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教育权的本质:从代际、学习社会到维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成铭 《法学杂志》2005,26(1):79-82
对受教育权本质的认识直接决定着各国对受教育权保护重点的选择。笔者采用瓦萨克的人权代际论对受教育权的规定性加以考察,并形成了关于受教育权本质的三种理论:公民权说或政治权说;经济、社会、文化权说;发展权说。同时,又采用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关于“学习社会”的理论提出了学习权说。在系统探讨上述四种学说的基础上,笔者从受教育权维度的视角提出了关于受教育权本质的“四维说”。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理论误把德国刑法中的不法译成违法,于是本来的不法性认识研究在我国转化成了违法性认识研究。本文从德国刑法违法性本来的含义(当与不当)出发,对比研究我国违法性认识研究的现状,得出德国违法性认识相当于我国社会危害性认识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监狱的基层监区、分监区(以下统称监区)是比较特殊的一类社会组织,它执行着多种社会职能,担负着实现多种特定社会目标的任务。然而实践中却在不同程度和范围内存在这样的问题:即作为这一组织的管理主体——监区干警,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尤其是干警对该组织的职能、目标和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缺乏全面、系统、深刻的认识,导致干警对自己的理想角色(或期望角色)认识不够,因而难以正确、恰当地处理好与被管理对象(罪犯)的关系和全面履行好所应负的职责。  相似文献   

4.
受生存竞争的制约,人可以获取暂时的需求满足后的心理快乐,而无法获取永恒的归属性的幸福。但当人们摆脱了把幸福局限于快乐的获得的狭隘的认识时,在创造自己的历史中,将获得永恒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国际人权文件对受教育权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受教育权是纯粹的权利而不是权利与义务的附合体。本文从社会权和自由权的二元区分角度出发,分析了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而具备的基本权能以及其实现方式,并着重分析了受教育权对于国家和个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权利,国际人权文件对受教育权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受教育权是纯粹的权利而不是权利与义务的附合体.本文从社会权和自由权的二元区分角度出发,分析了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权利而具备的基本权能以及其实现方式,并着重分析了受教育权对于国家和个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刘燕文诉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案和田永诉北京科技大学案发生后,围绕学位证书、学校处分决定等受教育权争议,大学生状告母校的案例屡见不鲜。本文指出高校自治与大学生受教育权从紧张走向和谐,需要准确认识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从立法上保证高校自治的能动性,加快高校的良法自治进程,并完善受教育权的救济渠道。文中从特别权力关系的角度入手,分析了司法审查部分进入高校教育管理领域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完善受教育权的法律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8.
商业秘密概念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社民 《知识产权》2002,12(2):29-33
关于商业秘密的概念,世界各国的法律和国际公约分别从商业秘密的范围和构成条件出发进行界定。我们认为,对于一个事物要进行清晰地认识,应当从它的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去揭示,这样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重视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不能准确地认识事物。因此,对于商业秘密这一受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新事物,应当从商业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的艰辛历程中,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已渐受关注,再审视并认真思考社会弱势群体中农民的法律意识对法治建设的作用是极有必要的。不应把法治建设曲折的主因归于农民法律意识缺乏或淡薄,应当避免这样的错位认识及不合理看待,须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正确对待,以利于中国法治建设科学前行。  相似文献   

10.
黄伟峰 《法制与社会》2011,(33):268-269
机动车交通事故强制责任保险(“交强险”),是适应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新立法而确立的第一个强制责任保险制度。在适用过程中,人们对其的认识经历了从纯粹保险险种到社会公共利益制度的转变,从替代顺序赔偿到第一顺位赔偿的转变,从严格限制理赔范围到严格限制免赔范围的转变。本文指出通过三个转变,实现了交强险从制度创设走向正确适用的有效改观,认识交强险制度及其现实适用,将助于理解立法精神,把握现实适用。  相似文献   

11.
人是以观念的方式把握世界,如果认识世界在观念的起点就存在分歧,势必会影响人们对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规律的认识,影响到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谐社会”作为一个范畴进入哲学的视域,就需要对它进行新的审视。因为具体学科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定义,以及人们在意识中形成的千差万别的诠释,在概念上具有含混性,在层次上存在差级性,不适于作为一个有效的对话平台。从哲学意义上的构建一个“和谐社会”的对话平台就成了问题存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作为犯罪社会学的重要理论,社会失范理论为我们认识犯罪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较为深刻地提示了犯罪的社会根源。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把社会学实证研究方法引入犯罪学,形成了系统的社会失范论。美国社会学家默顿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出发,继承并发展了该理论,使之成为解释犯罪现象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3.
对于我国刑法中“受委派从事公务”的范围界定,在理论界与司法实务中均存在不同认识。本文针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从刑法理论、现行立法和司法解释的角度,对“受委派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概念与范围进行了分析与界定。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人治孰是孰非一直以来是人们探讨的话题,我们在建设法治国家的道路上,有些人治的思维和思想却一直处于认识的空白区域,迟迟得不到客观地认识,因此更无从转化和改善。近年来,随着信息不断地公开化与透明化,公民通过网络对政治和社会生活的直接参与,无疑推进了我国的法治进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可以看出这次改革的决心和力度,本文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现象出发,以法律人的眼光审视这些现象产生的成因和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玲 《法制与社会》2011,(6):189-191
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深刻塑造、改变人们生活面貌的同时,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群体性事件的多发让维护社会稳定成为当前社会转型期的热门话题。只有从根源上深刻认识社会矛盾的成因,准确定性社会冲突的类型,才能理性定位、化解当前的社会利益冲突和矛盾,并据此提出转型期维护社会稳定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当前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解决现阶段的社会问题也成为社会管理者的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从深层次认识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当前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着重分析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并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建议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来处理这些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妥善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浅论和谐社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解决中国当代社会发展问题为目的的和谐社会理论,由于其强调的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核心观念相契合,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深度结合。它一方面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带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另一方面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一步深入指明了方向。从中国传统文化改造的层面把握和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理论之所以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认识,并进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当前的社会问题比较突出。解决现阶段的社会问题也成为社会管理者的必须要完成的工作。从深层次认识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才能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我国当前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着重分析了经济长期快速发展所带来的问题。并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我国的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建议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手段来处理这些社会问题,以求达到妥善处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公司社会责任是对传统公司功能——股东利润最大化的一种修正。公司社会责任旨在从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在尊重公司股东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提出公司应对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负有相应的义务。公司社会责任自提出起,争议一直不断。带着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思考,笔者尝试从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概括认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依据、公司社会责任的相对方和承担者、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等方面阐述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认识,以此表达对公司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有没有“神”?现代多数人可能认为没有神,而在不久远的过去多数人认为有神。人类社会发展史证明,人类产生后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局限,认识自然的能力很低,出现过图腾崇拜的历史。直到近代还遗存着宗教信仰和对虚幻中神的崇拜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