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外公老先生     
黑毛 《工会博览》2010,(6):47-48
我的外公是姜炳元老先生。外公若能听到我这样称呼他,该乐得合不拢嘴了。每次当他自娱自乐地唱戏,念到“老先生”几个字时,便变得更加的兴奋起来,摇头晃脑,陶醉极了。在外公心目中“老先生”是有文化有修养的人,是值得崇敬的人。外公一辈子是个农民加石匠。可他实质上是不折不扣的艺人,博爱仁慈的长者,乐天知命的智者。外公无愧“老先生”的称号。  相似文献   

2.
外公是老兵     
我的外公名叫谭先吉,他是一名曾在部队服役多年的老兵,是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参军的,他随部队跨过鸭绿江,与朝鲜军民并肩战斗,共同打击美帝的嚣张气焰. 外公从志愿军部队退伍后,并没有听从组织的安排,到当地的公安系统就职,而是回到了老家,当一名农民.外公常说,早年在外当兵,不能经常在父母身边尽孝,退伍了,一定要把这个遗憾补上,所以,就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家种地.  相似文献   

3.
郝斌生 《法制博览》2010,(16):28-29
一 写下这个标题,不是我的发明,应该归功于时下正在热播的电视剧《手机》中“有一说一”栏目组的总策划费墨老先生。是他启发了我,让我举一反三,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KTV会议,洗脚房会议,麻将桌会议,桥牌室会议等等。  相似文献   

4.
讴歌 《南风窗》2008,(17):95-95
一直对与科学(特别是医学)有关的混搭,保持着非同一般的兴趣。因为我所经历、见证的医学生活,大部分时间枯燥无味。上医学院时,有天下午,学校破天荒请来了两位客人做讲座。一位是长发扎成马尾巴、拿着萨克斯的老先生。一位是顶着"性学专家"头衔的老太太。老先生给我们讲他如何受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的影响。认识了音乐里的自由性,又是多么地喜欢  相似文献   

5.
外公入党     
外公是五十年代的师范大学生,他从小就向往中国共产党,并渴望早日加入党组织.无奈外公家的家庭成分是上中农,在那唯成分论的时代,尽管外公在大学期间,刻苦学习,成绩优异,要求进步,积极靠近党组织.但是,最终还是没有入上党.  相似文献   

6.
正"喂,丫头啊,干嘛呢?……哦,没啥事,你妈妈带外公看病去了,我就问问你,电视上说北京又雾霾了,要注意身体啊!"这是最近爸爸在电话里经常说的话。爸爸是耍杂技的,都说孩子小时候不记事,可我对幼儿时的个别片段却记忆犹新。记得在我刚会独自站立的时候,爸爸很喜欢用一只手将我托举至空中,让我在他温热厚实的掌心上站着,这个亲子游戏对于爸爸和我来说既简  相似文献   

7.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年近九旬老人曾我祐次先生率日本"日中友好2l之会"成员访华的第15个年头。2001年起,曾我老先生满怀日中友好之情,不顾重病缠身、年事渐高,每年坚持到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带动一大批日本社会各界民众参与其中。15年来,曾我老先生以及"日中友好21之会"的朋友们见证了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也经历了中日关系十几年来的起起伏伏。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我们书面采访了曾我老先生及来华植树的部分成员,将通过连载的形式,共同回顾他们15载植树历史,倾听日本民间对中国和中日友好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张继美 《工会博览》2006,(20):50-50
儿子今年八岁,刚上小学二年级。别看他小小年纪,花钱却是大大方方。去年春节,趁着手中有压岁钱,独自上街买了二百多元的玩具,惊得我和他老爸口瞪目呆,赶紧把他剩余的压岁钱收缴“国库”。可这小子并没有吸取教训。自己手头紧了,眼光又盯上了他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闹着买这买那,似乎存心和我们作对,总是挑着价钱高的买,对几元十几元的玩具显得不屑一顾。老人们往往经不住这小鬼的软磨硬泡,尽管我们再三劝阻也会偷偷满足他的心愿,结果让儿子的“胃口”越来越  相似文献   

9.
尊严     
这似一个虚词,可分量很重。当马寅初老先生的《新人口论》被从上到下雷霆万钧地打压时,他面对苍生岁月,昂着头。另有一位美籍华人,几年前在参加一次国际冰雕大赛时,在许多国旗里没有找到中国国旗,去质询才知因为政治原因中国未被邀请。他转而对主办者说:“那我代表中国。”别人为之吃惊。他坚持己见,否则就撤作品。后来,他获奖后,奏响中国国歌升起中国国旗。 帕斯卡说:我们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相似文献   

