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要点: 了解1924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在中国兴起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第一次大革命是党参加领导的一次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伟大斗争;了解党关于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认识党对大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了解大革命失败的原因,认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曾给予了很多正确的指导和援助,促进了大革命的发展,这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但是,共产国际在不甚了解中国革命实际的情况下,就以中国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姿态自居,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严重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从而使大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和重大失败。  相似文献   

3.
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革命通常被称为“大革命”。“大革命”提法在中国何时开始使用已无法细考。毛泽东1919年8月所写的《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曾提到:“印度朝鲜,又起了若干的大革命”。可见“大革命”的提法早在  相似文献   

4.
对第一次大革命史的研究在文化大革命前就较有基础。党中央在延安时代就作出了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和其他党中央领导同志也多次总结过第一次大革命的经验教训。抗战时期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理论,很多都是直接吸取大革命经验的结果。10年来,正是在这样一个有过几十年研究历史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共发表文章大约有2000余篇,是前30年的4倍。对这些成就以及今后需要加强的方面,本文只做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5.
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能否得到正确解决,关系到民主革命的成败。大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以新三民主义为共同政治纲领携手合作,既共同推动又分别指导着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由于两党指导思想的不同,因之形成了不同的政策。本文试对国民革命时期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农民政策做一比较研究,这对我们分析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大有碑益的。一国共两党是在反帝反封建的总目标下合作的,两党对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基本一致。两党都认识到农民占中国人口的80%,又身受各种压迫,要革命成功必须重视农民这一主要的…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苑》2014,(7):30-30
1924年至1927年,在中国的大地上爆发了一场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这场革命运动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人们通常把它称为中国的“大革命”。这场革命的宗旨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列强,就是打倒帝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宰割中国,使中国从帝国主义统治下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帝国主义是通过中国的封建军阀来间接地统治中国的。中国的军阀,当时以北洋军阀为主,因此,以推翻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为目标的大革命是一场民族民主的大革命。  相似文献   

7.
从大革命失败到1930年5月,邓演达的平民革命理论已经形成。深入研究这一理论,对于我们更全面准确地把握大革命失败后革命阵线的变化,深刻地认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一 1924—1927年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革命由高峰坠入低谷。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和各种政治力量都面临着“中国向哪里去”的抉择。邓演达的平民革命理论,就是小资产阶级在大变动时代的一份最重要的答卷。邓演达提出平民革命理论,首先是基于他对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他认为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社会,既不是单一的封建社会,也不是纯正的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8.
最近,我读了王宗华教授主编、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大革命史》,感到十分高兴。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革命史和近现代史研究的一个可喜的成果。 1924年到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已经过去60多年了。这次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个高潮,其发动群众之广泛、斗争之深入、经验教训之丰富和深刻,都是中国近代革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它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又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全国解放战争的中国人民大革命胜利的前奏和预演,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全面深入地研究这次大革命的历史,是当代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60多年来,虽然有关大革命史的论  相似文献   

9.
蒋介石叛变革命后,武汉政权处于反革命力量四面包围之中,中国革命处在紧急阶段。共产国际执委会于1927年5月召开第八次全会,讨论处在危机中的中国革命问题。会上斯大林作了题为忡国革命和共产国际的任务》的报告,通过了《关于中国问题决议》。这个决议集中反映了共产国际在紧急阶段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如何全面科学地分析和评价它,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研究中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史学界在评价这个决议时,不论持何种看法,其共同之处,就是很少联系此前一段时间里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示;在分析该决议未能贯彻…  相似文献   

10.
《当代贵州》2012,(35):59-59
为了认真总结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中国共产党在苏联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表决权的84人。大会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指出现阶段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引起中国革命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现阶段的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1.
季山嘉其人     
季山嘉是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系史上有影响的人物,但是国内已出版的关于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关于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的辞典都无他的条目,季山嘉的真实姓名是什么?来华前经历如何?回苏后命运如何?国内很少有人知晓。袁南生在今年第2期《共产国际研究》上撰文特作简单介绍,以填补这一空白。  相似文献   

12.
周恩来在《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中说过:“当时海陆丰的力量比井冈山大,各种条件都比井冈山好,但结果还是失败了,”比较井冈山与海陆丰的成功与失败,对于研究建立小块红色政权的经验教训及第一次大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革命战略策略的转变,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一所在俄国首都开办,为中国大革命培养政治理论骨干的特殊学校。它的成立与黄埔军校有相似的背景,它的作用和对中国革命影响之大甚至超出黄埔军校。学校的由来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国共合作进行民主革命的产物,也是苏维埃俄国支援中国革命运动的一个成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以后,国共合作的大革命运动进入高潮。1924年5月,苏俄帮助下创立的陆军军官  相似文献   

14.
1924年至1927年的中国革命,是在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的的民族民主革命。这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和部分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参加的革命运动。当时,国共两党和广大群众都把这一革命称为国民革命。但1927年国民革命从胜利转向失败以后,这一革命的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国民的构成也有很大的不同,革命的人民及广大群众,在为挽救革命失败而进行艰苦斗争的过程中,为弘扬革命正气,把国民革命改称为大革命。从那以后60多年来,中国大革命的称谓一直沿用到现在,并已成为人们用来称呼这一时期革命的习惯用语和专有名词。大革命这个称谓虽不尽科学和确切,但考虑到人们的习惯,我们这套丛书仍用这个称呼,命名为《中国大革命史丛书》。  相似文献   

15.
开辟中国革命的新道路,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尽艰辛为中国革命做出的最伟大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16.
《北京支部生活》2012,(9):32-33
★历史背景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走上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道路。在关于中国社会性质以及革命性质、对象、动力、前途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上,迫切需要召开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认真加以解决。由于国内当时正处在极为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很难找到一个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革命意识形态,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理论。新民主主义理论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关于中国"革命"的一系列看法,剖析了"革命"的话语结构,从而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表达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18.
邵红侠 《世纪桥》2011,(21):35-36
陈独秀是一位很复杂的中共党史人物,中国大革命又是学术界颇有争议的一段历史。《陈独秀与中国大革命》这部专著澄清了许多重大的历史疑点,纠正了许多学术界的传统谬说,得出了一些令人信服的新结论,对中国大革命历史本相进行了科学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此文是根据苏联学者杰柳辛和A·C·科斯佳耶娃所著《中国1925—1927年革命:问题和评价》一书中的“苏联历史著作对革命结局的评价”一节(莫斯科1985年版第227—234页)编译而成。文中介绍了苏联学者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一些重大问题的不同看法,反映了苏联史学界对中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现有研究水平。作者杰柳辛系苏联东方学研究所中国研究室主任、历史学博士;科斯佳耶娃系该所历史学副博士。本文的大小标题均为译者所加。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我认为大体可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以1927年7月中国大革命的失败划线,在其以前,主要是1925——1927年,为早期思想形成阶段;在其以后,主要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思想逐渐成熟阶段。本文仅就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伟大思想作些粗浅探讨。毛泽东早期关于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又可分为两个小阶段:1925年“五卅”运动以前,毛泽东早就注意联系中国实际研究一些农民问题,对农民运动开始关注;“五卅”运动以后,毛泽东开始以主要精力领导农民运动,并认真深入研究中国农民问题的理论,逐渐形成了中国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革命的光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