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依照平等适用刑法的基本原则,我国刑法应该对男性和女性的性权利都予以保护,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则不是很具体和明确。因此应该通过完善立法来加强对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现行刑法实际情况来看,女性性权利得到了相对完善的保护,而我国男性公民性权利的保护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况,甚至出现了法律的真空。本文以我国和世界主要国家关于男性性权利的刑事立法的比较和平等适用的刑法基本原则,说明我国刑法对于男性性权利保护的滞后性,阐述了对男性性权利保护的必要性,并对我国刑法关于男性性权利保护亟待完善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刑法没有规定男性的性权利,因而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作为基本的人身权利,男性性权利应该与女性性权利一样受到同等保护。男性间同性强奸行为具有自身的特点,鉴于其高发性和巨大的社会危害性,我国刑法应该借鉴国外相关的立法例,将男性间的同性强奸行为纳入强奸罪的规制范围,并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其进行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4.
在司法实务中,许多男性的性权利被女性侵犯的现象频发,可是却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进行制裁,男性的性权利没有得到法律应有的平等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没有得到真正地实现.对于司法理论界来说,许多学者针对女性能否成为强奸罪的直接正犯这一问题也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定论,现在很多国家已经认可了“女性可以成为强奸罪的直接正犯”这个观念,而在我国确是一个空白,这说明我国的现行刑法在这个方面表现出了其明显的滞后性,不能够与时俱进平等地保护每一个人的性权利.我国刑法应该借鉴西方国家的立法规定以及考虑到我国的文化积淀,对强奸罪的规定做局部性的修改,把强奸罪直接正犯扩展为男性和女性,将强奸罪所保护的法益扩展为女性和男性.  相似文献   

5.
性权利作为公民人身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世界为各国法律所普遍保护,我国刑法亦不例外。但无论是1979年刑法还是1997年刑法,都仅仅妥善地保护了女性的性权利。与此同时,我国男性,尤其是年满十四周岁的男性,在遭遇性侵犯时却面临着刑法的空白。实现男女性权利的平等保护是完善我国法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社会全面和谐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6.
性权利作为人身权,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权利之一,它与人身紧密相联,因此也是刑法所重点保护的对象。但作为基本人身权利之一,男性的性权利保护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刑法在对男性的性权利保护上,仅规定未满14周岁的儿童有免受猥亵的权利,其余一概是空白的。这一立法空白在我国是具有深层次原因的,并威胁到了成年男性的性自主权,从而在无形中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修改刑法以保护成年男性的性权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现实社会中,男性被同性或异性性侵犯的案件层出不穷。然而,由于"男权主义"立法思想还占据着刑事立法的正统地位,现行刑事法律对男性被害者的保护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这导致既不能对犯罪者进行应有的惩处,同时也不能对被害人进行应有的保护。立足中国立法现实,以性权利平等作为探讨基点,我国应该完善刑法相关条款,进而更好地保护我国男性的性权利。  相似文献   

8.
对人们性自主权进行有效保护应当是当代立法维护人格尊严与基本权利的必然选择,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刑法》只确立了对女性性自主权的保护而忽略了男性性自主权保护的问题,体现在具体规定上,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强奸罪的被害人只能是女性而不可能是男性。实际上,就域外刑法有关强奸罪的规定来看,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没有作上述狭隘的界定。为此,需要修改现行《刑法》,将男性性自主权也纳入刑法的保护范围。  相似文献   

9.
性权利作为人身权的重要内容受到法律的保护是中外立法的通例。然而,传统中国以男性为中心的权力架构模式,造成了对权利内涵认识的差异和观念障碍,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问题始终未引起中国刑事立法的重视。本文分析了男性性自主权成立的合理性根据,论证了对男性性自主权实施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并以国外刑事立法规范为考察基点,探讨了男性性自主权侵害行为的犯罪化类型,还对中国刑法的保护机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典和理论界一致确定强奸罪的对象只能是女性,但依此却无法解决实践中存在的女性奸淫男性问题。性自由权是包括男女两性在内的人类的共同自然人权,男性的性自由权自然应当受到保护。现行刑法将男性性自由权排斥在法律保护之外,违背了平等保护原则。应对刑法相关条文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11.
当前女性犯罪的特征主要有性罪错是女性违法犯罪的基本类型;女性实施暴力违法犯罪是值得注意的一个新动向;女性作案的手段诡密隐蔽;低龄化趋势已成为明显的特点;女性是违法犯罪团伙中的粘合剂.预防女性违法犯罪一是加强教育,提高女性的整体素质;二是全社会重视,积极创造预防女性违法犯罪的条件;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其预防女性违法犯罪的作用;四是政法部门应当大力配合,做好对妇女的"维权"工作.  相似文献   

