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融危机暴露出亚洲金融脆弱性:经济基本面未脱钩、私人资本主体区外流动、外汇储备管理陷入困境、汇率制度选择依赖美元、区域货币基金缺乏、金融市场欠发达。为应对上述金融风险,东亚国家需要加强区域金融合作。  相似文献   

2.
前言目前,人们正在探讨今后应该如何推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正式进行的区域内金融合作。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的过程中,加强区域内金融体系,支持经济增长和稳定金融已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
塞浦路斯金融危机的发生,对俄罗斯经济是一次深刻的教训,使其一方面启动经济去离岸化进程,另一方面筹划构建自己的离岸金融中心。俄罗斯因经济发展长期受到金融支持不足的困扰,希望利用离岸金融中心,获得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支持。这也是梅德韦杰夫总理提出的"造血行动"的一部分。本文运用SWOT分析方法,梳理俄罗斯离岸金融发展的优劣态势,得出内外渗透型模式是俄罗斯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初期的最佳选择的结论,并简要提出俄罗斯经验对中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印度经济稳定增长的态势令世人瞩目,其2001-2012年实现了年均7.1%的经济增长率。但自2012年一季度起,印度经济增速持续下行,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发展动力明显不足。2013年以来,印度经济金融环境更趋恶化,印度卢比大幅贬值,国际资本出现净流出,印度爆发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可能性有所加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为背景,以金融危机的传导机制为主线,分析了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正面冲击和间接影响,对俄罗斯政府的反危机措施进行了梳理,并尝试从中找出中俄两个转型经济大国、领国在金融领域的潜在合作空间,以期为联手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和巩固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李军 《国际交流》2009,(2):20-22
金融危机既给国际安全体系的重大变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挑战。首先。安全威胁重新排序:非传统安全威胁进一步上升,并开始由反恐安全转移到金融安全。经济安全日益成为国家安全的主题。金融危机背景下。传统安全威胁仍然严重存在,但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而且由恐怖主义迅速扩展到气候、粮食、能源以及经济、金融等领域。金融安全在国家经济安全乃至整个国家安全中的战略地位上升。  相似文献   

7.
张小峰  沈虹 《国际观察》2015,(3):146-157
南非是非洲大陆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结束种族隔离制度以来,南非经济保持年均3%左右的增长。金融部门在推进其经济增长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南非金融体系开放度较高,但受本轮金融危机冲击较小,归根结底,就是拥有健康的金融体系和成熟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融领域合作迅速上升为中南经济合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取得丰硕成果。中南金融合作存在明确而显著的内在需求,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总体来看.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是风险上升.表现为“滞胀+金融危机”,即全球经济增长减速,通胀压力却居高不下,次贷危机对欧美经济的影响继续深化,新兴经济体再面临金融动荡。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I·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的“金融抑制论”和“金融深化论”理论的推动下,20世纪70年代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改变落后的经济面貌,纷纷放开利率管制,取消信贷配给制,实行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到了80年代,包括美国、日本等在内的许多发达国家都卷入了这一改革浪潮之中。这当中,有许多国家从中受益,经济金融系统得到改善、金融效率得到提高、资金分配得到优化,但也有一些国家遭受挫折,出现了经济倒退和金融危机。借鉴国际上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对于帮助研究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条件的创建,有效规避风险,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墨西哥金融形势展望杨国明1994年岁末爆发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尤其对墨西哥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克服这场危机,墨西哥政府实施了应急经济计划。然而,这个计划只起到了暂时稳定经济形势的作用,并没有使金融危机得到抑制。在此情况下,塞迪略政府决定...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2008和2009年是金融危机年的话,那么,到了2010年,债务危机已经取代金融冲击,成为威胁发达国家经济的主要“次生灾难”,而且现在还愈演愈烈。在美、欧、日三大主要经济体中,欧洲是总体债务负担最轻的一个;日本2011年初的政府债务接近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0%,是所有主要发达国家中债务水平最高的  相似文献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是根据1944年7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召开的联合国和联盟国家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而建立起来的政府间国际金融组织,其在解决受援国国际收支失衡、防范并治理金融危机等方面扮演了国际拯救者的角色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1982--2006年的相关数据,本文分别建立了以资本形成的金融相关率(SFIR)和货币深化的金融相关率(MFIR)为解释变量的时间序列和面板数据计量模型,以分析中印两国的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2002年,韩国一扫20世纪末的颓气,经济增长率达到6%左右。从股市健康发展到信贷评级不断上调,韩国再度成为亚洲经济中的一颗明星。韩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在金融危机后迅速反弹,关键是韩国政府果断推行金融、企业、劳动和公共部门的改革。尤其重要的是,政府采取紧缩金融政策,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体制,并极力维持健康的股票市场以促进投资,提高消费者信心。韩国金融改革仍有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但其推动改革的做法、决心和经验却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笔者并非经济学家,更谈不上对金融学的学术专攻,只是想借此机会向各位经济学特别是金融学界的专家,提出一些自己迄今尚未弄清的问题:如何估计此次金融危机的性质以及美国的情形?如何估计国际金融产业的现状?如何看等金融经济与眼下正在兴起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新兴产业?笔者首先抛出一些外行性的砖头意见,希望引起讨论.  相似文献   

