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采访侯水平很难,我们多次预约都被他婉拒:“我的工作实在太忙,加之我的确没什么值得可写的,我给你们推荐别人怎么样?”这反而坚定了我们采访的决心,情急之下,我们对他展开了“软缠硬磨”……终于,他把我们让进了办公室。  相似文献   

2.
常子章 《党史文汇》2001,(10):40-41
我于1 936年参加革命工作,并在沁水参加了牺盟会组织.1937年4月,经沁水县牺盟会介绍,我考入了以政治委员戎子和、政治部主任董天知(百团大战中牺牲)为首的山西省国民兵军官教导第10团,赴山西寿阳县进行集中训练.七七事变后,我们教导团被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三总队(后扩编为第三纵队).1 938年2月间,组织上吸收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工作的需要,党组织决定让我离开决死三纵队,参加中共翼城中心县委领导的翼城牺盟中心区工作组,在沁水、翼城县交界处的十几个村庄开展宣传抗日、发动群众参军、发展中共党员、建立中共基层组织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我叫梁宪波,今年38岁,是安达市铁西街三委的一名残疾人.三岁那年,我不慎掉在火里,由于继母视我为多余的人,没有及时抢救,使我烧去了10个手指,下眼皮和鼻子粘连在一起,下嘴唇和脖子粘连在一起.我爱人叫王宪臣,自幼残疾,1米38的个头,前鸡胸、后罗锅.我还有两个孩子,一家四口净是不幸事,要不是遇见姜婶,我们早就没命了.  相似文献   

4.
陈翔 《党史文汇》2001,(4):32-33
1938年夏,我在表兄王星三的介绍下,参加了决死14纵队.后于1939年改编归入决死4纵队,参加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斗争中.当时,交城山属于决死4纵队的根据地,我们的任务是粉碎日本侵略者的"大扫荡",保卫交城山.  相似文献   

5.
常玉文 《湘潮》2013,(11):27-30
曾涤离开我们已经整整42年了。40多年的时光,并没有冲淡我们全家对他深深的怀念。今年是曾涤诞辰100周年,我和孩子们为他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抚今追昔,曾涤生前的点点滴滴,重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相似文献   

6.
采访杨钢对我们来说颇有些不易,他敏锐的思维、扎实的经济理论功底以及对社会经济前沿性问题的见解,常常让我们的思路跟不上趟。但畅钢却说:“没办法,这就是我  相似文献   

7.
李琦 《党的文献》2005,(4):25-29
关于婚姻 本刊记者李琦(以下简称"李"):于若木同志,您与陈云同志共同生活了58年,关于陈云同志的话题,您想讲的话一定很多.我们首先想知道的是,您和陈云同志是如何认识的? 于若木:1937年11月29日,陈云同志到延安的第一天,我就见到他了. 我是随着青年知识分子的洪流,1937年10月到延安的.那时候,他是中央领导人,我是一个普通党员、普通知识分子,在陕北公学学习.那天,我们忽然听到飞机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润物细无声"--真挚厚道的长者 1984年春节过后,解放军总医院领导及保健办公室负责同志找我谈话,决定派我到聂荣臻元帅医疗组工作.当时,聂帅正在住院治疗.3月底,聂帅病情稳定,准备出院,组织上决定让我们医疗组伴随聂帅回家,继续为他老人家巩固治疗.  相似文献   

9.
"东方红"这个地名,在中国地图上有.它是我们国家最早看见太阳的城镇之一.这个牡丹江通向东部边境的铁路终点站,归虎林市管辖.好多年来,每当有人提起"东方红"这个地方,我总是有点儿情不自禁.因为1958年之初,我到那一带参加垦荒时,那名字还没有呢!  相似文献   

10.
谷兰 《党史纵横》2004,(9):42-43
"祁鸣局长,人好啊,有这样的好领导,真是我们老干部的福气啊!"这是一位老干部拉着我的手,深情地对我说的话.而他口中的好局长就是沈阳市财政局局长祁鸣.  相似文献   

11.
我叫欧云南,今年47岁,是私营企业都江堰市巴士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2000年初,我找到都江堰市幸福镇党委,请求在我们公司建立党组织。在私营企业建党组织,我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困惑中的选择说句心里话,我主张在自家的企业里建立党组织的初衷,并不是想把党组织当成金  相似文献   

