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有记者问柏杨的遗孀张香华:对柏杨先生的观点,也有许多争议,台湾的李敖就公开地批评过柏杨先生的观点。对这些观点不同的意见,柏杨先生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醉酒     
孟红 《党史纵横》2008,(1):12-15
新婚之夜,周恩来“得罪”了邓颖超 周恩来第一次喝醉酒,是在他与邓颖超结婚的典礼上。邓大姐后来曾对周恩来身边工作人员说起过这件事,她笑着摇摆头感叹说:“从那天起,我才知道总理能喝酒,也就从那天起,我就开始反对他喝酒。可是没办法,几十年了,也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的酒一直没少喝……”  相似文献   

3.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同志曾对批评有形象的比喻:“房子是应该经常打扫的,不打扫就会积满了灰尘;脸是应该经常洗的,不洗也就会灰尘满面。我们同志的思想,我们党的工作,也会沾染灰尘的,也应该打扫和洗涤。”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调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有一点“辣”味,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红红脸,出出汗。  相似文献   

4.
贫穷的外套     
李乔 《党建文汇》2008,(2):48-48
农夫回家时,发现屋里有个衣不蔽体的陌生人:“嘿,”他大声喊,“这是我的家,你赶紧离开!”“尊敬的先生,”陌生人回答,“从今天起,这儿也将是我的家了,您怎么可以把我赶走呢?”农夫奇怪地问:“我以前怎么没见过你,你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5.
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好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线》2013,(11):1-1
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好高质量的专题民主生活会,是保证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批评和自我批评怎么搞,专题民主生活会怎么开,如何保证质量,中央有明确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清除党内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有力武器。”前不久,中共北京市委常委会用四个半天的时间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直面问题、不躲不绕,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我们作出了榜样。  相似文献   

6.
作为乡镇主要领导的党委书记,大事要抓,实事要办,繁事要干,这就在工作中无形增加了许多难点:   “班长”难当。一个乡镇机关一般有几十号人,由于他们的性格、年龄、文化、阅历和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和办事情的能力也往往不尽相同,在工作中,特别在触及到个人利益的时候,有可能影响到个人情绪,有时还会引起严重摩擦。乡镇一把手固然要学会“将相和”,但由于人事权由上面管,工资由上面发,由此导致一些干部长期躺在“铁交椅”上端“铁饭碗”,批评不得,得罪不起。   单位难管。各乡镇都有一些党组织关系在乡镇,但管…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06,(10):4-4
在回应美国对中国军费问题的批评时,沙祖康在英国广播公司的访谈节目中直言:“美国最好闭嘴。”一句“shut up”(闭嘴)。让沙祖康在国内民众中人气陡升。但熟知他的人说,坦率其实是他的一贯风格。  相似文献   

8.
编前话:2015年春天,我们有幸结识了中国红色文化国际交流促进会副会长谢太平先生,并读到了他的专著《万马军中一哑兵》。我们立刻被书中的“哑兵”所吸引。由于大家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哑巴”就成了他的名字。这位“哑巴”战士,从误入红军队伍,到革命战争年代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再到为新中国建设事业奉献了一生。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革命军队对他的培养和影响,也看到了他作为一名军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于是,我们特约谢太平先生选取“哑巴”一生中的若干闪光点,写成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党建与人才/2002/10、11前些时,社会上曾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你不说我,我不说你;你若说我,我必说你。”这也是近年来许多人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典型心态。在这些人看来,谁都不敢保证自己没事,而不让别人说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说别人的事,只有不说别人的事,才能保证别人不说自己的事。市场谈判都可以搞“双赢”,批评为什么不行呢?深入分析这种对待批评的心理,不难发现,这是一种典型的变异批评心态。因投鼠忌器,害怕拔出萝卜带出泥而只好心照不宣了———咱们大家都有事,谁也别说谁。以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开展正…  相似文献   