16.
汪慕恒 《东南亚》2005,(4):23-27
泰国经济在1988—1995年期间取得了其历史上最高的经济增长记录,是泰国的经济繁荣期。这主要归因于:(1)当时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景气扩展期。(2)1986年以后在亚洲地区形成的一股区域内资本投资高潮首先涌向泰国。1988—1995年期间泰国的经济高速增长显然是由于外资投资所带动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但是,为了扩大外资引进,泰国政府过早、过快地实施了金融自由化政策,并过高地实施了高利率政策,导致了大量的国际资金(其中绝大部分是投机资金)涌入泰国,终于酿成了1997年7月泰国的货币、金融危机的爆发,①并从而引发了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中期经历了深刻金融危机的马来西亚在危机后加强了限制、监督体制,同时使金融自由化走上了正轨。在自由化政策下,竞争环境的形成可望促进反映金融机构和各种市场之间比较优势的分工,并使整体金融媒介更有效率。但是,在整个市场制度的机能及支配尚未发达的情况下,个别金融机构对经营效率的追求未必会带来健全而有效的金融媒介。这次金融危机可以说是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制度尚不完备的情况下实行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的结果。因此,今后要建立支持产业高度化和持续发展的金融体制,应该进行维持市场的彻底的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处在发酵过程中,世界经济虽然已经开始缓慢复苏,但还缺少能够带动经济强劲增长的亮点。并且,一些比较大的发达经济实体像美国、日本、欧洲等经济复苏步伐放缓,许多金融问题还处在逐渐解决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9.
当人们对虚拟资本(比如次级债券)未来收益的现值丧失信心时,将纷纷抛售虚拟资本,追逐货币,货币内在矛盾激化,金融危机爆发。美国金融危机是信用危机,根源在于货币和资本内在矛盾的激化。东北地区经济对外开放度不高,金融机构发展迟缓、银行不良贷款水平较高、直接融资比重偏低,美国金融危机对东北地区经济和金融业的冲击不大。在美国金融危机背景下,东北地区金融发展策略包括防止不良贷款产生、促进具有区域特色的金融创新、加强企业直接融资、完善信用体系、加大对农村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等。  相似文献   

20.
一段时间以来,越南政府和经济界认为.由于越南没有开放金融市场.外汇控制比较严格,所以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不大。但近来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程度进一步加深,影响进一步扩大,加上越南1997年国际收支逆差达到该国当年GDP的8.6%(1996年为5.5%).越南政府和有关人士开始对金融和外汇管理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不安,表示在“外汇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外汇的管理将对国家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近期来越南经济界对外汇管理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形成了三种不同的观点。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出现在亚洲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