12.
感人至深,可编一消息(或报导)载《四川日报》。——张学忠看了李俊同志的文章,我很感动。我既为我们有这样的老党员感动骄傲,又为我们组工队伍充实了这样的新同志感到高兴。请代我看望李俊同志,应向李俊同志学习。——魏宏2005年初,在洪雅县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拉开序幕时,一名柔弱纤秀的女同志被抽调到县委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工作。她,就是该县花溪镇的一名普通干部李俊。她,看似普通平凡,却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着组工干部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时间的较量刚接到通知时,李俊的心情很激动,想法也有些天真。因为她原来常听别人讲,城里的工…  相似文献   

13.
郭秀珍大姐精神矍铄,花白的头发闪现出一丝沧桑,坚毅的双眼透露着几分干练,扎根福建56年仍带有浓重的山西口音。“我是‘牺盟会’的,我老伴是老红军、老八路,抗战时期我们都与日本鬼子面对面地浴血战斗。”郭大姐开门见山,以曾经熟悉的乡音,渐渐把我们的思绪带到了八路军驰骋的巍巍太行。  相似文献   

14.
"我爱我的租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我写作是为了政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家、对人民有所贡献,绝不是为了美化自己……我要掏出自己燃烧的心,要讲心里的话."  相似文献   

15.
今天,我来到莫斯科,与俄罗斯的朋友们一起缅怀、追思我的父亲陈云同志,心情非常激动.我代表陈云同志的家人,感谢俄中友协组织的"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会",并对大家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父亲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十年了,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他将一生都融入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尤其在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探索上,倾注了毕生心血.  相似文献   

16.
生命如歌,绿色相伴。怀着对医学事业满腔的热忱,二十多年来,赵聪用心血和汗水耕耘在医学园地,为患者撑起一片健康的天空,呵护着一片生命的绿色。时空变换,绿色使命依然。2004年9月,赵聪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岗位,调任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后兼任院长。“从我进入医学院那天起,我就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医学事业,到二医院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鞭策和鼓舞,我将快马加鞭。”我们刚一见面,赵聪就一语概括了他已经和将要专注于医学的“绿色”人生。执着源于热爱1978年,赵聪高中毕业,从小就立志当大夫的他报考了重庆医科大学。…  相似文献   

17.
张峻 《党史博览》2001,(5):44-47
我是雷锋的一个战友,一个十分特殊的战友. 因为工作的关系,1960年,我曾和雷锋在一起相处了短短的79天.在这79天里,我真正认识了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士兵,一个伟大的普通人.尽管雷锋产生于一个政治需要的年代,但他的精神内核是永恒的,不会随着时间的流动而磨蚀.相反,随着政治色彩的淡化,今天站在我们面前的雷锋应该更加亲切,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和理想,因此我想打破近40多年来的沉默,说出一些鲜为人知的雷锋故事,告诉人们一个真实的雷锋.  相似文献   

18.
在采访中,我和李庆长就他思想形成中的一些认识问题进行了探讨,他在这些闪着质朴辉光的谈话中告诉了我们--"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相似文献   

19.
李海文 《党史文汇》2002,(10):19-21
问:您是什么时候参加革命的?怎样认识彭真的? 答:我认识彭真比我二姐张洁清早.姑姑张秀岩是李大钊的学生,在大革命时就参加共产党,投身革命.我们兄妹都受姑姑的影响参加革命,所以毛主席说,她改造了一个家庭.我是1 934年开始接触革命的人和书,1 935年参加"社联",那时我上高一,16周岁.1936年暑假后,学校把我和另外参加革命活动最积极的同学,以旷课等"罪名"开除了.我就到天津找我的姑姑张秀岩、姑父李铁夫.他们是天津党组织的领导人.我那时候最佩服的是我的姑父李铁夫.李铁夫是朝鲜人,因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朝鲜被通缉,站不住脚了,才到中国来,并参加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者,那真是完全彻底,他把中国革命事业看成自己国家的革命事业.他对我的教育和他的为人,我这一辈子都忘不了.  相似文献   

20.
半个多世纪以来,每当我回想起为解放厦门身先士卒、英勇牺牲的阮也平同志和战友时,心情就十分沉痛。 1949年9月上旬,我在二十九军二五四团七连任连长。为解放厦门岛,我连奉命进驻同安县丙洲岛,连部设在海边一幢两层楼民房内,任务是突击海上训练。我们向渔民买了12条小渔船,每班一条,连部两条。干部、战士每天乘着小船,到那终日奔腾呼啸的海上,适应海情、水性,学习划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