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限防卫权的价值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限防卫权的价值与完善杨晋平一、对无限防卫权的价值评判在法学理论上,依据权利发生的因果联系,可将权利划分为原权和派生权(或称救济权)。原权指基于法律规范之确认,不待他人侵害而已存在的权利,又称第一权利,如所有权等。派生权指由于他人侵害原权利而发生的法...  相似文献   

2.
对“公民环境权论”的几点疑问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徐祥民 《中国法学》2004,(2):109-116
公民环境权论自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矛盾。人类整体性的环境权中包含个体性环境权这个基础性判断是立不住的。人类环境权中的人类是集合概念,这种意义上的人类所享有的权利不必然落实在作为人类的分子的自然人身上。地球环境是自然提供给人类的客观利益,而不是以人们之间相互关系为前提的权利。在这种不可分割的共同利益面前,每个人都只是客观的享受者,而不是政治意义上的创立者和法律意义上的请求者。所谓环境权不是关于具体的环境利益享有者与其他人之间关系的概念,而是人类整体与人类个体关系的概念。在环境的整体利益和综合利益之下发生的人类个体的单独的、分配性的利益关系是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等,与之相联系的权利是财产权、人身权,而不是环境权。在这种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侵权是对财产权、人身权等的侵犯,而不是对环境权的侵犯。公民环境权论者以权利制约权利的设想是一个编不圆的美丽花环。他们所论述的“环境参与权”的实质是参与权,不是环境权。  相似文献   

3.
罗建兴  康静 《法制与社会》2010,(19):267-267
"行乞权"在我国的、法律中并没有任何明确的规定,一些人认为"行乞权"是乞丐的生存权,一些人认为"行乞权"是乞丐的道德权利,我们不能武断的认定行乞权就是穷人的权利,也不能对那些确实丧失劳动能力又无家可归的流浪人员进行全面的否定。我们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正确而又全面客观的看待行乞权问题。  相似文献   

4.
基因科技是开启人类生命之门的钥匙。生命科技的发展引发新兴权利的出现,基因科技的迅速发展引发基因权利的产生。人类体外胚胎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属性在现实法律语境中尚不明确。体外胚胎是"自然法则意义上的人",具有发展成为人的潜能,含有一定的人格利益属性,是基因遗传权的客体。将基因遗传权定位为法律权利,完善基因遗传权立法体系,健全司法救济程序,同时建立体外胚胎救济制度,是实现体外胚胎基因遗传权法律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复制和复制权概念的混淆一直是著作权法在学术以及实践运用领域长期存在的法律问题。法律人对这两个概念的模糊理解,一方面导致学术界对于我国著作权法律体系的割裂认识,比如复制权和其他著作权权利的关系、著作权侵权法律关系中无法区分侵权客体要件和侵权行为要件等;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的发展,一旦出现新的著作权侵权类型,无法进行权利归类,无法正确区分著作权各项权利所统摄的范围。文章将依据对复制和复制权概念的区分,正确梳理著作权各项权利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之所以如此重视权利理论的研究,无疑是基于权利(广义上也包括"人权")的极端重要性。权利及其法律制度是人类安排社会关系、社会秩序与个人生活的一件杰作。至少在现代的人类社会生活之中,"权利概念无处不在,它在我们的思维习惯中根深蒂固,以至于不能想象没有它会怎么样"([美]理查德·达格尔:《权利》,载[美]特伦斯·鲍尔等编:《政治创新与概念变革》,朱进东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版)。而它最重要的价值,就像范伯格所言,"拥有权利能使我们‘像人一样地站立起来'能够与他人直接进行对视,并且在某种根本的方面感受到每个人的平等……而所谓的‘人的尊严'可能就是人们所承  相似文献   

7.
法律主体是个随时代发展而不断变动的法理学问题。动物权利的提出与证立,具有法理学的诸多依据。自然权利、道德权利、诉讼权利都是动物权利存在的法理依据。环境法对动物权的保障代表着法律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克服与努力,具有深厚的人文意蕴与长久的建构功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认为 ,税收优先权是指税务行政机关向纳税义务人之财产提出请求时 ,所享有除法律规定之外而优先于其他权利的权利。税收优先权由以下三种权利构成 :第一 ,当纳税义务人破产时 ,税收优先得到清偿的权利 ;第二 ,当纳税义务人财产存在多个担保物权时 ,税收担保权优先的权利 ;第三 ,当纳税义务人财产存在多个被强制执行权时 ,税收强制执行权优先的权利。税收优先权之所以必要 ,是因为 :税收优先权是债权实现的保证及基础 ;税收和债权相比容易落空 ;人们的纳税意识弱于履行债务的意识。同时 ,因税收优先权影响社会交易安全 ,又须对之作必要限…  相似文献   

9.
同性恋者权利运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促使人们关注同性恋者权利面临的各种问题.争取同性恋者权利的曲折历程对现代人权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从人的尊严、宽容的哲学与宪法视角,尊重和保障同性恋者的权利,维护人的尊严与人类生活的多样性价值,并结合中国国情做出合理的政策与法律选择.  相似文献   

10.
祝建军  汪洪 《知识产权》2007,17(1):53-57
人格权保护人的人格利益,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家将指代人的人格要素的符号用于商业中,为调整由此带来的利益分配问题,产生了形象权法律制度。形象权是指,人对指代其人格符号的要素(肖像、姓名、声音等)享有在商业上使用的权利,包括自己使用和许可他人使用,并排除他人未经许可而用于商业上的专有权利。形象权在法律属性上应归入知识产权法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