12.
妇女权益包括政治权利、文化教育权益、劳动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利和婚姻家庭权益等 ,它涉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是社会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统一体。妇女权益保护包含在宪法、刑法、劳动法、诉讼法、婚姻法等完整的法律体系中。建立了完整的法律体系后 ,能否依法办事 ,即能否依法治国成了妇女权益保护的关键 ,依法治国是实现妇女权益保护的前提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刑法规范是伦理性最强的法律规范之一,随着经济、行政犯罪在刑法中的比重相应增加,刑法规范的伦理性逐步弱化,法益保护色彩加强。我国刑事立法的修改与完善方向是:直面同性恋,明确卖淫含义,不对强制猥亵的行为对象进行限制;对与淫秽物品有关的行为不宜泛犯罪化,应当就其场所、内容、范围、对象的不同加以区别;宽容对待隐私权,维护社会公德,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增加性贿赂的刑罚制裁,严厉打击权色交易。  相似文献   

14.
老年男性在养老经济资源、人数等方面处于优势地位。在很多情况下,这种优势会转变为老年男性对老年女性在同居关系中的支配地位。这导致老年女性在老年同居中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为了保障老年女性在同居中的权益,实现男女的实质平等,应修改相应法律规定,赋予老年妇女住房保障、必要财产保障和提供生活补助。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立法和执法应当注意处理好八组关系: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实体法与程序法的关系;公正与效率的关系;被告人权利保障与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关系;严格执行法律与行使裁量权的关系;执行刑事政策与执行刑事法律的关系;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证据不足不起诉决定后不应再作其他处理,不起诉后不应作更严厉的处分,修改法律应扩大不起诉和增加附条件不起诉,应当改革死刑复核程序和审判监督程序.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要求世界各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其中刑法作为一切社会秩序的最后保障法,对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进行调整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现行刑法关于知识产权犯罪的规定在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方面却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刑法保护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增加、充实有关犯罪的条款,严密保护知识产权的刑事法网;二是降低刑法门槛.修订现行知识产权犯罪的犯罪构成;三是调整刑罚结构,充分发挥罚金刑的作用,增设资格刑。  相似文献   

17.
我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视目前中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构成理论,笔者认识到尊重和保障人权有作为刑法基本原则之一的必要性。为引起学术界的足够重视并将该原则提高到其应有的地位,本文通过审视目前中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构成理论,尝试中国刑法中侵犯公民人身权犯罪体系的重构。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伴随着中国的新一轮市场开放、经济增长以及中国社会的分化分层,与西方合作的女性时尚杂志迅速而广泛地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白领女性,成为她们以形象、时尚、消费获致女性性别认同和阶层认同的教科书。时尚杂志对女性角色的呈现,对女性气质、服装与身体的形塑与改造,是通过女性性别技术和中产阶级身份的教科书两个关键隐喻进行的;时尚杂志通过服装等身体技术,本质化了男女的性别人格,掩蔽并再生产社会不平等、性别不平等。  相似文献   

19.
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原则,是保障刑事实体法正确实施、保证司法公正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正确有效途径,在刑事司法活动中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从刑事程序法与刑事实体法规范的对象,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发生影响的顺序,对刑事诉讼结果的影响等方面看,在刑事司法过程中,应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且程序公正优先的原则.  相似文献   

20.
履行国际人权公约 ,是我国政府维护人权的法律义务。必须加强司法人员的人权意识 ,强化刑事法律人权保障功能 ,维护公民的个人基本权利 ,包括政治权利、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文化权利。为了使我国刑事法制建设严格贯彻“两权公约”的要求 ,必须在修订刑法时明确体现限制死刑精神 ,为最终取消死刑创造条件 ,并将劳动教养作为保安处分规定于刑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