10.
年逾八十,却无龙钟之态:须发皆白,却步履轻捷。坐在我面前的这位长者是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既是一位投身革命55载的老干部,又是一名本领高超、技压群芳的武术家,他就是顾留馨、曾任上海市武术协会主席,名扬中外的太极拳大师。乐为人师、诲人不倦的顾留馨曾收过难以计数的学生,上至政府首脑军中将帅,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他都相见以诚,精心传技:顾老先生侃侃而谈,向我叙述了武术生涯中令他终身难忘的几则片断。胡志明为他当过“翻译” 1956年,越南人民敬爱的领袖胡志明主席因病飞抵中国疗养,周  相似文献   

11.
“阿蓝,下午开会,有位朋友要向我们‘开炮’呢。”才上班,一位同事神秘地对我说。我一怔:“开炮?”原来,杂文家老烈看了我们今年第9期杂志后,对新辟的“成语透视”一栏的文章有些看法,他要到编辑部来给我们提点意见。说真的,乍听到这一消息,我可有点担心,总觉得那些老前辈一定是挺严肃的,编辑部的年轻人可最怕拘谨。我呀,杞人忧天——见到苏老先生,我们释然了。他言辞尖锐,对“成语透视”一栏提出种种质疑,但又是谈笑风生。什么“开炮”呀,大家谈得可融洽了。是的,我们的编辑年轻,我们的杂志也年轻,这就更需要听取多  相似文献   

12.
股市上有一句名言:‘专家不如炒家,炒家不如收藏家。’ 美国有一位先生,他在一九一四年以二千七百美元买进了一百股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股票,后来他把这件事忘了。一九七七年,这位老先生进了老人院,一次无意中收拾旧  相似文献   

13.
正2013年春夏之交,一位70多岁的老先生从《北京青年报》的报道中得知,北京市档案馆正在征集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的档案资料,他的心情格外激动。他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市档案馆的电话,表达了自己作为市劳动模范,愿意将自己个人一生积累的档案资料捐赠给国家、留给子孙后代的愿望,他就是1960年的  相似文献   

14.
也许是第三十三次抬起手腕来看表了吧,直到这时,我才想到了作为记者而不仅仅是旅客的职责,罪过!于是我撇开因飞机误点而产生的焦躁,开始观察候机大厅里的众生相。那位西装笔挺的小伙子,已经是第七次走过工艺品柜台前了吧?他踱着,看着表,我想柜台里那尊弥勒佛是看了他的焦急相才咧嘴笑的吧。大厅里那些穿制服的人却不笑,也不开口,看来丝毫不打算为飞机的误点作任何说明。这边,一位从长沙发站起来的老先生忍不住开口了:“请问,飞往香港的303航班什么时候到?”一位漂亮的工作人员答了一句温和的废话:“等着,飞机来了播音器会响的。”  相似文献   

15.
一名初二年级的学生在她的作文中写道:“十五年来,我一直在爸爸、妈妈、外公、外婆的关心和照顾下成长,没有经历过什么曲折和不幸,好象一棵在温室里长大的小草,经不起任何风浪……”。  相似文献   

16.
现在的独生子女习惯了被关心、被爱护,却不懂得去关心帮助别人。我的女儿就是这样,在浓浓的爱意包围下,失去了感知爱的能力,有时写作业做得累了,就会发号施令:“给我倒点水!”外公便屁颠屁颠地把茶杯送到她面前;“给我拿点东西吃吃!”外婆又忙不迭地把削好  相似文献   

17.
吴珮均 《工会博览》2014,(15):48-48
“喂,丫头啊,干嘛呢?……哦,没啥事,你妈妈带外公看病去了,我就问问你,电视上说北京又雾霾了.要注意身体啊!”这是最近爸爸在电话里经常说的话。爸爸是耍杂技的,都说孩子小时候不记事,可我对幼儿时的个别片段却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8.
东京那些火柴棍式建筑日本善邻协会的一位友人曾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我们协会有自己的产业——一栋大楼”,不过他补充,“不是中国这种大大的大楼,是一个小小的大楼。”当时我以为是老先生中文表达不清楚,说小房子不就得了,叫什么“小小的大楼”。今年到日本参观采访,才明白什么叫“小小的大楼”。一进东京市区,沿街见到大量奇怪的建筑,鳞次栉比,说它小吧,动辄就是十几层高,说它是大  相似文献   

19.
王颖 《工会博览》2005,(16):7-7
上世纪50年代初,四川籍的钟德钧放弃大学学业,来到北京市总工会,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工作当中。从此他与当时的《北京工人》,现在的《工会博览》杂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日前,本刊记者采访了这位见证过《工会博览》杂志发展、年逾七旬依然精神矍铄的老先生。  相似文献   

20.
双周·观点     
判断官的好坏标准以前有一个老先生对我说:以为自己是“老几”的官,决不是好官;不认为自己是“老几”的,有可能是好官。我判断官的好坏标准是“三不怕”:一不怕上级,二不怕群众,三不怕身边的人。怕上级的是庸官,怕群众的是贪官,怕身边的人的是昏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