可能产生不利影响:两国的作用将削弱,经济上形势更加严峻,两国关系也将出现不少分歧和矛盾。捷斯两国需要经过较长时期,才可能克服种种矛盾和困难,逐步走上平稳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1日,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一分为二,成为捷克、斯洛伐克两个独立主权国家,并于1月19日分别加入联合国。一、分家对两国的影响分家开创了通过民主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国解体问题的先例,使欧洲和国际社会消除了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出现南斯拉夫式动乱的忧虑。从长远看,可祛除因两个民族在政治、经济、民族权益等问题上的矛盾龃龉所造成的内耗,各自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克服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困难,发展本国经济,治理和建设自己的国家。但捷克、斯洛伐克两大民族生活在统一的国家里已有74年的历史,相互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依存关系根深蒂固,分家后必然会使他们都付出较大代价。短期内两国势必会面临一些不利因素和困难。 (一)国际地位将受到影响。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原是一个只有12.7万平方公里国土和1560万人口的中等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所起的作用有限,分家后更使两国变小。捷克共和国面积为7.89万平方公里(占原联邦面积的61.7%),人口1040万(占原联邦人口的66.1%)。斯洛伐克共和国面积为4.9万平方公里(占原联邦面积的38.3%),人口530万(占原联邦人口的33.9%)。它们都需要重新申请加入某些国际组织,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势必会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1.
原东欧国家国有企业改革的做法及教训斯人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国均把占国民经济成份达95%以上(波约为86%)的国有企业列为改造重点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环节。为打破在原高度集中的计划...  相似文献   

12.
1989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的“天鹅绒革命”至今已近10年,捷克共和国在这10年中(1993年捷克共和国成为独立国家),为建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尽快完全融入西方社会,进行了政治、经济和外交的重大历史性转轨。  相似文献   

13.
90年代初,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近80%的贸易额是与前苏联和俄罗斯实现的.这些东欧国家是俄罗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底,捷克斯洛伐克发生剧变,捷克与斯洛伐克两大民族间长期潜伏的矛盾逐渐暴露,并最终导致捷联邦解体,1993年斯洛伐克独立后,在继续前联邦时期转轨进程、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国情作出一定调整。目前斯各方面改革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真正走上民族腾飞之路尚待时日。 一、政 治 (一)西方式的“民主”议会制度初步形成,三权分立框架初定。斯党派斗争及各政治力量的较量基本能在议会进行,立法、执法、行政三大部门大体能按照国家权力分置原则各司其职,总统、政府和议会的关系既独立又相互制约。长期以来,斯政坛以梅恰尔为首的中左力量与右翼势力严重对立,斗争不止,梅恰尔政权的“三起三落”即是各政治派别以议会作战场进行角逐的  相似文献   

15.
1998年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政坛变化较大,宏观经济保持相对稳定的一年,也是4国加入欧洲一体化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 一、政治形势 4国举行议会或地方政权换届选举,党派斗争掀起新的一轮高潮,但未引起大的社会动荡,政局保持相对稳定。 (一)围绕选举,各派政治力量进行了激烈较量。匈国会大选中,原执政的匈牙利社会党  相似文献   

16.
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等东欧国家的经济转轨已进行了7年之久。在这一转轨过程中,各国所有制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对传统经济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一变化的核心是企业产权制度的转化,即国有资产从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或称从企业产权主体的公有制向企业产权的私有制过渡。  相似文献   

17.
东欧国家(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经过数年的转轨混乱时期后,现已开始步入渐进调整阶段。多党议会制的政治体制已经确立,党派间争斗虽依旧激烈,但政局和社会相对稳定,政治时钟明显左摆。  相似文献   

18.
东欧剧变已经10年。10年来,这一地区由剧变引发的民族矛盾不断激化,民族冲突急剧增加,不仅导至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多民族国家的解体,而且使巴尔干地区战火绵绵,至今东欧地区的民族矛盾仍呈趋复杂尖锐之势,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9.
一月 1日 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开始实施。 捷克和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正式分成独立的捷克共和国及斯洛伐克共和国,从而结束了历时74年的联邦,未动干戈,被称为“和平分家”。 欧洲统一大市场正式开放。欧共体12个成员国之间取消内部边界,商品、资本和劳务开始自由流  相似文献   

20.
苏联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和《拉丁美洲》杂志编辑部,于1979年10月29日至31日在莫斯科联合举行国际学术会议,其主题是:拉丁美洲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危机。参加会议的,除苏联一些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拉丁美洲问题专家外,还有来自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古巴、厄瓜多尔和法国的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