10.
《学习导报》2010,(23):39-39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许多人认为哥伦布只不过是凑巧看到,其他任何人只要有他的运气,都可以做到。于是,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一位贵族向他发难道:“哥伦布先生,我们谁都知道,美洲就在那儿,你不过是凑巧先上去了呗!如果我们去也会发现的。”  相似文献   

11.
《理论与当代》2009,(12):56-57
朱四倍在2009年第19期的《半月谈》上撰文指出:9月11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与干部座谈中谈到,党员干部要主动到基层去,到农村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他说,如果党员干部不主动关心群众。干群关系就不是“鱼水关系”,而是“油水关系”了。一个“为上级服务”的帖子曾广为流传:“我是一个县级市的基层官员。我们的一切,从升迁到工资都掌握在上级领导手中,不由得我们不为上级领导服务。得罪了百姓,他们顶多骂我们几句,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14):78-78
某人收到一封匿名信,内容如下:“__烟,__奖,__查,__取,__空,__签。”他花了很长时间都无法理解其中涵义,只好求助朋友。朋友看了看后,一脸严肃地对他说:“你最近得罪什么人了吧?小心啊。”他一脸疑惑:“为啥?”朋友说:“很明显,这封信是说你欠抽。”  相似文献   

13.
黎均平 《廉政瞭望》2014,(20):63-63
无奈,是命运把她安排在了墙头.她没有选择,只好蜗居逼仄的一方三寸地。立于墙头,惹眼,招风,遭人诟病,根子又浅,一不小心,就容易跌下墙头。四面八方的风,她都得罪不起。对四面八方来风,她都要作出回应。恭顺,摇摆,见风使舵,她把这些世俗偏见一齐扛在肩上,穿越风雨。不申辩,也无从申辩,她的口太小。风依然该吹照吹。舌依然该饶照饶。  相似文献   

14.
项平 《新湘评论》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15.
项平 《学习导报》2008,(3):63-63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友兰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的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出:“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大学原校长蒋梦麟在《忆孟真》(傅斯年字孟真)一文中回忆说:“12月27日为北京大学52周年纪念。他(即傅斯年)演说中有几句话说他自己。他说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蔡元培)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的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但他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最后他笑着批评蔡、胡两位先生说:‘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  相似文献   

17.
3年多后,昔日的太子奶集团高管阿成回忆:“董事长四处指点江山,做形象工程。”他说,“我们怎么看,这项目都做不来,气候、草资源,都不适合。”然而,作为这个王国的缔造者,无人敢掠其锋芒。  相似文献   

18.
要去采访“养蜂大王”王金生,我们都很兴奋。当记者好多年了,采访过各行各业的人,可采访养蜂人还是头一次。在去王金生家的路上,我们在心里想象着这位“大王”的样子,也许他是一个很“酷”的老板吧,要不,人家怎么敢称“大王”呢!等见到了王金生,我们心里都感到有点意外:这就是全省知名的“养蜂大王”!与其说他是一个有几十万元资产的老板,倒不如说他更像一个乡村小学老师。王金生,矮矮的个子,白白的脸皮,眼睛大而有神,脸上总挂着温和的笑容。他平时话不多,但一说起养蜂的事,就会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王金生老家在怀德县,…  相似文献   

19.
“他是那么一个有教养的孩子,我真是很气愤他到底得罪了谁!”2010年11月30日,刚探视完连胜文的国民党“立委”邱毅心痛地走出台大医院?离11月26日的枪击事件过去近一周,在邱毅看来,连胜文的病情恢复并没有外界媒体描述得那么好:国民党荣誉主席之子连胜文,究竟是谁要杀害他?这是台湾“五都”选举后所留下的最大谜团。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许全兴“学风与方法”的回应。在从事研究和批评文章前不针对自己研究和批评对象做一番认真的学术调查,反映出来的是学术浮躁;将甲问题扯到乙问题,既给自己造成逻辑混乱,也误导读者,反映出来的还是学风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